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的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四不、五要”寒露时节如何养生?这篇文章为家人收好2、老祖宗总结的一年四季养生重点,方法都在这儿了3、冬季是匿藏精气时节 如何养生让你来年更健康

“四不、五要”寒露时节如何养生?这篇文章为家人收好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10月8日

我们将迎来“寒露”节气

此时节寒气渐重,常为昼暖夜凉

养生要注意哪些事?

“四不、五要”的诀窍分享给你

“四不”

四个部位不能冻到

常言说“春捂秋冻”

但“秋冻”并不等于盲目挨冻

医生介绍

“秋冻”是指在秋季气温刚开始下降时

不要过早、过多增加衣物

让人体更能适应季节变化

提高免疫力

怎样判断何时该冻?何时该添衣?

医生告诉你一个小诀窍:

温度不低于20℃时可以适当“秋冻”

此时,身体感受凉而不寒

若气温急剧下降,感觉非常冷

则不可一味坚持“秋冻”

比如,气温降到15℃以下且持续两周以上

就可以穿上秋冬衣服

以下4个部位不建议“秋冻”

头颈不能冻

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

建议戴帽子、系围巾,有效保暖头部和颈部。

模仿“乌龟伸脖”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颈椎功能。

腰腹不能冻

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建议早晚出门时穿马甲。

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振奋阳气的作用。

脚部不能冻

俗话说,“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进入寒露后,要注意足部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

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

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筋活血,保养全身。泡脚时可重点按摩太冲、太白、太溪三个穴位,泡脚水温在38℃~42℃较合适,泡脚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关节不能冻

天气变化、潮湿受凉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尤其是膝关节。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滑液黏度增强,会影响关节活动。

气温起伏多变,可采取“洋葱穿衣法”,像洋葱一样层层叠加式穿搭,避免着凉感冒。

“五要”

5件养生事要常做

1.寒露时节要这样吃

减辛增酸,润肺防燥

减辛:辛味入肺,酸味入肝。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

增酸: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的果蔬,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

润肺:秋季养肺是关键,建议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防燥:除了饮食滋润防燥,居住环境防燥也很重要,不妨在室内放个加湿器,预防秋燥伤人,缓解咽干、鼻干、皮肤干等不适。

此外,寒露时节宜“吃三样”:①吃芝麻,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滋阴润肺通便。②吃柿子,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③吃冬枣,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皮肤弹性,保护心脑血管,促进肝脏解毒。

2.寒露时节要这样喝

补充水分 朝盐晚蜜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补水。

多喝水不是一股脑儿地猛灌白开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抗衰老。

同时,喝蜂蜜水也可以防止秋燥便秘,起到润肺养肺、调理脾胃的作用。

3.寒露时节要这样养

每天坚持这2个动作

揉足三里:健脾胃

按揉或敲打足三里穴,既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强身延年益寿,又能增强肠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辅助减肥。

弹指:改善怕冷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常弹中指能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御寒能力。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左右即可。

4.寒露时节要这样睡

早卧早起 避免熬夜

应对节后综合征,最主要的就是调整生物钟,让身体回到科学的作息规律上来。

秋三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需注意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

5.寒露时节要这样动?

适量运动 调节情志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适合出游赏秋、登高望远。闲暇之时多接触大自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爬山等,可以放松身心,增强心肺功能。

天寒露重,勿忘添衣

老祖宗总结的一年四季养生重点,方法都在这儿了

中医讲究顺应时令养生,养生第一条就是顺四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这是历代中医总结出的“防未病”的做法。“上医防未病”,做法都在这里了!

一、春养肝

春天养好肝,健康一整年,历代养生学家都非常重视春天养肝。

“春气通于肝,天人相应”,从五行的角度来看,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脏也属木;因此春气通肝,养肝十分必需,肝旺,才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1喝点菊花茶

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作用,能清肝热、祛肝火。菊花与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又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所以喝菊花茶最多连喝别超一个月。

2侧着睡,养肝气

肝经在人体两侧,侧卧的时候,不管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能养肝气。

因为人在侧卧的时候,血自然就归到肝经里去了,“肝主藏血”,血一归到肝经,人体就能安静入睡并且开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3吃点蒲公英

