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养生和节气养生

发布时间:2024-10-18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寒露时节,如何健康养生2、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哲学丨白露至,秋意浓,如何养生更健康?3、中秋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这样说

寒露时节,如何健康养生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有关专家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寒露标志着深秋已至,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昼夜温差变得更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和心脑血管健康成为重点。此时阳气初收,应适时添加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运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说,自古民间就有“秋燥”的说法。因为到了秋天之后,气温下降,空气变得干燥,容易出现皮肤发干、眼睛发涩、口干咽干等各种症状。这就需要养阴和润燥。首先是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梨、莲藕、荸荠、鲜芦根和鲜麦冬,可以放在一起榨汁喝,还可以水煮之后喝,能够起到养阴、润肺、润燥的功效。另外,还要注意保暖。所谓“寒露脚不露”,就是寒凉已经显露了,足部要注意保暖的意思。中医有很多方法御寒,全身都比较怕冷的人群,可以用艾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或用暖水袋外敷肚子、腰、腿等部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说,每年的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整体增加。从病原和症状上来讲,流感和支原体肺炎是不同的,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部分会加重导致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嗓子疼、干咳等,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或到了肺炎以后也会有痰。流感的治疗需要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支原体肺炎一般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往往症状较轻,也会有发热、干咳的情况。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往往要用抗生素。流感和支原体肺炎都属于自限性疾病,流感的病程一般是7到10天,支原体肺炎一般是10到14天。流感的高危人群是老人和儿童,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说,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到4周以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如果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未能完成接种,在整个流行季也可以接种。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甲型和乙型流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宇辉说,随着天气转冷,昼夜温差较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秋冬季节,血管生理性的收缩增加,所以要强调降压的规范和达标。一般推荐血压目标为130/80mmHg以下,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合并靶器官损伤的情况来确定降压适宜目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调整。

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哲学丨白露至,秋意浓,如何养生更健康?

【编者按】自古以来,中医文化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独特的生命观,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不仅指导着农业生产,更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每一节气的更替,不仅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是人体阴阳五行调和、气血运行的微妙转折点。

红网怀化站与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将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哲学”,通过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中医理论,为读者提供一系列适时、适季的养生建议。

9月7日是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露凝而白也。”古人认为,露水的凝结是天气日渐寒凉的标志。

白露前后,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气温明显开始变凉。白露节气过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空气十分干燥,此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睡卧也不可贪凉。

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的水汽结露就开始增多了。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

白露节气适合饮茶,白露茶就是白露时节采摘制成茶叶,其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有缓解干燥,利尿补水,生津润肤的功效,其次喝白露茶还有解渴润喉,醒脑解乏,舒缓心情的好处。

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也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中医养生方法:

1.温水泡脚,补养肾气。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白露后应注意补养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 到 30 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

2.隔姜灸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是将制成散剂的药物铺散于施灸部位,将姜捣烂制成隔灸物铺置其上,再将艾绒铺摊在穴区,通过燃烧、温熨、热敷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灸疗目的的一类灸法。

中秋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这样说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那么中秋时节需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该如何养生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国生、主治医师季伟根据中秋时节饮食、情绪以及天气变化等因素,提出以下养生指南。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这也勾起了他乡游子们深深的思乡之情, 古人描述中秋的精美诗句,也大多表达了远客思乡之情,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国生主任和季伟医师介绍,中医“五情脏”理论认为:“脾主思,思则伤脾”。过度思念就会伤及脾脏,引起肝郁脾虚的症状,如胁肋胀痛、情绪抑郁、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除了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还可以通过按摩以下四处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健脾消食、疏肝解郁的功效。

1、擦胁肋:双手置于两肋,从腋下到肚脐方向,反复摩擦5分钟。通过刺激日月穴、胁肋穴、期门穴、天池穴等穴,疏肝解郁,理气化湿。

2、摩腹部: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摩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5分钟,通过刺激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气海、天枢等穴位,补益阳气,行气温中。

3、点按足三里穴: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点按2分钟。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4、双手托天:具有调理情绪、理中气、调理脾胃等功效。双手合抱的同时,两掌慢慢举到胸前,再向内旋转向上托起,掌心向上,然后两臂分别在身体两侧缓缓下落,同时呼气。

此外,国生主任和季伟医师提出,中秋主要是品尝月饼的时节,月饼虽好吃,但不宜多食,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油脂、蔗糖,过食易影响脾失运化,痰热内蕴。在日常饮食方面,大家还应注意以甘淡滋润为宜,少食油炸、肥腻食品,易于耗伤津液;多食润燥养阴的食品,如莲藕、萝卜、冬瓜、菠菜、银耳、梨、柑橘、香蕉、鸭肉、蜂蜜等。避免辛温燥烈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生蒜、烧烤等食物,并尽量减少烟酒的刺激。对于消化不良及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管住嘴”,少吃或者不吃月饼,以免引起胃病的反复。

中秋时节天气转凉,日常起居要注意衣物的加减,既不要过早地穿上厚重的衣服,也要避免受凉、淋雨等不良刺激。据国生主任和季伟医师介绍,《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白昼渐短,阴气渐生,宜“收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既能适当缓解“秋乏”,还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