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与养生

发布时间:2024-09-11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人为什么要养生?拥有4个养生观念,提高免疫力,长寿不请自来2、世间最好的养生:善忘、少怨、不比、寡思3、药师论养生——什么是养生?(养什么?怎么养?)

人为什么要养生?拥有4个养生观念,提高免疫力,长寿不请自来

关于养生的话题,避免不了和健康扯上关系,每个人都对养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身强力壮,根本就不需要养生,养生是老年人应该注意的问题;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的各器官的功能慢慢地在衰弱,因而更注重养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除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群来说,养生就不重要。实际上,许多老年人经常生病除了机体衰退这一原因外,跟其年轻时不注重养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养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

那么养生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注重养生呢?

1、能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群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也逐渐下降,抵抗能力也会降低。因而只有在平时日常生活当中做到养生的好习惯,才能让自身的抵抗能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保证身体健康,还能延长自身寿命。

2、调节舒缓心态,消除压抑情绪

现如今,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都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面对了特别多的挫折和困难,这些挫折和困难很容易滋生消极情绪,不能及时发泄消极情绪,便会陷入压抑和焦虑当中。因而注重养生就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能很大程度上调节并舒缓自身压抑的心态。

3、做到健康饮食,提高工作效率

大多数人为了追求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达标工作目标,不惜牺牲自己吃饭的次数,以此来争取时间。我们都知道人在长时间工作且饥饿的状态下,注意力无法集中且精力也会严重匮乏,因而工作效率反而会更低。养生能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健康饮食,保证机体的精力旺盛、营养均衡,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4、做到早睡早起,保持神清气爽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其他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手机不离手,甚至晚上睡觉时间都还在玩手机,严重影响休息时间,造成失眠,没有充足的睡眠特别容易造成神经衰弱等状态,对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养生能够让我们做到早睡早起,头脑保持神清气爽的状态。

养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养生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它能够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减少感冒、生病的次数。因而想要自己保持健康,就要注重养生,养生是一种习惯,重在坚持,必须做到不管自己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都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运动。

世间最好的养生:善忘、少怨、不比、寡思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古人常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现代医学理论也认为,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

世间最好的养生之道,不在于颐养身体,而在于怡神养心。

01

善忘

苏轼在他的养生篇中写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张鄂请求苏轼写一幅字,内容是关于养生方面的。

苏轼笑着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的古方,药只需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

说罢,苏轼在宣纸上就写道:

一曰无事以当贵

二曰早寑以当富

三曰安步以当车

四曰晚食以当肉

其中的第一味药“无事以当贵”,便是劝诫人遇事时要放得下,看得开。

常挑一担愁,容易压垮身体;心藏一堆事,难以装下快乐。

举重若轻地安放往事,身心才能得自在。

杨绛晚年时,她的后辈付研曾说:

“当时杨绛不仅要承受亲人离世的痛苦,还要抗衡市侩之徒对钱钟书名气的利用。一般人身体恐怕早就被拖垮。”

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虽然悲痛难耐,但杨绛选择以读书养性,以写作遣忧。

她自己称此为:“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

进入超然忘我的境界,把痛苦搁置在岁月皱褶里,直至105岁,杨绛才告别这人世间。

巴尔扎克曾言:“如果学不会忘记,人生无法再继续。”

调养精神的秘诀,就在于让想不开的事随烟消散,把心中不快的事丢掉。

就如亦舒曾问倪匡:“你家的盆栽养得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吗?”

倪匡笑着回答:“很简单,秘诀就是死的丢掉,再买新的。”

养盆栽如此,过日子其实也是这样。

沉浸在走不出的痛苦,人也会逐渐枯萎。

唯有看淡人生的花谢叶枯,身体才能永远保持盎然生机。

02

少怨

曾国藩曾说过:“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凡事忿恨在心中,只会茶饭不思,形容枯槁。

看淡不平事,不怨生活苦,自然会气顺身健。

95岁高龄的齐白石说养生有“七戒”,其一就是“戒悲愤”,他的得意弟子李可染也深得其精髓。

有一天,李可染费了大功夫画好了一幅画。

等出趟门回来,就发现这一幅画被自己的两岁孩子“涂鸦”了。

李可染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提笔写上一段文字:

“丁亥端午,余偶不在室中,二岁小可为我乱盖图章如此,俟其长大成人再与理论。”

这件事只是李可染一生的缩影。

后来在人生低谷时,无论受到再大的委屈,他都没怨恨过谁。

他一生中画过三幅布袋和尚。

弥勒的性情是“无挂无碍,笑看世间”,李可染也希望自己放下执念笑看一切,像弥勒佛一样逍遥自在。

所以在第三幅笑和尚里,他如此题款: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一味地怨天尤人,就会陷在负能量的磁场里。

