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制约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09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未知
字号: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本文目录索引

1,制约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制约学校的更好发展。
农村教师待遇落实不好,致使教师不安心工作,想调动、
跑调动的教师多,教师队伍不稳定。
、初中专任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存在专业不对口,所学专业与
所教专业不相符,小学教育专业教中学专业课,非英语专科教师
教英语,薄弱学科教师紧缺。学校学科教师配备结构不合理,影
响了学科教学和学校质量的稳步提高,致使部分学生放弃学业,
影响了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制约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目前,制约数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有哪些

  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教学队伍不够强大,教学方法存在缺陷等,这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并应用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这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 现阶段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烦琐,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另外,现阶段学生课堂作业较多,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而数学又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和空间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不易理解,这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育改革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片面追求成绩的提高。简言之,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 现阶段数学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1.学科自身
  数学知识是点、线、面的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削弱学习兴趣,另外,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学环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信息沟通单向,这增加了数学教学的机械程度,教师单纯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本应该是一个双向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单纯是数学公式、概念和法则等的讲解,更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虽然,现阶段教学设施基本配备齐全,但教学中的各种设备利用率不是很高。一些设备过于形式化,很少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另外,近年,随着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水平提高却并不明显,一些年轻教师缺少工作经验,而有经验的老教师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3.教材和数学课后辅导
  据相关教学调查表明,现阶段的数学教材只适用于一小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不确定教材是否适用,还有极少数认为教材偏难,这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家长和教师不注重课后辅导,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很难掌握数学技能。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慎重、合理选用数学教材,注重学生的课后辅导,正确引导、加深巩固数学知识。
  三 现阶段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
  1.加强教育监管,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为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学校应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政府机构应要求、督促学校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发挥自身特长,进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建立自信。
  2.教师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灯塔,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关心学生成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针对学生自身的状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问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感知、学习和分析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此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改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它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效果的检验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一定要依照科学的教学原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特点;依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加强教学薄弱环节的管理,着重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课堂教学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学生、家长或者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数学成绩的提高,这需要家庭、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若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应该立足于现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

3,学校发展的未来靠哪些因素?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所好学校应当将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其根本
一所好的学校,仅有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先进的教学生活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一所好的学校,人是管理中的核心要素,事在人为,
1 好学校的五大核心要素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模式、积极的校风、学风及好的校长是广大被调查者认同的好学校的核心要素。这也正是目前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这几个要素对学校产生的正面影响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日益受到校长、教师、中层干部、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校长、教师、中层干部和学生家长、学生都认同的首要核心要素,位居各要素之首,认同率为66%。其中,校长对这一要素的认同高达100%,学校中层干部的认同率达78%,学生家长的认同率为64%,学生的认同率达67%,教师对这一要素的认同达64%。

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被调查样本认同的第二大要素,达62%。对这一要素的认同存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率都在50%左右,而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认同率较低,校长不足10%,中层干部仅为20%。

人本管理是被调查样本认同的第三大要素,达51%。教师对这一要素的认同率最高,为54%;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认同没有很大的差异,均在40%左右;而家长和学生对此的认同却不足10%。

好的校风、学风是被调查样本关注的第四大要素,达44%。家长对这一要素的认同率最高,为68%,是家长认同的第一大核心要素。

好校长是样本总体认同的第五大要素,为41%,但对这一要素的认同有较大差异。校长的认同率最高为88%,在校长样本中为第二大要素。中层干部的认同为40%,家长的认同率为43%,教师的认同率为51%,学生的认同率仅为38%。
2 不同等级学校认同有差异



我们发现,各级学校调查样本总体对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校风的认同没有很大差异。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小学认同率为52%,初中为65%,高中为73%;对“校风、学风”,小学认同率为38%,初中为44%,高中为52%。但对“物质环境与教学设施”和“升学率”、“校长”,及“人本化管理”的认同却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物质环境与教学设施”,小学认同率为69%,初中为52%,高中仅为48%;对“升学率”,小学为0.08%,初中为33%,而高中高达55%;对“校长”的认同,小学仅为27%,初中为39%,高中则为67%;对“人本化管理”的认同,小学为58%,初中为52%,高中为37%。

从纵向来看,小学调查样本总体对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人本管理和教师业务素质的认同最高,分别为69%、58%和52%;初中调查样本总体对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人本管理和教师业务素质的认同分别为52%、52%和65%,同时对校长、升学率、和校风也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分别为39%、33%和44%;高中调查样本总体对教师业务素质、校长、升学率和校风、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表现出极高的认同。



