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情况有疾病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9-2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买保险时健康告知到底怎么看?身体有异常要怎么告知?2、小学生妈妈实录:病了发个朋友圈,我看到了人生百态3、北青快评 | 远离疾病致残风险,贵在写好健康这个大写的“1”

买保险时健康告知到底怎么看?身体有异常要怎么告知?

“你在买保险中遇到过哪些麻烦或者难题?”

我们拿这个问题采访了数十位朋友,发现大家在买保险时,几乎都在“健康告知”上犯过难。

不少朋友觉得健康告知复杂,压根看不懂;也有人怕没做好健康告知,影响以后的理赔。

这一期文章,我们想帮大家解决健康告知里大家最头痛的一些难题。

主要内容如下:

健康告知都问了啥?需要注意什么?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健康告知,怎么办?健康告知的常见疑问答疑

健康告知都问了啥?

健康告知就像一张考卷,会问到我们的病史、健康、爱好等等,要知道每款产品的告知都不同,下面我们来看某款重疾险的健康告知。

可以发现,健康告知问的内容看起来很多,其实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过往投保与理赔情况,比如是否被拒保过;既往病史、治疗情况、住院情况、目前的健康状况等;职业、收入、爱好等。例外事项:不需要告知例外事项列明的情况,可正常投保。

以上这些问询,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去回答就好。

回答健康告知就像咱们做的判断题,要么选“有部分问题”,要么选“否”:

全部为否:健康告知都符合,可以进入下一步填写身份证等信息。有部分问题:如果过不了健康告知,就只能做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分别来看下:智能核保:保险的健康问卷过不了,下一步就进入到智能问答,选择涉及健康告知的疾病或情况,在线根据被保人的情况如实回答问卷后,立刻可以知道核保结果,方便又快捷。

人工核保:智能核保没对应的选项或者相对复杂的情况,可以通过邮件或在线递交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给保险公司的核保人员审核,几个工作日后可收到核保结果。

总的来说,建议优先选择智能核保,人工可以针对更复杂的情况进行核保。

如果对于健康告知,或智能核保上的问题看不懂,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把把关。我们也有专业的核保团队,如需协助,可以点击【保险严选】咨询预约。

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在3.0%预定利率保险产品全面下架这个时间节点,各家保险公司申请人工核保的人都非常多,等待时间可能比以往要更长。因此有投保意向的朋友要尽早提交核保申请,避免长时间“排队”。

如何知道曾经患过哪些病?

大多数人买保险时至少二三十岁,对于以前得过的一些病,自己也不清楚不记得了。那怎么确认得没得过健康告知里的疾病呢?

下面教大家两个技巧来解决这类问题。

跟父母、亲人确认:小时候生过的病,自己可能并不知道。我们可以跟父母确认下患过哪些疾病,儿时有没有手术经历等。查看病历、体检报告:这些资料可以打印一份纸质的保存。自己实在记不清的,可以去医院或者体检机构查询。

也提醒大家平时的病历或检查报告,记得要保存好。方便买保险时梳理清楚自己的过往疾病,如实做好健康告知,这样就能避免健康告知的麻烦和风险了。

另外对于以前从未检查出的疾病,我们也不需要专门通过体检来证明自己是健康。

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对同一个疾病的审核标准会有所不同,如果有健康异常,不清楚哪些产品还能买,我们可以将具体情况和专业的人确认清楚,比如把检查报告给专业核保老师判断,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张女士4年前查出过肺结节,就没再复查过。重疾险对肺结节的核保会要求有近半年的复查报告,她在备孕期不能去做检查,因此没有近半年的检查报告。

核保老师凭借经验,找到了一款重疾险,没有问到肺结节,只问了2年内的检查异常,只要近2年没查过肺结节,就可以直接买。

核保老师的经验可以帮我们轻松解决很多难题,如果你也被健康告知困扰,需要人工协助,可以评论区留言,有专人协助核保。

常见疑问解答

大家对健康告知的问题比较多,我们搜集了问得最多的两个问题来分享。

1、没看健康告知就买了保险,会影响理赔吗?

不如实告知会影响保险理赔,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健康告知。

如果在买之后才发现投保时不符合告知,可以递交资料向保险公司补充告知,保险公司有可能正常承保,也可能除外承保或拒绝承保。

建议大家看健康告知时还是要细心一些,避免因为马虎影响理赔。

2、健康告知问两年内检查异常,三年前的异常要告知吗?

具体要看产品怎么问,这里也分两种问法帮助大家理解:

被保险人过去2年内是否存在CT、B超、钼靶检查结果异常?被保人是否曾经有CT、B超、钼靶检查结果异常?

