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办法

发布时间:2024-10-1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怎么吃才能管理好血糖?专家说出了“12345饮食秘诀”2、预防高血压的饮食「12345」法则3、科学饮食是控糖基础怎么吃?医生提出“12345法则”

怎么吃才能管理好血糖?专家说出了“12345饮食秘诀”

老“糖友”一顿早餐吃了稀饭、玉米、鸡蛋和牛奶,致血糖“爆表”……出院后没症状就不吃药,不测血糖,血糖突然飙升致不适……糖尿病患者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但不少患者还会陷入各种误区,导致病情加重。

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在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举行了一场以“护士与糖尿病”为主题的宣教活动。内分泌科主任莫伟提醒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要有足够的重视,在衣食住行的细节上多加注意,配合护士随访,管理好血糖。

预防“烂脚”,从每日检查足部开始

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20岁至79岁成人患糖尿病,中国患者数排名第一,约为1.164亿人。糖尿病已不再罕见,但糖尿病对健康的威胁更多是来自一系列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

糖尿病足是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可致组织坏死甚至截肢,俗称“烂脚”。有数据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部溃烂引发。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病并发症之一。内分泌科护士李玉玲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伤口愈合比正常人慢,哪怕一个很小的伤口,也可能半年到一年也无法愈合。如果早期正确预防和治疗,45%-85%的糖尿病足患者可以免于截肢。

义诊现场测血糖

不过,有病人对糖尿病及足部溃烂重视不足,用“土方子”治疗足部溃烂。莫伟介绍,有一位从事体力劳动的50岁患者,一年前确诊糖尿病,但日常饮食照旧,出现足部溃烂亦没有到正规医院治疗,仅用草药敷在患处,导致病情发展迅速,10天内一只脚的组织和神经全部坏死。

“糖尿病患者如果足部暗红、发紫,温度明显降低,出现水肿、足趾间皮肤糜烂等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李玉玲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血管进行评估,若检查结果显示血液状况不佳,可服药、泡脚或按摩穴位改善血液供应。

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李玉玲强调,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患者,都要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如有擦伤、水泡、湿疹等,要及时处理。日前气温下降,市民开始重拾泡脚的习惯,李玉玲提醒,水温最好不要超过37°C,避免烫出水泡,亦不要长时间浸泡双脚,以免皮肤变薄产生皮损。

此外,应选择舒适的鞋袜,以及采取正确的运动方法,如每周进行150分钟慢跑或快走,避免足部出现损伤。

水果吃多了,就要减少主食

在义诊现场,不少老人家都来排队测血糖和咨询饮食问题。一位74岁的老太太测得餐后血糖15.7mmol/L,“我早上吃了一碗剩饭、一根玉米、一颗鸡蛋和一杯牛奶,这不算多的。”内分泌科护士李微解释:“玉米也是碳水化合物,您只能吃一点碳水化合物。在蛋白质方面,摄入了鸡蛋和牛奶,也过多了。”

怎么吃才不算多?内分泌科医生陈悦解释,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每天所需要的热量,如果患者体重正常,没有并发症,每餐控制在七八分饱是合适的。

专家提醒糖友们要简单饮食

有一部分患者吃多了,还有一部分病人却吃少了,陷入了“什么都不敢吃的”误区。“有些病人吃东西很谨慎,瘦到人都没力气了。这种情况下,测出来的血糖数值再漂亮也没有用,一定要营养均衡,否则抵抗力就会下降。”莫伟强调,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并不枯燥,要保证生活质量,想吃的东西可以吃,前提是把量控制好。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水果同样是可以吃,但有条件亦有技巧。摄入水果前提条件是,血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达标,且在进食前血糖低于8mmol/L。在两餐之间摄入含糖量低的水果,并适当减少主食量。若吃完水果一小时后,血糖低于10mmol/L,则说明摄入水果的种类和分量是合适的。

