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4-09-3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科学饮食是控糖基础怎么吃?医生提出“12345法则”2、怎么吃才能管理好血糖?专家说出了“12345饮食秘诀”3、控糖有“门道” 水果米饭这样吃

科学饮食是控糖基础怎么吃?医生提出“12345法则”

得了糖尿病,还能享受美食吗?

可以,将饮食控制与不能吃、不能喝等同是错误认识,同样的,认为饮食享受就是大吃大喝也不对。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的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能协助维持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维持合理体重。科学的饮食应该做到控制病情和享受美食并存。

三步算出总能量

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是需要根据“三步曲”进行每日总能量计算。

1.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身高(cm)-105

消瘦<标准体重20%;肥胖>标准体重20%

理想体重:标准体重 ± 10%

2.每天需要的能量=理想体重×能量级别

3.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能量级别

以轻度活动(退休、老年)正常体形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5kcal/kg;体重肥胖者减5kcal/kg体重;消瘦者增加5kcal/kg体重。

每天2000千卡能吃多少食物?可以参考这份餐单:

1,2,3,4,5法则

简单又均衡

很多患者或家属还是有点疑惑,大概知道了吃多少,但是还是怎么吃还是不清楚。

蔡梦茵教授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法则:

1:每天1袋牛奶

2:每天200-250g碳水化合物

3: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1单位优质蛋白=猪肉1两=鱼2两=鸡蛋1个)

4:4句话:有粗有细、甜不咸、少吃多餐 、七八分饱

5:每天500g蔬菜

她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食物品种多样化,全面获得营养。四大类食品不可缺: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同时进行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干稀食搭配。患者也应该不要挑食,不要偏食。

有人说,得了糖尿病,就应该不吃或者少吃主食,这样可以减少糖的摄入。

蔡梦茵教授表示,碳水化合物分类分为简单糖和复合糖。简单糖可以产生能量但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常见于含糖点心、饼干、水果、饮料、巧克力等,糖尿病人对此应该慎重。而复合糖不会使血糖急剧增加,并且体积大、饱腹感强,应做为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米饭、面粉、土豆等食物中的淀粉。

她建议,可以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主食。GI指含有同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这是衡量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低GI食物的糖分持续释放,血糖波动小,不会过早产生饥饿感,可起到减肥、降脂、防便秘等作用。

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产生过多的能量,使血糖升高,并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因此,对于脂肪的摄入要控制,占全日总能量的25%~30%即可,胆固醇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烹饪时油不要放太多,1人1天两勺半 即可! ” 蔡梦茵教授说。

另外,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需要有所保证。

蔡梦茵教授总结到,糖尿病的科学饮食安排可以记住几句话——

尽量多吃的:两手满捧黄、绿色蔬菜;两手满捧2份其他蔬菜,如菌菇、海藻;

适当吃一些:食指和拇指的轮廓大小的水果类;

一定要吃的:各半个手掌大小的鱼、蛋、肉、豆腐;

其他必须的:每餐1浅碗-1碗半米饭,薯类如土豆中号1个左右,250ml牛奶;

零食三选其一:单手食指和拇指的轮廓大小的甜点如月饼等;单手手掌中心大小的糕饼如蛋糕等;单手一小把零食如虾条、薯片等。

新鲜水果、无糖食品能吃吗?

水果里的糖分大部分是简单糖,那糖尿病人还能吃新鲜水果吗?

蔡梦茵教授表示,当然可以,但吃法有讲究。她表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吃水果。时间应选择在两餐之间,种类可选择低糖分瓜果,如苹果、梨、桔子、桃、草莓等。同时要注意份量,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要扣除水果能量。

甜这个口味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糖尿病病人也并非必须与其绝缘。蔡梦茵教授说,无糖食品可解决糖友嗜好甜味的习惯,但是不宜过量,如果过量也会因为总能量超标而影响血糖。

这样做这样吃,美味又健康

糖尿病饮食需要清淡,在很多人认为,清淡就是等于不好吃。其实,清淡饮食和口味好可以兼顾。

蔡梦茵教授建议,在烹饪方法方面,最好选择炖、清蒸、烩、拌、煮、汆、煲,这样做出来的菜食材营养成分损失小,也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最适合老年人和糖尿病人。而炸、煎、红烧等方法则会对蛋白质、维生素产生更多的破坏,容易增加脂肪量和热量,肉中的脂肪过度氧化还会产生致癌物,不建议糖尿病患者的家庭使用。

有些患者还觉得在控制饮食的路上特别容易觉得饿。蔡梦茵教授建议大家可以放慢吃饭速度,每口饭菜多嚼慢咽;讲究吃饭顺序:先喝清汤,再吃蔬菜;少食多餐,分餐解饿 ;降低多盐口味;粗粮代替细粮。这些方式都能有效减少饥饿感,避免暴饮暴食。

