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安全教育内容

发布时间:2024-09-2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饮食篇:科学合理膳食 注意食品安全2、夏季谨防“病从口入”,记牢“饮食安全五要点”3、疫情之下 饮食安全如何保证?食安专家提示五大要点

饮食篇:科学合理膳食 注意食品安全

高考牵动着每一位考生家长的心,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吃大鱼大肉,以此来加强营养。其实,做到营养平衡合理即可,不要太油腻,也不要太新奇,最好选用孩子日常食用的食品。

科学合理膳食。考生最好在家、学校食堂或定点的餐饮单位就餐,注重营养均衡。少荤多素,不偏食,忌暴饮暴食。

注意食品安全。少生食和吃半熟的食品,不吃油腻、生冷、刺激性大的食品。

切忌盲目“换食”。考前切忌盲目改变食物种类,不要轻易尝试以前未吃过的食物,以免引起食物过敏或胃肠道刺激。

同时,要适量补充水分。夏天天气炎热,考生的饮用水应以白开水为宜,不要喝太多冷饮,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引起腹泻。如遇高温天气,建议考生适当补充淡盐水,多吃新鲜蔬果,清淡饮食。

夏季谨防“病从口入”,记牢“饮食安全五要点”

炎热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所谓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高温时节,饮食安全别大意。

食源性疾病主要有这几类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和水源而引起,人群普遍易感。

食物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菌(主要存在于蛋和禽畜肉中)、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水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存在于奶制品和剩菜剩饭中)、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罐头肉制品和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中),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存在于未经消毒的奶制品和各种即食食品中,并可能在冷藏温度下滋生)等。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病毒也可通过食物的传播导致食源性疾病。

例如,诺如病毒是食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甲肝病毒也可通过未煮熟的海鲜或受污染的农产品等传播。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例如,绦虫、鱼源性吸虫等都可通过食物传播。其他如蛔虫等,通过水或土壤进入食物链,污染农产品。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其发病特点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能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如有毒金属、农药等。

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动物性食源性疾病,主要是河豚中毒等。

植物性食源性疾病,包括毒蘑菇、新鲜黄花菜(秋水仙碱)、发芽土豆(龙葵素)中毒等。

防病记牢“饮食安全五要点”

那么,该怎样预防食源性疾病?请牢记“饮食安全五要点”。

保持清洁。勤洗手,保持餐厨用具和厨房的卫生清洁与干燥。

生熟分开。生熟食物要分开;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避免相互接触。

食物要彻底烧熟煮透。一般原则是烹调家禽至汁水变清、肉内不再有粉红色;烹调蛋和海鲜类全部达到沸腾;烧汤或炖菜,则应持续煮沸至少1分钟。熟食二次加热时,也要彻底热透。

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熟食不要在室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谨慎吃生鲜动物肉,糟醉食品不宜常吃、多吃;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

* 温馨提示,如果出现发热、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要及时就诊,并向医师提供近期的饮食史。

食源性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在购买、储存、制作和就餐过程中遵循“饮食安全五要点”,就可以远离疾病,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疫情之下 饮食安全如何保证?食安专家提示五大要点

7月1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就如何保证饮食安全对消费者作出提示。

李宁表示,处理食品时要牢记世卫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食物保持安全的温度和使用安全的水和新鲜的食材。他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洗。清洗的过程中,还要防止水花飞溅。

第二、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之后再使用。一般家庭的烹调温度可杀灭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是不耐热的。此外,还可以杀死其他的病原微生物,这对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第三、生的和熟的一定要分开。使用容器、案板、刀具等时都要注意。特别是处理生的肉和生的水产品的时候,更要小心避免交叉污染。

第四、烹调加工结束后,即刻对台面、容器、厨具进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

第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处理食物包括它的包装材料整个过程中,之前之后都要洗手。而且这个过程中,要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