出院后还要配合护士,紧遵医嘱

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亦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与往年不同,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这一主题乍看与糖尿病治疗关系不大。

“‘五驾马车’不是一个治疗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莫伟解释,医生只在药物治疗方面占主导,而如何饮食、如何运动、怎么打胰岛素这些具体操作都是由护士去和病人沟通,护士处于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位置。

护士指导患者打胰岛素

护士除了对病人进行宣教外,还会对院后病人进行随访,提醒病人注意监测血糖、定期回来复诊等。若病人能向护士及时反馈血糖情况,医生则可以根据治疗效果,积极调整治疗方案。

不过,莫伟指出:“绝大部分病人对随访置之不理,认为出院以后没有什么症状就不用管。于是药不吃了,血糖也不测了。这是很危险的,等到再有症状出现,病情就被耽误了。”

莫伟表示,大部分糖尿病是终生的,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医生、护士和病人相互配合,环环相扣。“我们医生和护士苦口婆心,希望病人的病情维持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也希望病人能够配合我们,紧遵医嘱。”

导读:中国有超过2亿的人罹患高血压,而且每年仍以10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50%都与高血压有关,它是一个危害我们健康的极其危险的隐形杀手。

1、喝一袋牛奶

牛奶营养丰富自然不必多说,但对于预防高血压来说,关键在于它含钙量丰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钙摄取应达到800mg,而我们的饮食普遍缺钙,通常我们每日钙摄入只有500mg,因此,每日一袋牛奶必不可少。

最佳喝奶时间:搭配淀粉类食物,早餐时或饭后饮用

2、每天250g碳水化合物摄入

250g碳水化合物相当于300g主食,依据每个人饭量、劳动量,每日摄入适当增减没有问题。这里所说的250g核心思想是告诉我们,不要吃过多的主食,特别是久坐、轻体力劳动人群、糖尿病患者等。控制好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都有好处。

最佳搭配:早餐、午餐多吃一点,晚餐少吃主食

3、三份高蛋白食物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对预防高血压来说,鱼类蛋白是最好的、黄豆蛋白也不错。之所以说是3份,目的是告诉大家种类要丰富,鱼类、瘦肉、鸡蛋白、牛奶都是可以搭配来食用。

最佳摄入量:体重kg数乘以1或1.5,就是每天应摄入的蛋白质克数

4、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每日饮食粗粮、细粮搭配,不要高盐高糖饮食,少食多餐,吃饭不要吃得过饱。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来说,不要过饱很重要,吃得多动得少自然身体要超负荷运转,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富贵病」,当然也包括高血压。

5、每天500g蔬菜水果

那些无肉不欢、不喜欢吃果蔬的人要注意了,要想降血压,多吃果蔬必不可少。首先,大多数果蔬不会让「血压更高」,相反,像芹菜、茄子、菠菜、苹果、香蕉这些明星果蔬还有辅助降血压的功效。

-END-

科学饮食是控糖基础怎么吃?医生提出“12345法则”

得了糖尿病,还能享受美食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蔡梦茵副教授在今年医院举办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公益讲座中坚定地表示:当然可以!

她说,将饮食控制与不能吃、不能喝等同是错误认识,同样的,认为饮食享受就是大吃大喝也不对。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的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能协助维持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维持合理体重。科学的饮食应该做到控制病情和享受美食并存。

三步算出总能量

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是需要根据“三步曲”进行每日总能量计算。

1.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身高(cm)-105

消瘦<标准体重20%;肥胖>标准体重20%

理想体重:标准体重 ± 10%

2.每天需要的能量=理想体重×能量级别

3.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能量级别

以轻度活动(退休、老年)正常体形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5kcal/kg;体重肥胖者减5kcal/kg体重;消瘦者增加5kcal/kg体重。

蔡梦茵教授举例道,如老王,男性,今年56岁,身高170厘米,体重68公斤,职业是一名会计,患糖尿病4年,采用口服药+饮食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先算老王的理想体重=170-105=65公斤。老王体型正常,轻体力活动,故选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的能量级别。每天总能量=30×65≈2000千卡。

