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医学舌诊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医学舌诊以及中医学舌诊实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您好!中医是神奇之术,古人的聪明是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大问题,舌苔就是古人看病处方的依据。
中医的诊病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的地位非常之高,而其中重要的望诊内容就是看舌苔,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各个脏腑的功能变化。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舌头的变化首先反映心脏的变化。心有病变,可从舌反映出来。如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舌糜烂。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神失常,则舌强舌謇,语言障碍等。
但舌苔的变化不仅仅反映心的变化,其他脏器和组织的功能均能从舌苔的变化上有所体现,但舌苔的内容很多,在这里只和大家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面。
首先,看舌体的大小来看,正常的舌体在口腔中是有合适的比例的。如果舌体瘦小,同时舌尖红,一般这种人偏于心火旺,容易焦虑紧张、容易口腔溃疡,容易失眠、多梦。如果舌体瘦小,舌色偏淡,那是血不足的表现,血虚不能濡养。舌体胖大的,有的人还有齿痕,那是阳气不足的表现,或者有水湿停聚。这一类人多有心或者脾或者肾阳不足,同时会导致水湿的停聚,或者体质偏于水湿,久而久之影响心脾肾的阳气功能。
另外,还要看舌苔,一般认为,舌苔黄的多有热,舌苔腻多有水湿,舌苔白偏于水滑的多有寒或者寒湿,舌苔焦黑的多是温热毒邪,舌苔黄厚腻或者垢腻有裂纹多有积食或者大便干结难解,少苔或者无苔则说明阴虚津亏。
同时还要看舌苔的滋润程度,正常人的舌苔是滋润适中的,如果舌苔干燥无津液,则说明有温热病邪侵袭,多见于温热性质的疾病。如果舌苔太过水滑,流涎欲滴,尤其老年人,时不时会流口水,这说明他们的脏器阳气不足,不能化水饮。
最后,还要看舌体运动的灵活程度,如果舌体运动灵活,说明身体健康,巧舌如簧,就是非常健康的一种状态。如果舌体不灵活,说话结巴或者说话、吃饭时候咬舌头,说明人的心和肝脏的功能是不健全的,这里的心和肝,都是中医功能性质的心和肝,不完全是解剖部位的心和肝,不要弄混哦。如果舌苔伸出来偏向一侧了,那是中风了,得了脑血管病了,应该立刻就医,不要耽误了。
以上是关于舌苔的简单介绍,大家有个总体的认识,但舌苔不仅限于此,还有很多内容,而且反应的疾病也不仅仅这些,如果有异常了,还是要咨询专业认识,不要妄自诊治哦!
说明你对中医什么也不懂,中医的诊断是依据望问闻切,四诊,和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脏腑,脏于脏,腑于腑,脏于腑的关系,反应到舌头上,舌苔出现的不同颜色,厚薄,和舌头不同的部位,反应出各个脏器的临床证状,进行变证治疗达到较好效果。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专业资格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其中,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以及中医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知识点。
2.中医诊断学知识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专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熟悉中医的四诊法和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了解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和病证分类等知识点。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中医的舌诊、脉诊和腹诊等特殊诊断方法。
我觉得自学的话最好还是按照大学里的程序,毕竟我们刚进校门的时候对中医也是一窍不通,大一的课程就完全是针对我们这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学生的。如果一上来就看些专业性强的书籍或者直接看《黄帝内经》之类,根本不可能看懂!
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首先要弄明白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比如阴阳、五行、精气血还有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对五脏的认识等等。弄懂了这些,就可以适当看一看《黄帝内经》了,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源于《内经》,当然,在这期间应该先学一下医古文,方便之后的阅读,要学好中医,熟读典籍是非常必要的。
然后是《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诊断方法,比如脉诊、舌诊,要好好地学习领悟。
然后可以学《中药学》,要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用法、用量、禁忌症等等,书上都有,基本就靠背了。
然后是《方剂学》,怎样对症组方是一门大学问。
最后是《中医内科学》,内科学是以上各科的汇总,包括了从对各个疾病的鉴别诊断到组方下药。
中医的课程还有很多,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要想学好中医学,除了临床实践,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从古到今各大医家的医学著作,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中医治病,思路很重要,从一个方向走不通,或一个角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