怎么吃才能管理好血糖?专家说出了“12345饮食秘诀”

老“糖友”一顿早餐吃了稀饭、玉米、鸡蛋和牛奶,致血糖“爆表”……出院后没症状就不吃药,不测血糖,血糖突然飙升致不适……糖尿病患者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但不少患者还会陷入各种误区,导致病情加重。

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在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举行了一场以“护士与糖尿病”为主题的宣教活动。内分泌科主任莫伟提醒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要有足够的重视,在衣食住行的细节上多加注意,配合护士随访,管理好血糖。

预防“烂脚”,从每日检查足部开始

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20岁至79岁成人患糖尿病,中国患者数排名第一,约为1.164亿人。糖尿病已不再罕见,但糖尿病对健康的威胁更多是来自一系列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

糖尿病足是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可致组织坏死甚至截肢,俗称“烂脚”。有数据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部溃烂引发。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病并发症之一。内分泌科护士李玉玲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伤口愈合比正常人慢,哪怕一个很小的伤口,也可能半年到一年也无法愈合。如果早期正确预防和治疗,45%-85%的糖尿病足患者可以免于截肢。

义诊现场测血糖

不过,有病人对糖尿病及足部溃烂重视不足,用“土方子”治疗足部溃烂。莫伟介绍,有一位从事体力劳动的50岁患者,一年前确诊糖尿病,但日常饮食照旧,出现足部溃烂亦没有到正规医院治疗,仅用草药敷在患处,导致病情发展迅速,10天内一只脚的组织和神经全部坏死。

“糖尿病患者如果足部暗红、发紫,温度明显降低,出现水肿、足趾间皮肤糜烂等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李玉玲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血管进行评估,若检查结果显示血液状况不佳,可服药、泡脚或按摩穴位改善血液供应。

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李玉玲强调,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患者,都要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如有擦伤、水泡、湿疹等,要及时处理。日前气温下降,市民开始重拾泡脚的习惯,李玉玲提醒,水温最好不要超过37°C,避免烫出水泡,亦不要长时间浸泡双脚,以免皮肤变薄产生皮损。

此外,应选择舒适的鞋袜,以及采取正确的运动方法,如每周进行150分钟慢跑或快走,避免足部出现损伤。

水果吃多了,就要减少主食

在义诊现场,不少老人家都来排队测血糖和咨询饮食问题。一位74岁的老太太测得餐后血糖15.7mmol/L,“我早上吃了一碗剩饭、一根玉米、一颗鸡蛋和一杯牛奶,这不算多的。”内分泌科护士李微解释:“玉米也是碳水化合物,您只能吃一点碳水化合物。在蛋白质方面,摄入了鸡蛋和牛奶,也过多了。”

怎么吃才不算多?内分泌科医生陈悦解释,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每天所需要的热量,如果患者体重正常,没有并发症,每餐控制在七八分饱是合适的。

专家提醒糖友们要简单饮食

有一部分患者吃多了,还有一部分病人却吃少了,陷入了“什么都不敢吃的”误区。“有些病人吃东西很谨慎,瘦到人都没力气了。这种情况下,测出来的血糖数值再漂亮也没有用,一定要营养均衡,否则抵抗力就会下降。”莫伟强调,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并不枯燥,要保证生活质量,想吃的东西可以吃,前提是把量控制好。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水果同样是可以吃,但有条件亦有技巧。摄入水果前提条件是,血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达标,且在进食前血糖低于8mmol/L。在两餐之间摄入含糖量低的水果,并适当减少主食量。若吃完水果一小时后,血糖低于10mmol/L,则说明摄入水果的种类和分量是合适的。

出院后还要配合护士,紧遵医嘱

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亦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与往年不同,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这一主题乍看与糖尿病治疗关系不大。

“‘五驾马车’不是一个治疗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莫伟解释,医生只在药物治疗方面占主导,而如何饮食、如何运动、怎么打胰岛素这些具体操作都是由护士去和病人沟通,护士处于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位置。

护士指导患者打胰岛素

护士除了对病人进行宣教外,还会对院后病人进行随访,提醒病人注意监测血糖、定期回来复诊等。若病人能向护士及时反馈血糖情况,医生则可以根据治疗效果,积极调整治疗方案。

不过,莫伟指出:“绝大部分病人对随访置之不理,认为出院以后没有什么症状就不用管。于是药不吃了,血糖也不测了。这是很危险的,等到再有症状出现,病情就被耽误了。”

莫伟表示,大部分糖尿病是终生的,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医生、护士和病人相互配合,环环相扣。“我们医生和护士苦口婆心,希望病人的病情维持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也希望病人能够配合我们,紧遵医嘱。”