第一种情况下,如果是2年前的检查异常,其他告知也没问到具体疾病,那就可以不用告知。

但第二种情况下,只要提到的检查曾经有过异常,都要如实告知。

写在最后

健康告知能够帮助保险公司进行客户的筛选,防止有人故意带病投保,最后骗取保费,这样一来就不会损害其他客户的利益了;要是没有健康告知的限制,健康的人买保险的钱,都拿去赔给身患疾病的人了,对健康的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健康告知的设立,对每个人来说,起码保证了公平,是合理的存在。大家在买保险的时候,要重视健康告知,做到如实告知,买保险也能买得更安心。

帮助大家「认识保险、买对保险」是深蓝保的初衷,如果你有任何保险问题尽管找我,我将用从业6年的经验给您合适的建议;

通过深蓝保投保的粉丝,一旦出险,我们将全程协助理赔。

小学生妈妈实录:病了发个朋友圈,我看到了人生百态

小学生妈妈实录:病了发个朋友圈,我看到了人生百态。说真的,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背后却藏着无数的故事和感悟。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的周末,孩子发烧了,作为妈妈的你,心里那种焦虑可想而知。你一边给孩子量体温,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可就在这个时候,你打开了朋友圈,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各种美食,旅行的照片,甚至有人在晒刚买的奢侈品。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唯独你在家里忙着给孩子煮药、擦汗。那一刻,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你开始反思,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生百态”吗?有人在享受生活,而你却在为孩子的健康操心,这种对比让人觉得有点讽刺。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聊聊那些“晒”的背后。你知道吗?根据一项调查,80%的妈妈在朋友圈里都喜欢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尤其是孩子的成长瞬间。可是,分享快乐的同时,背后却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苦。比如,那个晒着孩子笑脸的妈妈,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场彻夜未眠的陪伴;而那个在海边度假的家庭,背后也许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而拼命工作的父母。

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就像我邻居家的阿姨,前几天她发了一张和孩子在游乐场的合影,配文是“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可实际上,那天她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孩子在滑滑梯上玩得不肯下来,她在旁边等得像个木桩子。等到孩子终于玩累了,阿姨一脸心酸地说:“我这不是陪孩子,是在陪他消耗我的体力。”这就是现实,朋友圈的光鲜亮丽,和生活的琐碎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说说那些“病了发个朋友圈”的妈妈们。你发了个动态,大家纷纷留言关心,然而你心里清楚,这种关心往往是短暂的。就像你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孩子生病的照片,下面的评论都是“加油!一定会好的!”可当你私下里求助时,能帮你的人却屈指可数。生活就是这样,一方面你在社交平台上寻求支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孤独的现实。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搞笑的故事。前几天,我的朋友小李发了一条状态:“孩子发烧了,求推荐好用的退烧药。”结果下面的评论区瞬间热闹了起来,各种药名、品牌一应俱全。小李看得目瞪口呆,心想:“我只想要个简单的推荐,怎么感觉像是在参加药品博览会?”这就是现代社交的奇妙之处,大家都在热衷于分享,却常常忽略了真正需要的东西。

还有那些“晒病”的妈妈们,发个动态就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在努力生活!”可实际上,她们心里却在默默叹气。比如,我有个朋友,孩子感冒了,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孩子躺在床上的照片,配文是“宝贝加油,妈妈陪着你!”然而,背后她却在心里盘算着:“这周的工作怎么交,家里的饭怎么做。”生活的重担让人喘不过气来,却又不得不在社交平台上装出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

说到底,社交网络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别人家”,却也让我们忘了真实的自己。那些光鲜的照片背后,藏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无奈。我们在点赞、评论的同时,是否也该停下脚步,想一想身边的人,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就像那天我看到一个妈妈发的状态:“今天陪孩子看病,真是心累。”下面的评论全是“你辛苦了,加油!”可我知道,她心里想的却是:“我希望下次能在阳光下和孩子一起玩,而不是在医院的走廊里等。”生活的真实,往往比朋友圈中的光鲜亮丽要复杂得多。

所以,看到这些,我不禁想问,朋友圈里的那些“人生百态”,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也该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瞬间,而不是一味追求那些看似完美的生活片段?各位观众老爷,你们怎么看呢?

今年8月25日是第八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各地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疾病致残、伤害致残以及促进残疾康复服务等方面皆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防控疾病致残为例,截至2023年,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60%以上,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超3000,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超95%,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重大地方病的县(市、区、旗)控制消除率超95%。这些鲜活的数据生动展示了残疾预防工作成就,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健康中国迈出的坚实步伐。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疾病致残发生风险仍然较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75%的残疾人是后天获得性因素致残,其中超过80%是因病致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渐成致残的“危险杀手”。加上久坐不动、饮食不健康、三餐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这些都给疾病致残预防工作带来了诸多压力和严峻挑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各地应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保持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拿出更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系统融合残疾预防服务资源,持续完善预防机制、优化预防措施,更加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疾病致残的发生、发展。

预防疾病致残,重在宣传教育上做足文章。利用残疾预防日、爱眼日、爱耳日、出生缺陷预防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节点,积极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等活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残疾预防素养。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传播方式,提升宣教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推动残疾预防意识在全社会日益蔚然成风。

预防疾病致残,还需在措施推进上下实功。坚持重点抓、抓重点,关口前移,突出加强慢性病、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致残防控以及社会心理服务和精神疾病防治,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加大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管理力度,做好并发症的筛查与干预,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不断提升疾病致残预防工作水平。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一个通俗比喻:健康是“1”,财富、家庭、事业、情感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1”,一切都无从谈起。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预防疾病致残,我们都应从我做起,从防病做起,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科学膳食、控烟限酒、控制体重,积极健身,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等等。一句话,就是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道理很多人都懂,却知易行难。唯有持之以恒地自律自控,坚定地拒绝向欲望和惰性妥协,方能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使自己远离疾病和残疾风险。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健康更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征程上,进一步凝聚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精准发力、绵绵用力,合力推进残疾预防工作,定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共同写好健康这个大写的“1”,更加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让更多的人拥有幸福美好生活,不断开创健康中国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