3 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人群认同差异明显



首先是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对上述各要素的认同具有明显差异。重点校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认同为62%,非重点校为89%;对“校风”的认同,重点校为43%,非重点校为20%;对“物质环境与教学设施”的认同,重点校为56%,非重点校为100%;对“升学率”的认同,重点校为21%,非重点校为77%;对“校长”的认同,重点校为38%,非重点校为60%;对“人本管理”的认同,重点校为54%,非重点校为31%。

其次,是在不同人群中,校长和中层干部对学校核心要素的认同有很大的一致性,除了上述要素外,他们对好的学校领导班子也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校长为65%,中层干部为52%,在他们的认同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大要素;而家长则对升学率有较高的认同,与良好的教师素质的认同相近,是他们认同的重要核心要素。

同时,统计数据表明,校长、中层干部和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关注极为不够,仅为0.5%,为最低水平。

讨论和建议

1 核心要素的强化和建设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通过研究发现,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是广大被调查者认同的好学校的首要因素。潍坊市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第一要素。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组织者、实践者,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将教师教育工作提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潍坊加大了对学校物质建设的投入。通过调查发现,这一要素在对推动学校发展方面正日益发挥出积极效能,并被公众所认同,尤其被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人们所高度认同。对非重点学校来说,优良的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则更是他们认同和关注的第一要素。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校(尤其是非重点校)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如操场、实验设备等)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这一方面反映出他们立足自身实际,期望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推动学校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这一重要因素在影响学校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和地位。说明优良的硬件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

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是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主流。

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广大教师所认同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指南。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靠传统的刚性制度单一模式管理学校的现实。人们对学校管理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人本化管理的呼唤和对传统的刚性制度管理模式的批判。尤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现有刚性管理的反叛心理较重,因此人本化管理受到人们的期待;高中学校则由于突出了应试升学功能,因此对人本化管理的呼唤显得并不迫切和重视。

校风学风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必须重视。

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又一个影响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表明,尤其是广大的教师、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学校的校风、学风。校风、学风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种核心力量,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行为,因而深受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家长中,这一要素成了家长衡量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调查显示,很多高中学生的家长将校风、学风作为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方面,他们认为孩子已开始步入青年,已有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好的校风、学风是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自觉提高。当然,调查中也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校(尤其是新建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校风、学风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号”的浅显层次。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完善校长职级制管理。

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的认同显然没有以上要素那样受到重视,这与以往很多首先认同校长作用的观点略有不同,但正是这种不同,表现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作用发挥的差异。

潍坊学校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学校教育传统文化和师资、教育技术等层面的积淀,因此,相比之下校长的作用并不突出。同时,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校长是上级指派的行政领导干部,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学校工作经验和群众认同基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师生中后现代思潮对权威中心的解构和反叛。通过调查还发现,校长本身素质及作用发挥也存在不少问题,没有得到教师、中层干部及家长、学生的认同,也就没有被作为一个首要因素来对待。这显示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深层问题,即校长素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问题,折射出人们对校长的批判和对提高校长素质的呼唤。但是,在高中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人们对校长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这说明校长在高中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同;而在广大小学和初中,一方面人们对校长的认同趋于多元,甚至怀疑;另一方面,由于上级行政部门对广大小学、初中校长的关注没有上升到高中校长的重要地位,因此,人们对小学、初中校长的认同并不凸显,需引起高度重视。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和实施者,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还发现,尽管实行了校长职级制,但其职能的发挥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得到教师、中层干部及家长、学生的充分认同,为此,管理部门应将校级领导干部的管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去研究,进一步完善校长职级制,使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学校教育科研期待价值重建



通过研究发现,对教育科研的关注度并不高,从一定意义上暴露出当前一些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问题。这一方面说明教育科研成果在学校发展中转化为实际的推动力的影响、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说明教育科研过程本身存在着与实践、与教师、家长和学生脱节的问题,得不到他们的广泛认同。



时下,许多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了,可为什么很多教师在精神上总会感到一种说不清的痛苦?课题研究越来越红红火火,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教师感到课题研究成了一种苦不堪言的负担?课题研究催生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了,可为什么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总是少得可怜?课题研究方式、方法日趋成熟有效,可为什么一旦离开一定的资源支持条件,就寸步难行,风光不再?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为什么培育出的专家却寥寥无几?如此等等一系列的追问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和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科研。新课改推进中,教育科研被简单化为“出书”等所谓的“成果”,一些偏执的、片面的、简单的观点与做法,以及主观臆断的“美丽口号”,甚至占据着相当的主导地位。当它们进入到教师的实践中,存在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目前教育面临的险境之一。因此,学校的发展一方面要重视抓住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教师素质、学校物质环境、学校文化、学校领导队伍素质者几大方面的因素,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定位和过程方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