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网医师会第一诊所

发布时间:2024-10-18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我国每天6000多人死于癌症,院士忠告:45岁以后,5件事不能马虎2、去世十年前,身体就给过预警3个指标关乎寿命,希望你达标了3、编织百姓“健康网”增强群众幸福感

我国每天6000多人死于癌症,院士忠告:45岁以后,5件事不能马虎

“咳咳咳......”

55岁的老赵正吃着饭,又开始咳嗽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他也不知道咋回事,总是咳个没完,吃什么药都不见好。

而且有几次甚至咳出来的痰还带着血,妻子总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劝了他几次去医院检查, 但他总推脱是喉咙发炎闹的。

果不其然,今天咳嗽又有带了血丝,这次说啥家人也要拉着去检查,结果还真查出了喉部有肿物,根据活检反应,很有可能是恶性的。

据科室医生介绍,这已经不是这个月第一个查出癌症的患者了,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癌症如此高发?

一、最新数据出炉:中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全球癌症数据统计触目惊心,已经成为各国公共卫生主要问题,而且随着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不断飙升,其中我国的癌症数据也不容乐观,不论是新发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本土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约新发482.47万癌症病例,死亡病例约257.42万,其中因肺癌患病和死亡的比例最高,是我国第一大癌。

去年《柳叶刀》公布了一篇关于我国癌症负担趋势变化的的报告,根据研究数据发现,我国因癌症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这一数据一直在攀升,仅2020年,因癌症相关死亡人数就增加了21.6%!

专家指出,中国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

因为老人越来越多,人口基数大了自然患癌人群也会等比例上升,据统计每10万人因癌死亡的群体中,年龄在0-19岁的人可能只有4.9个人,20-39岁的是14.5个,但从40岁开始,死亡人数超百,其中40-59岁的人就有125.3个,60-79是801.1个,80岁以上占到了2879个!

按照这个占比情况,80岁的老人癌症致死率是30岁年轻人的200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也表示“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你迟早会得癌症”。

这是因为癌症有一定的发展时间,往往从正常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突变”到癌细胞,形成“可见”的结节肿块,需要的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都有可能。

而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致癌机会”,比如长期呆在恶劣的环境或接触有害化学致癌物,这种累积式的致癌风险,从发病到确诊可能需要10~40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癌人群都偏年龄大的人。

加上老年人机能衰退,免疫系统退化,很容易给多种病原体和恶性肿瘤有可乘之机。

二、癌症出现前,会释放哪些信号?

癌症虽然可怕,但只要早预防、早发现,就能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持续恶化。比如以下常见的身体出现“癌症”信号,一旦发现最好引起重视。

1、身体出现肿块、结节

身体某部位如果突然出现肿块、结节,也是肿瘤常见的一种预兆,一般大小超过1厘米,且有持续增大趋势,质地偏硬、边界模糊不清且活动性差的可能是恶性肿瘤。

2、大便习惯改变

如果经常出现大便不规律,无论吃药还是饮食调整,还是经常便秘、腹泻或交替出现,这时尤其需要警惕,可能是胃肠道、胰腺、肝脏的肿瘤引起的症状。

3、莫名体重减轻

研究显示,25%的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肿瘤有关,且这种症状一般高发于癌症晚期。排除营养不良、血糖异常、甲功异常、慢性腹泻等良性疾病原因,很有可能是肿瘤引起的症状。

4、没有外伤却出血

不是外伤引起的出血,通常是疾病引起的内源性出血,比如肠癌、胃癌会引起患者便血或呕血;肺癌会导致患者咳血、痰中带血;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癌症还会常见不规律阴道出血或非月经期出血等等。

三、院士忠告:预防癌症,5件事要牢记

中国内科肿瘤学之父孙燕院士抗癌事业坚持了60多年,如今94岁高龄的他,仍然在肿瘤研究的前线奋斗着,对于怎么战胜癌症,他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预防这一关,并总结了以下几点防癌的方法。