肝火过于旺盛,就会热毒多,可以吃点蒲公英,通肝经,去火消炎。泡茶喝可治喉咙上火等。也可以取蒲公英30g(干)浸泡、煎煮取汁,梗米100g,煮粥吃。

或者取蒲公英鲜嫩茎叶(100g)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①。

二、夏养心

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加快,出汗也多。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所以此时的养生重点是养心护心,保养心气。

1饮三叶茶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介绍,夏至养心清暑,首先推荐夏至三叶茶,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

夏天可以三叶合泡(每种3~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荷叶、竹叶用5 ~10克,薄荷叶5克即可)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养心和消暑的作用。

2煮粥放点酸枣仁

酸枣仁是一味宁心安神的好食材,熬粥时放点有助于养护心脏。从药店买点酸枣仁,每次熬粥时加个20、30克就可以,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配合放点莲子,清心安神。

3静坐清清心

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心为阳脏,而静属阴,基于阴阳平衡,养生就需要以静制动,以静养心。

每天睡前静坐一会儿,头颈正直,尽量缓慢地用腹部深呼吸。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要积极配合想象美好的东西,把一天之中的烦心事儿都放下。坚持下去,能起到养心效果②。

三、秋养肺

秋属金,金主肺,所以秋天适合养肺。肺主生情,通达水液的代谢,而秋天气候干燥,气体的交换容易影响肺功能。尤其是入秋后天气渐冷,肺气易损,肺部疾病高发,所以养肺显得特别重要。

1多吃白

中医认为,食物的颜色与五脏有关,白入肺,正是因为白色食物具有补肺的作用,所以秋天适当多选白色食物。

白色食物中,比如白花菜、白菜、白萝卜、莲藕、莲子、冬瓜、白蘑菇、白芸豆、豆腐、白芝麻、百合、白芍、山药、银耳、牛奶等,在秋季吃,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③。

2拍拍手

这种保健方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没有时间的“懒人”。时常刺激按摩双手,对健康大有裨益,尤其能够起到养肺功效。

两只手十指张开,掌心相对拍打手心100次。以掌心微微发红发热的程度为宜,拍完搓一搓双手。

3把水喝进呼吸道

勤喝水以益肺,秋冬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还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四、冬养肾

老百姓都知道“冬季进补,开春打虎”。

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季进补是以肾为中心的,通过适当的补肾、养肾,使肾精更为充盈,来年身体更好,更少得病,这也正是中医防未病的思想。

1觉睡足

睡眠是养护肾脏的重要一环,尤其要睡好“子午觉”。

中医所说的“子午觉”,即每天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及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养肾最需要睡觉的时段。

中午12点左右,外界阳气最盛,此时午睡可养肾中阳气;夜半12点左右,外界阴气最盛,睡眠可养肾中阴气。

2搓搓耳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与耳成阴阳,补肾去疲劳可以试一下揉搓双耳法。

双手捂双耳,从下向上包住,向后转,揉转耳朵时一定要慢而有力,转圈。大概三十圈左右,你会发现疲劳瞬间不见了。

3吃点栗子

栗子有益气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

中青年人适合吃点补血强肾的栗子粥。将10个栗子和适量大米一块儿煮成粥,也可把栗子风干磨粉,喝粥的时候再加入④(这样相当于生食栗子)。

冬季是匿藏精气时节 如何养生让你来年更健康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如果在冬季懂得养生,通过正确的饮食和药膳、汤水等手段,即可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可以为来年打下好的身体基础,那我们该如何做呢?且听专家如何支招。

吃 饮食减咸增苦,喝粥巧养脾胃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教授池晓玲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季节,此时肾气当令,饮食宜减咸增苦,可多食牛肉、羊肉、猪瘦肉、鸡肉等温热松软食物补肾,同时也食用一些味道偏苦的食物,比如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以养心气。

为御寒,吃肉类食物会偏多,常会伤及脾胃,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在冬季应注意适时添加健脾消滞、促进消化的食品,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池晓玲说,老年及小孩脾胃较弱。此时可适当多喝药膳粥,如羊肉山药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

补 食补药补相结合, 调体质因人而异

俗语云“冬季进补,开春打虎”。池晓玲说,冬季进补,以食补药补相结合为宜。可选用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板栗、枸杞、熟地、黄精、党参、山药等食物或药食两用食物调配药膳。重点推荐九大药膳:枸杞鸡肉汤、枸杞糯米粽、山药黑芝麻糊、糯米红枣粥、桃仁芝麻糊、银耳炖冰糖、桂圆莲子汤、鹿角胶粥。

