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春季食疗养生,你做对了吗?2、都说“药补不如食补”,真正的食补是这样的3、药疗不如食疗--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春季食疗养生,你做对了吗?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即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有针对性的用于某些病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气血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康复。一方面根据个人体质的和病情不同,选取有一定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烹调加工,制作成为色香味美的食饵,长期食用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将药物与食物相配伍,采用独特的烹调技术,制成特殊食品,谓之为“药膳”,它是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烹调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既具有充饥养颜,增强体质的作用,又具有扶正固本,治疗疾病的功效。食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自古就有“寓医于食”,“药食同源”之说,也是中医“治未病”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
春季食疗养生要点:
一、春季季节特点:
阳气升发,万物萌芽
二、人体生理特点:
肝气通于春,肝主升发;新陈代谢旺盛。
三、季节致病特点:
外感病;过敏性疾病;脾胃病及情志诱发病。
四、春季养生要点
精神调养 :春应于肝,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 ;养生保持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以使一身之阳气适应春气之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 ,平时调理好情绪,每天保持有个好心情。
起居调养 :早睡早起,散披长发,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使意志舒畅 ;注意防风御寒,衣着方面既要宽松舒展,又要柔软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 。
五.春季食疗法
调养重在养肝。春季保肝十分重要,饮食做到均衡,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少吃酸、辣及油炸、烤、煎食品,勤喝水、少饮酒。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中草药在和食物: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物选择辛温发散的韭菜、香椿、春笋、山药、花生等。
春季饮食,宜以平补为原则。早春仍有冬日余寒,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香菜、生姜、葱等。晚春暴热袭人,易引起体内郁热而生肝火,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润肝明目的食物,如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莴笋、茄子、黄瓜、蘑菇等。在春季上市的新鲜水果,大多味酸,春日不宜多食。若需解里热,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春季食疗方,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使用。
(一)猪肝粥
适用人群:儿童春季食用,能促进生长。
用法宜忌:不宜连续服用。
原料:鲜猪肝50克,大米250克,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1. 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
2. 鲜猪肝洗净,切成薄片。
3. 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粒开花。
4.加入猪肝片迅速打散,煮至猪肝熟后,加入少许盐,鸡精调味即可。
本品适宜儿童服用。春天是儿童生长最快的季节,猪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
(二)山药红枣粥
适用人群:中老年人春季服用。
用法宜忌:早晚温服。
原料:鲜山药、大米各100克,红枣10克,白糖适量。
做法:1.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大米淘洗干净,红枣洗净,去核。
2.大米放入锅中,添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加入山药片、红枣,再次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烂粥稠。
3.加适量白糖搅匀调味。
此粥中的红枣性质平和,能养血安神,是春季良好的补品,但春季用红枣煮粥最好去核,因为红枣核容易在阳气升发时引起上火。
(三)韭菜炒虾仁
原料:虾仁30g,韭菜200g,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适用人群:痰湿体质人群。
做法:1.虾仁洗净;韭菜摘洗干净,切3厘米长。
2.鸡蛋搅拌均匀加入淀粉、虾仁倒入拌匀待用。
3.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放入韭菜同炒,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即可起锅。
(四)山药茯苓炖瘦肉
原料:山药30克,扁豆50克,茯苓20克,瘦肉500克,生姜1片,大枣10克。
适用人群:中老年人服用。
做法:1.将山药、扁豆、茯苓洗净浸泡60分钟,大枣洗净拍扁、去核。
2.瘦肉切小块。
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0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