1、不碰高脂肪、煎炸食物

孙燕院士吃饭有个原则就是只吃7分饱,只要感觉吃的够了就立刻离席。而且饮食上也尽量不碰高脂高油的东西,他表示动物脂肪、红肉以及煎炸食物,都有一定患癌风险,建议少吃,平时可以多吃水果蔬菜。

2、保持合理的体重

肥胖也是致癌的高危因素,比如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肥胖的人会更高发,孙燕院士表示预防癌症,体重指数最好控制在18.5~24之间。有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2.54cm,会增加8倍以上的癌症风险。

3、远离致癌因素

孙燕院士认为,我们生活中有三大致癌因素:烟草、酒精、恶劣环境。

其中烟草危害性最高,长期抽烟的人会增加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此外,受化工污染严重的环境也含有高致癌风险,人体长期待在这种地方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酒精也是一级致癌物,尤其是摄入过多情况下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4、拒绝坏情绪

孙燕院士觉得自己这么高龄还没有病痛,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少生气,因为他在临床经常发现,很多患癌患者平时生活都比较急躁、压力大,长期处于忧郁、忧虑的不良情绪当中。

而这些不良情绪长期累积护引起人体“应激反应”, 影响自体免疫力,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5、定期进行体检

鉴于多种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定期体检筛查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家族遗传病史等高危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癌症的筛查。

总之,别小看这些生活细节,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很可能蕴藏着一定的致癌风险,日常想要预防癌症发生,最好从现在就要开始改变。

去世十年前,身体就给过预警3个指标关乎寿命,希望你达标了

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逃脱的宿命。

当生命走向终点,那些反常的现象也为死亡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因此越来越多人对死亡产生好奇,比如为什么有的人临死前会出现“回光返照”?哪些征兆是死亡的预警?其实这些问题都有科学解答。

一、人在临终前会发生什么?真的有回光返照吗?

相信不少人多少都见过或听过一些关于死前“回光返照”的事件,对于这一神奇现象,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那么所谓的回光返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的回光返照,其实指的是人死前突然意识恢复正常,甚至能够自主进食,提出各种需求,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很多人误以为是患者情况好转了,但短时间内这种“正常”又会迅速消失,直至死亡。

那么,为什么会有“回光返照”的情况出现呢?

这就要提到肾上腺素这个关键要素了,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出的髓质及皮质,前者可以刺激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增强心脏活力,后者则有抗病毒、抗炎症等作用。

而人死前肾上腺素会最后一次发挥作用,刺激大脑中枢做出应激反应,因此有些垂危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清醒,甚至提出自主需求。

另外,人体中的三磷酸腺苷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好转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不久患者就会离开。

很多人不知道,人在临终时,其实会经过3个主要阶段:

濒死期——心、肺、脑等器官会出现明显或快速衰竭过程;

临床死亡期——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无法正常作用,会出现心跳暂停或者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等症状。

生物学死亡期——死前最后一个阶段,此时人体全脑或脑干生命中枢完全丧失正常功能。

前两个阶段及时救治还有复苏可能,但进入生物学死亡期基本没有挽回余地。

处于临终阶段,人的身体也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

首先,是喘气困难,此时已经处于呼吸饥饿状态,没有吸氧的必要了;然后身体温度会逐渐下降,因为血液循环此时已经将近停止;

接着可能会因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喉部肌肉松弛发出喉鸣声;最后进入无法正常进食或喝水的吞咽困难期。

二、身体机能衰退,离世前10年就给出过预警!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衰老和死亡的自然规律,随着人体各项器官机能不断走向衰弱,死亡自然也就到来了,有研究指出,人在死亡前的10年,就已经给出信号。

据《英国医学杂志(BMJ)》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人进入65岁后,身体机能会进入加速衰退期,死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而某些衰退表现,可能是死亡预警征兆:

1、坐站能力变差

坐站能力考验人体下肢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的柔韧性。一般下肢功能好的人,平衡性也更好,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协同和平衡对减少骨折以及脑血管意外等风险有重要意义,自然也能为长寿加分。

