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食营养搭配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4-10-22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6组“营养搭档”太强了照着这样吃,补血、防癌、强免疫2、5组“营养搭档”太强了补血、防癌、增强免疫力3、中国人的“膳食宝典”更新了一日三餐怎么吃心里有数了

6组“营养搭档”太强了照着这样吃,补血、防癌、强免疫

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同时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饮食要多样化。

但今天,可可要给大家介绍一些特殊的饮食营养搭配,它们能产生营养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更好地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那么,到底哪些食物组合具有这样的效果呢?

一、维生素C与铁同时补

让补血效果翻倍

铁作为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它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如果日常生活中铁摄入量不足,或铁摄入后又丢失过多,诱发缺铁性贫血。

1、补血先补铁,这些食物要常吃

而补血先补铁,建议将动物肝脏、禽蛋、海带、龙须菜、紫菜、木耳、香菇等富铁食物纳入日常饮食。

不过这还不够,因为铁剂经人体吸收后会被氧化成稳定的三价铁,不利于人体吸收,这就需要维生素C帮忙。

2、维C,能更好地促进铁吸收

维C属于一种还原剂,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将三价铁还原成容易吸收的二价铁,从而促进铁元素的吸收。

同时,维生素C还会与铁分子形成不稳定的络合物,并能使铁从其他结合物中释放出来,帮助制造更多血红素,更好补血,并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所以,对于需要补铁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在补充富铁食物的同时,适当吃一点花椰菜、柿子椒、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利于补血。

二、维生素A+维生素E

为人体筑起免疫力防线

若你经常感冒,胃口差、容易积食,每天睡眠充足但精神困倦,伤口愈合慢、淤青消散慢,经常口腔溃疡……就要当心是不是免疫力降低了。

这时候就推荐大家联合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A是黏膜组织形成、修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而黏膜是免疫系统的防线之一,可抵挡大部分外来的病原体;维生素E是有效的免疫“调节剂”,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

同时,维生素E对维生素A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其被氧化破坏,促进吸收,而且也有助于它在肝脏的贮存。

三、萝卜硫素和硒互相协作,

“防癌军团”

这两种物质都是抗癌军团的一员——萝卜硫素是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化合物,它进入血液后,会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硒是一种存在于鱼、肉、蛋、坚果和蘑菇等食物中的矿物质,具有超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破坏已经形成的过氧化物,降低炎症、癌症风险;另外还能激活P53肿瘤抑制蛋白,修复DNA;还能直接作用于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生长转移。

而发表在《肿瘤学年鉴》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两种物质相结合,将使各自作用增大4倍!

因此,在吃西兰花、芥蓝、北方圆红萝卜的时候,不妨搭配上牛肉、坚果、蘑菇等。

四、叶酸搭配维生素B12,

调节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叶酸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其还可以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从而间接抑制血管损伤;还可参与核酸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帮助修复血管。

而维生素B12能提高叶酸吸收率,同时它也参与蛋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对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B12多存在于牛奶、动物内脏和蛋黄中;豆类、深色绿叶菜中叶酸丰富。总之,荤素搭配是没错的~

五、益生菌联合益生元,维护肠道健康

人体肠道内大概有1.5公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分为益生菌、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三种类型,通过保持三者数量的平衡,可以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

其中益生菌在保护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缓解各种肠道不适症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甚至是癌症的发生!

生活中像酸奶、奶酪及其制品,泡菜、腐乳都可以直接补充益生菌。

至于益生元,其实是益生菌的“粮食”,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间接发挥治疗或保健作用。

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就比较多了,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及豆制品;菊粉、螺旋藻等。

二者结合,肠道会工作得更加顺畅~

六、蛋白质互补,提高营养价值

混合食用2种及以上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的作用,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蛋白质搭配小技巧

①谷物中富含蛋氨酸,但是赖氨酸却很少;豆类食物则正好相反,赖氨酸含量多,蛋氨酸含量少,二者搭配就能达到互补不足的目的;

②大豆的甲硫氨酸相对少一些,但是鸡蛋里面甲硫氨酸高,这两个组合就能够提高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吸收利用,而且脂肪还比肉要低很多。

2、蛋白质互补的3个原则

总的来说,进行蛋白质互补时的原则有三:

①食物种类越多越好。提倡饮食多样化,食物搭配的品种越多,蛋白质的互补效果越好。

②食物种属越远越好。如动、植物食物之间搭配比单纯植物性食物间搭配更好。因为有些植物性食物限制氨基酸相同,蛋白质的互补效果不明显,而食物种属较远时,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构成相差较大,有利于氨基酸构成上的相互补充。

③最好同时食用。因为氨基酸在体内易降解,不能留存,若摄入时间相隔较长(超过5h),其互补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5组“营养搭档”太强了补血、防癌、增强免疫力

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同时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饮食要多样化。

小二要给大家介绍一些特殊的饮食营养搭配,它们能产生营养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更好地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那么,到底哪些食物组合具有这样的效果呢?