不抱怨生活的曲折,才能把小日子过好。

中国最后的大儒梁簌溟先生活到95岁。

他一生都怀着这样的心态:“未来的世界会好,我不对人生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梁簌溟住在小红井胡同,每天早上被罚扫马路,扫厕所。

但梁簌溟却对这种生活安之若素。

每天悠然自得地扫完地后,就到护国寺的华清池泡个澡,或是到北海公园打一趟拳。

佛家有言:“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纠自轻松。”

一个好心态,就是一味良药。

人生风雨里,我们要懂得坦然接纳一切的起起落落,当身心宽一丈,疾病自会退一尺。

03

不比

读《三国演义》时,我们常常感慨于周瑜英年早逝的下场。

周瑜本身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但他凡事都想跟诸葛亮较劲,最终造成了自己悲哀的结局。

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写道:“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

人比人气死人,命比命气出病。

人一旦不快乐,健康又何从谈起。

我们要明白,这世间之事,比不完,争不尽。

与其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如专注于生活本身。

日本奈良一家医院,有一位工作了70多年的心理医生,叫中村恒子。

连续在一个单位工作大半辈子,恒子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冲突,每天都是淡然从容,轻松无忧的样子。

被问起幸福的秘诀时,她给出的答案只有三个字:不比较。

工作以来,恒子从不和人攀比。

比她年轻的医生被提拔晋升时,她完全不在意。

单位的同事待遇比她好时,她也不会感到不满。

她说:“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和别人比较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实在毫无意义,只会消耗精力。”

梅花不与牡丹争艳,自有暗香浮动,每个人的生活各有其精彩。

有的人一间屋,六尺地,也能过得满心欢喜;有的人桌当床,衣作被,也能颐养天年。

尘世间幸福终究不是比出来的,而是过出来的。

04

寡思

现代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反刍思维”。

简而言之,指的是对所烦恼的问题,进行反复、被动地思考。

一旦陷进“反刍思维”,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这刚好印证了《养生要集》里说的:“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

一个人,如果心有千千结,病根自会种下。

医圣张仲景曾为另外一个名医治病。

这位名医叫沈槐,已经七十多岁,一直惆怅无人继承他的医术,因为思虑过重,身体抱恙。

医者难自医,张仲景一番望闻问切后,确定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药丸,涂上朱砂,让沈槐食用。

沈槐看见这药方,觉得好笑,命家人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药丸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无论是朋友亲戚,还是同行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

“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沈槐才恍然大悟,其实张仲景以五谷杂粮开药方,一方面是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让他转移注意力,另外一面是劝他饥来吃饭困来眠,不要想太多。

有时候,不是病痛选择了人,而是自己因为思虑过度,找上了病痛。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

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预想的烦恼写下来,投入“烦恼箱”。

三周后他打开箱子,与实验者一一核对,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都没发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剩下的字条重新投入箱中,等过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之道。

可是最后发现,那些烦恼,也不再是烦恼了。

冯唐在《万物生长》中曾说:“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换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

只要我们心念通达,做到心中无挂碍,就能活得一身轻松。

明朝医学家龚廷贤说过:“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养心。

善忘是为了遗忘悲伤,少怨是为了消除负能量,不比是为了减缓焦虑,寡思是为了清净宁神。

点个赞吧 ,以后修心养身,活得健康且充实。

药师论养生——什么是养生?(养什么?怎么养?)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1. 什么是养生

1.1养生

原指道家或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1.2养生还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过程

人生是做人的过程,养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过程。养生只说不做是不行的,其关键在于生活中持之以恒地练习与实践。

养生的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怎么讲,谈养生就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养什么?”(理论),二是“怎么养?”(方法)。

2.养生养什么?

中医认为生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精、气、神。所以养生就要养精、养气、养神。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健康长寿的基础;而我们中国人的三大养生法宝——养精、养气、养神,是对长寿之路更高深的总结。在实行四大基石的基础上,大家还应当向三大法宝迈进.

