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立秋时节话养生,听程凯老师讲二十四节气养生课2、谷雨到柔肝、健脾、祛湿,经络穴位按摩操学起来3、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
立秋时节话养生,听程凯老师讲二十四节气养生课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日”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节气虽至,但并不表示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平均气温来划分”,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中国南方此时还是夏暑之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气温更加酷热,因而在中医上,我们也将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炎热的日子称为“长夏”。
立秋节气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但气温总体趋势是逐渐变凉的。
大自然的变化表现为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gá ga)天”,并且有“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此时人们要格外注意适应温度的变化,适当添加衣服,以防感冒。
二十四节气,不单单是气候的变化规律,还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疗以及养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当中的养生黄金期,又规避秋季潜藏的健康危机呢?
二十四节气养生课——立秋养生提纲
立秋的养生文化
立秋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立秋节气养生原则
立秋节气经络养生
之前没听过养生课,从立秋开始节气养生晚吗?
立秋后,要贴“秋膘”了,该怎么贴?
立秋节气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有没有一些简单实用的立秋养生小妙招呢?
对于立秋节气养生的疑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哦!
每一个节气都可以作为节气养生的起始点,赶紧行动起来吧!节气养生,从这里开始。
二十四节气养生课 一人学会全家受益
玄之又玄的天价养生
谷雨到柔肝、健脾、祛湿,经络穴位按摩操学起来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上升,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
春季肝木旺,在五行生克的规律下,本就是会克制脾土的,若是调养不当,造成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液,水液不化,则聚而生内湿,再遇上谷雨天气潮湿闷热的环境,湿邪与热邪相合,出现湿热蕴脾的症状,临床多表现为腹胀、不想吃饭、发热、身体沉重,大便黏腻不易排尽,舌苔黄腻。
中医认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湿与水类,故属阴邪。阴邪侵袭人体,机体阳气与之抗争,必然有所消耗,所以湿邪侵袭人体,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而湿邪久聚不化,就会化热,变为湿热。
这时如何利用经络来调控人体内环境达到人体内稳态呢?其实,用经络穴位按摩操就可以达到内稳态。
第一步:将手掌掌心附着在中脘穴上,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摩中脘
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操作3分钟。称为摩中脘。然后要适当地扩大按摩的范围,争取能够覆盖胃的全部范围,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力量轻、频率慢,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中脘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
第二步:我们可以选择擦两肋的方法来养肝柔肝。
擦两肋
先掐腰,双手手掌分别沿着两侧肋骨走行的方向,从侧胸、后背部向前下方推摩,这样反复5~10分钟,可以有效的刺激从这个部位循行经过的肝经、胆经、脾经和带脉等经络,起到行气、疏肝解郁、健脾祛湿的作用。
如果想要加强补脾的效果,我们可以常按太白。太白,在足内侧,第1跖指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湿易困脾,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按揉太白以助脾气升发。在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谷雨节气,有一类人群尤其需要注意,这类人群是痰湿体质的群。
痰湿体质是指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的人多数容易发胖,身体比较沉重、笨重,喜欢经常坐着不动,饭后老是犯困,喜欢睡懒觉,极不耐受梅雨季节和湿环境。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肥胖族”。
痰湿体质里的“痰”并非是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聚,是病理性产物。因为痰是水湿运行不畅所引起的,所以常叫做“痰湿”。
谷雨节气后正是痰湿体质难以耐受的节气,所以要比其他体质更加注重调养,点按阴陵泉、太白穴,还可以增加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合穴,在小腿内侧,膝关节下可以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就是胫骨的内侧髁,该穴就在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骨边之间的凹陷处。常点按此穴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丰隆,取犊鼻至解溪的中点,旁开胫骨外侧边缘两中指宽处即是,是临床祛痰的效穴。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多数人的睡眠质量降低、饮食不规律,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意识,传播健康理念,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
红云街道组织街道以及辖区内各社区干部职工开展“红云街道2023干部职工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活动邀请红云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晓艳同志为大家讲解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活动中李主任介绍,防治慢性疾病的关键在于避免疾病危险因素、并发症等相关事件的发生,因此大力推进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对于控制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对于治疗大部分慢性疾病的优势比较明显,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治疗经验较为丰富,同时中医养生还能遏制慢性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轻患者身体的痛苦。
中医药调理通过调控人体各项机能,能够疏通血管、滋养血气,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大有裨益。调理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和缓解慢性疾病,减轻慢性疾病患者的痛苦。治疗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对于激发人体整体功能以及机体康复能力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治疗复杂病因引发的慢性疾病。调理优势,损伤小、成本低、针对性强、治疗方法多、养身效果明显。
目前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这主要和中医治疗疾病的各种优势有关系。在考虑调节身体状态并且控制疾病的基础上,一般选择中医治疗要更好一些。其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有:健身气功、中医导引、艾灸、食疗、药物、针灸、推拿按摩部位、运动等,但都要遵循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
在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坚持长期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目的。
此次健康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干部职工对慢性病的认识,普及了卫生健康知识,促进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