01

维生素C+铁,补血效果翻倍

铁作为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它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如果日常生活中铁摄入量不足,或铁摄入后又丢失过多,诱发缺铁性贫血。

而补血先补铁,建议将动物肝脏、禽蛋、海带等富铁食物纳入日常饮食。

不过这还不够,因为铁剂经人体吸收后会被氧化成稳定的三价铁,不利于人体吸收,这就需要维生素C帮忙。

维生素C属于一种还原剂,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将三价铁还原成容易吸收的二价铁,从而促进铁元素的吸收。

同时,维生素C还会与铁分子形成不稳定的络合物,并能使铁从其他结合物中释放出来,帮助制造更多血红素,更好补血,并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所以,对于需要补铁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在补充富铁食物的同时,适当吃一点花椰菜、柿子椒、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利于补血。

02

维生素A+维生素E,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A是黏膜组织形成、修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而黏膜是免疫系统的防线之一,可抵挡大部分外来的病原体;维生素E是有效的免疫“调节剂”,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

同时,维生素E对维生素A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其被氧化破坏,促进吸收,而且也有助于它在肝脏的贮存。

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鸡蛋、鸭蛋、胡萝卜、菠菜、鹅蛋、茴香、小白菜、鹌鹑蛋、荠菜等。

维生素E较多的食物:山核桃、黑芝麻、黄豆、木耳、桑葚、口蘑、山楂、河蟹、河虾、黄花菜等。

03

萝卜硫素+硒,“防癌军团”

萝卜硫素是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化合物,它进入血液后,会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硒是一种存在于鱼、肉、蛋、坚果和蘑菇等食物中的矿物质,具有超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破坏已经形成的过氧化物,降低炎症、癌症风险;另外还能激活P53肿瘤抑制蛋白,修复DNA;还能直接作用于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生长转移。

而发表在《肿瘤学年鉴》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两种物质相结合,将使各自作用增大4倍!

因此,在吃西兰花、芥蓝、北方圆红萝卜的时候,不妨搭配上牛肉、坚果、蘑菇等。

04

叶酸+维生素B12,保护血管

叶酸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还可以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从而间接抑制血管损伤;还可参与核酸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帮助修复血管。

而维生素B12能提高叶酸吸收率,同时它也参与蛋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对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B12多存在于牛奶、动物内脏和蛋黄中;豆类、深色绿叶菜中叶酸丰富。总之,荤素搭配是没错的。

05

蛋白质互补,提高营养价值

混合食用2种及以上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的作用,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蛋白质搭配小技巧

①谷物中富含蛋氨酸,但是赖氨酸却很少;豆类食物则正好相反,赖氨酸含量多,蛋氨酸含量少,二者搭配就能达到互补不足的目的。

②大豆的甲硫氨酸相对少一些,但是鸡蛋里面甲硫氨酸高,这两个组合就能够提高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吸收利用,而且脂肪还比肉要低很多。

蛋白质互补的3个原则

①食物种类越多越好。食物搭配的品种越多,蛋白质的互补效果越好。

②食物种属越远越好。如动、植物食物之间搭配比单纯植物性食物间搭配更好。因为有些植物性食物限制氨基酸相同,蛋白质的互补效果不明显,而食物种属较远时,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构成相差较大,有利于氨基酸构成上的相互补充。

③最好同时食用。因为氨基酸在体内易降解,不能留存,若摄入时间相隔较长(超过5h),其互补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中国人的“膳食宝典”更新了一日三餐怎么吃心里有数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生活中的地位。科学膳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吃什么、怎么吃”成了很多人的难题。

时隔6年,被誉为中国人膳食宝典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终于更新了!4月26日上午,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生命时报》第一时间梳理新版指南与2016版的区别,并采访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教授,了解修改背后的科学证据和思考。

变化一:

6条“核心推荐”变为8条“膳食准则”

仔细对比不难发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信息进行了以下4方面的修改:

01

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更新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02

第三条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

03

第六条、第七条为新增内容;

04

第八条是对2016版第六条的再提炼,尤其强调“分筷分餐”。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为何改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杨月欣:目前,营养科学界都更加注重推广健康膳食模式。“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则,因为除了喂养6月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只有通过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营养需求。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合理搭配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此次修改并不是说“不再坚持谷类为主了”,而是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2

膳食准则中为什么新加入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杨月欣:近20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居民不吃早餐比例显著增加,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以上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除食物外,水也是膳食重要组成部分,但容易被忽略。我国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我国2/3居民饮水不足。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但含糖饮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这就提示我们应该格外注意“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3

膳食准则中为什么新加入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杨月欣:食物是人类获取营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应规划好膳食。人们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

烹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要学习烹饪,掌握新工具,传承当地美味佳肴,做好一日三餐,实践平衡膳食,享受营养与美味。如在外就餐或选择外卖食品,应按需购买,注意适宜份量和荤素搭配,主动提出健康诉求。

4

膳食准则中为什么

格外强调“公筷分餐”?

杨月欣:新冠疫情的暴发提示我们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二:

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微调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在推荐摄入量有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层:

2016版:谷薯类250~4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2022版:谷类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第三层:

2016版: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2022版: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

强调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因为国人吃畜肉较多,特别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特别提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第四层:

2016版:奶及奶制品300克2022版:奶及奶制品300~500克

提高了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因为牛奶是优质蛋白质、钙的重要来源,但我国牛奶消费处于较低水平。

第五层:

2016版:盐<6克2022版:盐<5克

2022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

变化三:

“1+9”模式,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更细化了

2022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

这9类人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新版膳食指南为什么新增高龄老人膳食指南?

杨月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高龄(80岁)、衰弱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

这一群体身体各系统功能显著衰退,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慢性病发病率高,对其膳食营养管理不同于刚步入老龄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变化四: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外有一些良好的膳食模式为人所熟知,如:欧洲地中海膳食模式、美国DASH膳食模式等。

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进一步完善膳食宝塔、餐盘等图形,并拍摄了定量食谱图案、宣传海报以及其他可以呈现的形式,使之更加可视化、现代化。将食谱成品通过图片呈现,以方便大众学习和实践合理膳食,促进“合理膳食行动”落实。

吃饭这件“小”事儿,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慢性病不是一顿饭招来的,想要健康的体魄,一定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吃动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情。

好好生活,从吃好每一顿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