每天2000千卡能吃多少食物?可以参考这份餐单:

1,2,3,4,5法则

简单又均衡

很多患者或家属还是有点疑惑,大概知道了吃多少,但是还是怎么吃还是不清楚。

蔡梦茵教授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法则:

1:每天1袋牛奶

2:每天200-250g碳水化合物

3: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1单位优质蛋白=猪肉1两=鱼2两=鸡蛋1个)

4:4句话:有粗有细、甜不咸、少吃多餐 、七八分饱

5:每天500g蔬菜

她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食物品种多样化,全面获得营养。四大类食品不可缺: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同时进行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干稀食搭配。患者也应该不要挑食,不要偏食。

有人说,得了糖尿病,就应该不吃或者少吃主食,这样可以减少糖的摄入。

蔡梦茵教授表示,碳水化合物分类分为简单糖和复合糖。简单糖可以产生能量但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常见于含糖点心、饼干、水果、饮料、巧克力等,糖尿病人对此应该慎重。而复合糖不会使血糖急剧增加,并且体积大、饱腹感强,应做为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米饭、面粉、土豆等食物中的淀粉。

她建议,可以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主食。GI指含有同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这是衡量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低GI食物的糖分持续释放,血糖波动小,不会过早产生饥饿感,可起到减肥、降脂、防便秘等作用。

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产生过多的能量,使血糖升高,并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因此,对于脂肪的摄入要控制,占全日总能量的25%~30%即可,胆固醇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烹饪时油不要放太多,1人1天两勺半 即可! ” 蔡梦茵教授说。

另外,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需要有所保证。

蔡梦茵教授总结到,糖尿病的科学饮食安排可以记住几句话——

尽量多吃的:两手满捧黄、绿色蔬菜;两手满捧2份其他蔬菜,如菌菇、海藻;

适当吃一些:食指和拇指的轮廓大小的水果类;

一定要吃的:各半个手掌大小的鱼、蛋、肉、豆腐;

其他必须的:每餐1浅碗-1碗半米饭,薯类如土豆中号1个左右,250ml牛奶;

零食三选其一:单手食指和拇指的轮廓大小的甜点如月饼等;单手手掌中心大小的糕饼如蛋糕等;单手一小把零食如虾条、薯片等。

新鲜水果、无糖食品能吃吗?

水果里的糖分大部分是简单糖,那糖尿病人还能吃新鲜水果吗?

蔡梦茵教授表示,当然可以,但吃法有讲究。她表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吃水果。时间应选择在两餐之间,种类可选择低糖分瓜果,如苹果、梨、桔子、桃、草莓等。同时要注意份量,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要扣除水果能量。

甜这个口味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糖尿病病人也并非必须与其绝缘。蔡梦茵教授说,无糖食品可解决糖友嗜好甜味的习惯,但是不宜过量,如果过量也会因为总能量超标而影响血糖。

这样做这样吃,美味又健康

糖尿病饮食需要清淡,在很多人认为,清淡就是等于不好吃。其实,清淡饮食和口味好可以兼顾。

蔡梦茵教授建议,在烹饪方法方面,最好选择炖、清蒸、烩、拌、煮、汆、煲,这样做出来的菜食材营养成分损失小,也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最适合老年人和糖尿病人。而炸、煎、红烧等方法则会对蛋白质、维生素产生更多的破坏,容易增加脂肪量和热量,肉中的脂肪过度氧化还会产生致癌物,不建议糖尿病患者的家庭使用。

有些患者还觉得在控制饮食的路上特别容易觉得饿。蔡梦茵教授建议大家可以放慢吃饭速度,每口饭菜多嚼慢咽;讲究吃饭顺序:先喝清汤,再吃蔬菜;少食多餐,分餐解饿 ;降低多盐口味;粗粮代替细粮。这些方式都能有效减少饥饿感,避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