注意事项:本品健脾益气利湿,阴虚、湿热体质者慎用。
(五)山药枸杞白米粥
原料:山药600克,白米50克,枸杞、冰糖、小葱少许。
适用人群:中老年人服用。
做法:1.白米泡半小时,山药洗净去皮切块。
2.将泡好的米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然后加入山药、冰糖、小葱一起熬煮,稍搅拌,3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肾养肺,安神助眠。
中医长于“治未病”,运用四季不同的食疗方法来调整机体使之处于健康状态,人与天地息息相通,天有日月,人有阴阳;天有春夏秋冬更替,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制化,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生克。如此紧密的相应,就确定了人体内环境与自然外环境相一致,以适应天地之气的更替。依据自然节气的变化,制定出相应的食疗原则和方法,达到养生保健,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都说“药补不如食补”,真正的食补是这样的
《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就已认为毒药是攻邪的;而无毒的食物谷、果、畜、菜等,能补精益气,在脾胃不足之证,更是这样。
前人用食补的例子很多:
在《食疗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书中,记载了许多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赵学敏在《本草拾遗》中讲的:“米油滋阴,功胜于熟地”,米油者,即是平日煮饭中的米汤。
在某些书籍中,还有许多以食物为主的补药方剂,如《十药神书》中的白风膏,方中以白鸭为主,为补土生金治疗的名方。
《寿世保元》中的阳春白雪糕,方中采取的药物,几乎全部是食物。用作补剂的食物,大都是甘味,五脏之虚,都有食补之法,而其中主要的关键,都在补脾胃。
食补的好处
脾胃虚弱之证可出现纳少腹胀、二便不调、面目浮肿、少气微言、肢体瘦弱、抗病力差,甚则百病由生。其轻则食补即可,重则治以方药。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腑不平,易受外患”。
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可资助胃气的增长,气血津液的生化,从而维持人体生理健康之需求。
食补的分类
01平补类食物
平补类食物,其性味清平,不寒不热,无论常人或患者均可食用,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必需食物。如谷类、豆类、水果和蔬菜类等。
因其性能平和,或稍偏温,或稍偏凉,长期食用对人体一般无不良影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患者均可食用。
02温补类食物
温补类食物,其性味温热,具有补助人体的阳气,用以调治阳虚证的食物。如牛、羊肉类,红糖等。
适用于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淡不渴、精神不振等阳虚之证。
因其温燥,易助火伤阴,故阴虚之体不宜多食,多则内热益盛,出现咽干口燥、眼肿出血、便秘尿赤等症。
03清补类食物
清补类食物,其性味凉润,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之功,用以调治阴虚火旺证的食物。如生梨、生藕、百合、甲鱼等,多用于热性病后期及若干慢性病。
适用于干咳少痰、头晕目花、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之证。
因其滋腻,易助温留邪,故阳虚之体不宜多食,多则湿邪留滞而出现腹胀便溏、痰多流涎、少气懒言诸症。
04温散类食物
温散类食物,其性味辛热,指具有温里散寒,健运脾胃,祛除湿邪类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大蒜等,多用于居住与工作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们。
适用于由寒湿之邪所致的胃脘冷痛、口吐清涎、肢体疼痛、麻木不仁等症。
此类一般不作为营养性食品,而常用作调味品或克服某些食物的寒性。
阴虚火旺之体不宜食用,正常人亦不宜常食或多食。但某些地区(如四川)的人们习惯于常食辛辣之物,则另当别论。
对于大病、重病或疾病晚期患者,其元气大耗,胃气受损,纳食较差,除进行综合治疗之外,食补尤显重要(特殊禁忌除外,如急腹症禁饮食,糖尿病慎用甜食等),可予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之物,如小米粥、薏米粥、莲心汤、瘦肉末、鸡蛋等。
切忌肥甘厚腻、生冷粗硬之食,因其壅塞肠胃,损伤胃气。所谓“纳谷者生,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综上所述,食补既为养身之道,又为医病之则。其理符合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药疗不如食疗--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合理的食疗,不仅所含的营养齐全,配方恰当,色、香、味、形美观,能增进病人食欲。而且,那些针对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制订的食疗配方,在健康恢复阶段还能起到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胃肠病患者的饮食配餐要根据胃肠病的不同时期、胃肠病的疾病特点以及胃肠病患者的年龄进行合理的配餐。
急性胃肠炎的饮食原则
(1)严格限制对胃黏膜有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食物,禁忌烈性、高浓度白酒或含酒精饮料。
(2)急性期有呕吐、腹泻时,失水较多,需大量补充水分,可采用新鲜果汁、米汤、蛋白水、淡茶、蛋花汤、稀藕粉、烂稀粥等流食。
(3)病情稳定,症状逐渐减轻时,可用易消化及无刺激性的半流食,如大米粥、蛋花粥、瘦肉末粥、鸡蛋煮细软面条、薄面片汤、蒸蛋羹等。并可适量用馒头干、面包干、苏打饼干等细嘴慢咽,用上述流食徐徐送服。
(4)急性期忌用牛奶,并尽量减少蔗糖摄入;禁用含食物纤维高的蔬菜和水果。禁用含乙醇的饮料和辛辣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洋葱、大蒜、八角等,不用油炸(煎)、腌、熏、腊制的大块肉(鱼)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