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制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

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理气除湿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吴茱萸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消化不良和皮肤病,尤其是顽固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具有良好的止痒除湿作用,还可用于治疗脓疱疮和口腔溃疡。在日常生活中,吴茱萸经常被放入蔬菜中,以增加其理气祛湿的功效。

制吴茱萸与吴茱萸能互相替代吗注意哪些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信读过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定会疑惑,为什么要插茱萸,这茱萸又是什么?

先不管唐人的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来历,为啥要插茱萸,其实源于一种驱邪仪式。因农历九月九这天,产自浙地的吴茱萸,恰好“怒发冲冠”,且气味刺人。

于是这植物,便获得古人好感。认为把它戴在头上,或插在房顶上,可以辟邪御寒。说句题外话,在重阳节那天,不仅插吴茱萸,唐人还痛饮菊花酒,官府还有假放。

药用吴茱萸,不论是方剂学还是临床中药学,都没有特别强调制吴茱萸。也就是说,吴茱萸完全可以互相替代。毕竟它又不像附子,光制过的附子,就有黑附子、白附子。临床上一般用制附子,处方单上都会标明“制附子”。

再说吴茱萸,即便是制过的吴茱萸,古人也只是用热汤水浸泡七次而已,说是祛除里头的苦烈味。

吴茱萸,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散寒止痛,主用于胃寒或脾胃虚寒的病症,说白了就是一味温中药,想想生姜,你就知道温中药的特性,能止呕温胃。

但是使用吴茱萸时要注意,毕竟它有小毒,不能多用。若单剂超过10克以上,可能会引起头晕,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重影,看不清东西的状况。怎么办,赶紧停药呗!

吴茱萸15g会不会中毒

一般情况不会中毒,除药物冲撞以外,吴茱萸,有暖肝下气,燥湿止痛的作用。其性辛热,既能温中散寒,又能疏肝下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以用脘腹冷痛,寒疝疼痛,头痛等。脾肾虚寒的久泻久痢,五更泻,可以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比如四神丸,可以用于肝气犯胃所致的嗳腐吞酸,可以与黄连同用,比如左金丸。

吴茱萸的功效是什么

具有温、镇痛、疏肝益气、助阳、止泻等功效。可治疗呕吐、恶心、厥阴头痛、伤寒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经腹痛腹痛、五庚腹泻、脚气病、口腔溃疡等疾病。苦毒心温,入肝经,治肝寒引起胃痛、腹痛、呕吐;吴茱萸能舒缓肝衰,能治肝郁转火,肝胃不和痛口苦,吐咽酸。温肾养脾,燥湿止泻,治脾肾阳虚。

为什么久寒必用吴茱萸

为什么久寒必用吴茱萸

因为久寒会导致机体出现心腹冷痛(心口腹部的位置感觉冷痛)及阳虚的临床表现,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通过祛除体内寒邪来缓解疼痛)、助阳止泻、降逆止呕(阻止上冲的胃气,止住呕吐)等作用,善于缓解久寒引起的腹痛、泄泻、呃逆及胃痛等症状。

吴茱萸属于温里药,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还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通过疏通肝脏气机来治疗郁病),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

由于吴茱萸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脾脏和肾脏的阳气亏虚),五更泄泻(在黎明前腹泻)之常用药。

患者长期感受寒邪,久寒瘀滞,阳气不得升发,阳气亏虚,进而容易产生各种寒性疾病。吴茱萸能够辛散寒邪、升发阳气、温中理气,进而缓解患者久寒所致诸病。所以说,久寒必须用吴茱萸。

如需服用吴茱萸,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