目前,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1.7%,也就是说,十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友饮食控制有“门道”,到底如何吃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既保持合理体重,又能控制好血糖呢?中山三院内分泌科蔡梦茵副教授来为病友支招。

做好“12345”

轻松享受美食

蔡梦茵说,科学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它可以协助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帮助人体维持合理的体重。但是科学饮食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吃不能喝,科学饮食的目的也是希望控制病情,最终能够享受美食。糖友们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计算自己控制理想体重所需的每日能量,再由此安排每日的饮食。

一般来说,糖友饮食可遵循简单的“12345”原则:每天1袋牛奶;每天200g~250g碳水化合物;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1单位优质蛋白=猪肉50g=鱼肉100g=鸡蛋1个);记住4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少吃多餐、七八分饱;每天500g蔬菜。

总之,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保证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全面获得营养。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四大类食品是不可缺的。在食物的搭配方面,要做到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干稀食搭配。具体一点就是,绿色蔬菜多吃,菌菇类多吃,油少。适当吃一些水果,苹果、梨子、橙子一类,一天只能吃一个,最好分开多次吃。零食可以适量吃一点点坚果;月饼一类甜食,一天顶多只能吃一块的1/8。

专家教你

具体怎么吃

主食

蔡梦茵介绍,主食类(即碳水化合物)食物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碳水化合物中往往含有两大类的“糖”。

常见的含糖点心、饼干、水果、饮料、巧克力等一类食品,包含的是可以产生能量但不含其他营养物质的“简单糖”,不建议糖友多吃。

而米饭、面粉、土豆等食物中的淀粉则含有“复合糖”,这一类的“糖”不会使血糖急剧增加,并且体积大、饱腹感强,可以做为糖友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是把土豆作为蔬菜吃的,实际上土豆淀粉含量极高,如果吃了土豆,是应该相应减少米饭的进食量的。

那么这些主食中,吃什么最好呢?很多想要瘦身的人会接触到“升糖”的概念,其实就是血糖生成指数(GI),也就是含有同等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食物,其升高血糖的能力指数。这也是衡量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低GI食物的糖分持续释放,血糖波动小,不会过早产生饥饿感,有减肥、降脂、防便秘等作用。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面条的升糖指数只有59.3,面包是66.7,而大米饭、馒头、白面包等主食的升糖指数是逐级升高的。升糖最高的白面包,指数达到105.8。

人们日常煮菜少不了油,很多美味佳肴如果缺了油都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专家提醒: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产生过多的能量,使血糖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油、脂肪的摄入量也是要限制的:脂肪只能占全日总能量的25%~30%;胆固醇要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以人们煮菜的油为例,每人每天吃进去的总量控制在两勺半以下为宜。

说到油,就会连带想起“盐”,也想起我们惯常的烹饪手法。专家提醒,适合糖友的烹调方法主要有蒸、煮、炒、溜、焖、拌,做菜时,务必油盐少放点,口味清淡点。油炸、油煎、红烧这一类的烹饪手法就尽量避免为宜。

蛋白质

蛋白质的摄入量建议占全日总能量的10%~15%,其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最好各占一半。各种豆类就是包含植物蛋白的食物;鱼肉类则是最佳的动物蛋白代表食物。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调糖、调脂、润肠、抗饥饿。建议糖友每日摄入25g~30g的纤维素。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粗粮、蔬菜、水果、豆类和菌藻类当中。

水果

大部分水果也是甜味的,糖友会担心含糖量太高。那么,水果到底能不能吃?怎么吃?蔡梦茵说,只要讲究时机、种类和数量,水果也是可以放心吃的。时机选择上,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吃水果;吃水果的时间建议选择在两餐之间,选择低糖分瓜果如苹果、梨、桔子、桃、草莓等。苹果、梨一类的水果,一只最好也分开几次吃完。荔枝、龙眼、榴莲等糖分重的水果,糖友就尽量不要吃了。

需要提醒的是,吃水果也要计入每日食物总能量,要从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扣除水果能量。

无糖食品

市面上有不少号称“无糖”的健康食品,对于糖友来说,无糖食品可一时解决持续控糖之下对甜味的“渴望”,但是也不宜过量进食,毕竟无糖食品也会因为总能量超标而影响血糖。

怎样减少饥饿感?

控制饮食总是会让糖友们觉得容易饿。怎样才能减少这种“饥肠辘辘”的感觉呢?蔡梦茵的建议是:

放慢吃饭速度,每口饭菜多嚼慢咽;

讲究吃饭顺序:先喝清汤,再吃蔬菜;

少食多餐,分餐解饿;

降低多盐口味;

粗粮代替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