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23-12-09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中医理论入门基础知识
  2. 中医基础理论是什么呢
  3. 中医治病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
  4. 中医学两大基础理论

中医理论入门基础知识

望、闻、问、切这四个字,是我们做好中医最基础的知识。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可谓是博大精深。要想学好中医,必须从这四4个字入手,它也是中医入门的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是什么呢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治病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中医治病的主要理论根据就是八钢和辩证。

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一,阴阳,阴阳代表着事物相对优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离不开阴阳。然后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二,表里,表里是表示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三,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四,虚实,其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辨别疾病的虚实属性,是治疗时确定不正或去邪的依据。

五行也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还有很多,比如脏腑,经络等。

辩证,所谓辩证,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辩证,政府辨证和六经辨证,还有卫气营血辩证。

举个例子吧,就简单的用阴阳来代表一下吧,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症候,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胃寒肢冷,气短声低等等,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症候。其病暑热,属实。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临床表现为精神烦躁面赤身热便秘,苔黄等。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中国的中医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绝不是几句话,几个概念就能表达清楚的。治疗的时候,要充分的发挥我们中医的望闻问切,疾病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任何辩证也是要灵活运用的。

中医理论和应用是博大精深的,没有人可以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也没有一句话或者一个问题就能肯定中医或者否定中医的。中医是我国的瑰宝,让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吧!

中医学两大基础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一、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邓氏的现代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邓宇等的现代阴阳概念与定义)。

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阴阳二部分组成,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因而阴阳存在两个对立面,在阴阳消长和对立统一作用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相互变化中构成世界万物。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二、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三、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必须在脉中运行,才能发挥它的生理作用。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内至腑脏,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对全身各腑脏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津液是指各腑脏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分泌物,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的性状功能及分布部位各有不同,津是指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并能渗注于血脉,起着滋润的作用。液是指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流注于骨节、腑脏、脑髓等组织,起着濡养作用。

气血津液都是机体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气血津液又依赖于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气血津液代射不正常或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四、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相互关系密切的学说。经络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六、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