池晓玲强调,进补需要根据体质进行选择,比如平素气虚的患者,可以多吃党参、淮山、黄芪、黄精等健脾补气之品,药膳如黄芪山药粥、黄芪枸杞乌骨鸡等。平素阴虚者,可以多吃枸杞子、女贞子、雪耳等补肝肾、养阴之品,药膳如银耳炖冰糖、枸杞茶等。平素血虚者,可以多吃阿胶、大枣、当归等补血之品,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平素阳虚者,可以多吃羊肉、羊骨、牛肉、杜仲等补肝肾、养阳气之品,药膳如淮杞炖羊肉、杜仲牛膝汤等。

汤 润燥补血健脾,养生汤任你选

立冬时节,可适量多喝点调理气血的汤,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林举择特别推荐了以下几款冬季应节汤。

(1)养血补虚,滋阴益肾

——双胶炖乌鸡汤

中医认为,花胶味甘、性平,有补虚扶正、养血止血、补肾固精等的食疗功效。阿胶自古是我国的滋补上品,且具备性平味甘、补而不偏的性质,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良好疗效,特别适合大家秋冬滋补食用。乌鸡是禽类中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却较低的食品,中医认为它入肝、肾经且补而不燥。

双胶炖乌鸡汤是入冬后的滋补靓汤,特别适合气血亏虚体质人士或者体弱多病的街坊。

【材料】花胶50克,阿胶一块(约33克),乌鸡约600克,红枣5颗,桂圆10克,生姜2片。

【制作】花胶用冷水浸泡软,置有姜葱各少许的沸水中汆水片刻,之后洗净,切成小块;乌鸡宰洗干净,去掉鸡头、鸡肠肚和鸡屁股,斩小块后汆水备用;红枣去核。所有材料共入炖盅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左右(约6碗水分量),加盖后隔水炖3小时,进饮时方下适量食盐温服。这是3-4人分量。

(2)清肺热、润燥生津

——金银菜无花果煲鹧鸪汤

金银菜是指白菜和白菜干的组合。经过霜打的深秋白菜尤为“甜”、“软”、“甘”,能生津止渴,清肺胃热。而白菜干有通利肠胃、宽胸利膈、清热除燥的功效。两者组合能清热除烦、通利肠胃、养胃生津、利尿通便等。

无花果有健脾、润肠、利咽、防癌、滋阴等作用。鹧鸪肉质性温,味甘,在秋冬季平补作用明显。金银菜无花果煲鹧鸪汤清补平和,能清肺热、润燥生津、益胃和中,可有效减轻入冬之后出现的各种“燥证”,一家老少均可饮用。

【材料】新鲜白菜500克,白菜干100克,干品无花果5粒,鹧鸪1只,猪瘦肉150克,瑶柱50克,蜜枣1颗,生姜3片。

【制作】鲜白菜择洗干净;白菜干浸泡软后冲洗干净,剪段备用;鹧鸪宰洗干净后斩大块飞水;猪瘦肉洗净后切大块飞水;瑶柱和无花果稍浸泡,洗净。除新鲜白菜之外的其余材料倒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左右(约10碗水分量),武火煮沸后再改文火慢熬1.5小时,之后再把新鲜白菜加进去煲半小时即可。进饮时下盐温服。这是3-4人分量。

(3) 止咳顺气、生津润肺

——白萝卜芫茜滚鳕鱼汤

民俗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初冬时的萝卜有健胃消食、止咳顺气、生津润肺的食疗功效,立冬节气之后可以多食用白萝卜来预防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系统等疾患。这款靓汤用当造的白萝卜、鳕鱼配以鲜香的芫茜、健胃驱寒的胡椒粉以及生姜、绍酒等佐料滚汤饮用,汤品香气四溢,鲜甜甘美,清润滋补。

【材料】白萝卜600克,鳕鱼350克,芫茜和葱2棵,生姜3片,胡椒粉和绍酒各少许。

【制作】白萝卜洗净,削皮后切为薄片;鳕鱼片解冻后洗净;芫茜、葱洗净,切段;用生姜片起油镬,下萝卜,炒约3分钟至出香气,加入清水1500毫升左右(约6碗水分量),武火滚沸后改中火滚约20分钟左右,下鳕鱼滚至熟,依次加入适量的食盐、绍酒、生抽、胡椒粉,最后下葱段、芫茜便可饮用。汤料亦汤亦菜。这是3-4人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