2.1 养精

精是构成人体与营养人体的物质,是人体的三宝之一。贯穿人的生长、发育、壮盛衰老的全过程。精在人体内不断地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滋生,维持了人体的生命。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怎样,就要看人体内的肾精是否充足,也就是说,肾精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和生命,所以,保精是养生的关键。

《类经·卷一》中说:“善养生者,必定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从中可以看出,古人把精、气、神看作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为精是气的根,而气又是精所化生的,如果精衰,必然气虚,人有气即生,无气即死。精又是神之源,人有精才能有神,神充足必然身强壮,如果神衰,自然是身体虚弱。精、气、神三者皆不能少,缺一不可,但最根本的是肾精,肾精是人体生命的主宰者。

2.2养气

大家知道,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三宝之一,所以说“气”是生命之根。"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主宰着生命。不论是体表可以见到的皮肤、毛发、五官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还是内在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都是由"气"构成的。另外,每一个人只要活在世上都要呼吸。人活的就是一口气,不呼吸了,就是“断气”, 表示生命活动的结束。故养生必养气!

2.3养神,

人有精、气、神三宝,神由形体产生,精与气是其物质基础,但神一旦产生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尤其在养生之中,神是精气的综合表现,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衰则神怯,神可以反应出生命的总貌。故有“养生先养神”。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这是中医养生祛病的一句著名格言。“神去离形谓之死……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往”(《胎养经》)。《淮南子》中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只注意加强营养,不懂得养神的话,也是难以健康长寿的。这些都说明养神是非常的重要。

养神有如下含义:(1)古人养神:是把心里的各种杂念清扫出去,使身体不受到人为意识影响,让身体回归自然的这个过程。(2)现代养神:使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处于平静状态,排除杂念,静心守神不胡思乱想,以此来恢复精神和体力。

3.怎么养?

3.1养生原则

(1)顺应自然(顺时养生、因地养生);(《灵枢·本神》):“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2)形神共养:形神合一,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3)保精护肾(养先天之本):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4)调养脾胃(养后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天的重要因素。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3.2怎么养精?

强肾保精的办法品种很多,如饮食、药物、针灸、气功等。依据不同状况选择相应办法保健,都可收到良好成果。下面引见几种简单易行,成果明显,不出偏向的功法,只要保持锤炼,坚持不懈,就能够到达强肾保精,祛病延年的目标。

( 1)寡欲养肾:寡欲养肾,意欲太过,虽不交合则精自走,这可称为暗耗阴精,照样伤肾,损生折寿。精神内守,养肾保精,贵在寡欲。(2)节劳养血:  养生之道,还要节劳,劳逸适度,才是保精之法。(3)息怒养筋骨:人若时常发怒必伤肝,肝、肾二脏有相火,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相火妄动肝脏疏泄太过,肾不得封藏,虽无房事也伤阴精,故养精必息怒。(4)节精补脑:可内守神志,固护精气,还能使耳目聪明,有益于养生。(5)其他:叩齿咽津翕周法;按摩下肢涌泉法;双掌摩腰法;畅通任督法。

3.3怎么养神?

3.3.1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1)养神先养德(性);少私寡欲、知足常乐、心胸豁达、“多行善事”(2)养心与调神:养心、保护心脏

3.3.2情志养生法:(1)戒骄戒躁(2)善调情绪(3)避生三气(4)养肝与调畅情志

3.3.3睡眠与养神: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这充分说明了睡觉的重要性。

3.3.4以静养神:养生必须养神,因为神是生命的主宰,而养神又要以“静神”为首务,只有神志安静,才能“病安从来”。养生还要调神,以避免各种情志的过激刺激。此外,“以恬愉为务”也必须牢记,只有精神永远保持乐观、开朗,体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否则“百病生于气”。这便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神宜静,而不宜躁的意思。

3.4怎样养气?

3.4.1补养元气:元气是所有气的根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无求以培元气,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有奢求。另外,女性养生也必须培补元气,补养元气就是要调补脏腑阴阳之气血,调畅情志使心情畅舒,调节饮食使脾胃健旺。《黄帝内经》便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其内容便是要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而进行人体自身的调节,使自身的元气充足。

3.4.2固护精气: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及至死亡的全过程,为此养气必须节欲养精。特别在女性的性生活中,就要注意固护精气,不能纵欲过度。性生活要有规律,要顺其自然,而不能强行而为。身体虚弱时,更要注意固护精气,以免其外泄。这样才能保证先天肾精的充足。

3.4.3养脾胃之气: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各种气都需要脾胃的水谷精气来滋养。养气一定要养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而最终影响到全身的健康。

3.4.4平心静气:心平以和气,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与精神情志关系密切。遇事不急躁、不赌气、不发脾气,始终保持心平气和,这样才能阴阳调和,气机通畅,益寿延年。

3.4.5运动养真气:中医认为,真气要运行通畅,人体才能不受疾病侵袭。促使真气运行的方法有:一是调息运行真气,即调整呼吸的方法;二是通过锻炼形体以促进真气运行,从而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