2、步行速度变慢

走路需要活动到人体心肺功能,所以步行速度也会侧面反映心肺功能好坏,如果心肺功能变差,自然预期寿命也不长了。

3、握力明显减退

握力也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一旦心脏功能变差了,血液无法正常供给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特别是四肢末端,自然握力也会变小。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曾发布过一项关于握力与健康的研究报告,发现握力每减五公斤,死亡风险、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则分别上升16%、7%和9%。

三、身体出现4大表现,不要再误以为是老了

人老了以后,一些身体的异常变化人们习惯以为是衰老导致的,但实际上,有些表现可能暗藏玄机,甚至有疾病风险。

1、咳嗽带血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咳嗽中发现血迹,千万要警惕肺部问题,很多肺部疾病都会引发咳血症状,出现相关症状,且不是短期表现,最好去医院检查排查相关疾病风险。

2、出现手抖

手抖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个表现,如果经常出现,还无法通过护理缓解的,也要警惕疾病风险,像甲亢和帕金森综合征都会引起手抖表现,老年人出现类似症状要警惕。

3、下肢酸痛

腿脚不好,经常出现酸痛、麻木症状,也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的症状,很多人习惯归因为衰老表现或者腰椎不好的表现,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老年人,更要警惕。

4、皮肤瘙痒

很多老人因为皮肤机能下降,也会出现类似瘙痒表现,但要注意的是,许多恶性肿瘤也会导致皮肤瘙痒,特别是无征兆的皮肤瘙痒,无法通过正常缓解方法化解,而且还会逐渐扩散到全身,建议及时排查,及早使确定是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其实身体的很多异常表现,除了衰老还可能是疾病信号,建议老人如果有上述症状,最好引起重视,家人也要多留意老人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编织百姓“健康网”增强群众幸福感

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从和平解放前37岁、到如今的60岁的人均寿命;从过去只能做小手术,到如今成功开展开颅、髋关节置换、腰椎固定等重大手术,填补了多项医疗技术空白;从过去“看病难、看病远”到如今的“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地市”……

五年辉煌展宏图。“十三五”期间,阿里地区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健康阿里建设,医疗技术显著提升,医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藏西高原12.1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网”被织得越来越牢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扩大投入 不断提高医院水平

“十三五”以来,阿里地区“1+7”医院等级创建工作进展顺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先后于2016、2018年实现创“二甲”、创“三乙”目标,目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正在开展“三甲”创建工作。阿里地区藏医院实现创“二甲”目标,噶尔、普兰、札达、日土、改则、措勤6县人民医院实现创“二乙”目标。

作为阿里地区一家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使、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设有科室43个,开放床位129张。近年来,阿里地委、行署、卫建委不断加大对人民医院的投入力度,采购相关医疗设备并投入使用,改造了口腔影像室、P2实验室和PCR实验室等项目,安装并调试核磁共振、CT等大型设备,建成远程会诊中心,医院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411种“大病、中病”不出地区就能治疗。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是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自工作启动以来,陕西省先后选派124名医疗人才来到阿里,对口帮扶地区人民医院,北京医院、西部战区医院及多家陕西省、市三级医院累计选派218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7县人民医院。此外,自治区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也累计选派106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高海拔乡镇卫生院工作。各援藏医疗队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的开发,持续填补了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鸿沟,不断实现阿里医疗技术“零”的突破。

服务群众 医疗保障覆盖基层

当记者走进日土县甲岗村卫生室时,负责人格桑晋巴医生正在为村民测量血压,他已经在这里当了十年的村医,也亲眼见证了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迁。

格桑晋巴告诉记者:“2015年之前,村里的卫生室还没有建起来,当时村民们生病了只能到我家里看病,或者我骑着摩托车去群众家里上门看病。”

“十三五”以来,阿里地区共建设和完善乡镇卫生院37个、行政村卫生室145个,乡镇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353名、村医387名,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1所公立医院,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卫生室。

目前,阿里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或全科医师,每个村卫生室配备2名乡村医生,使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能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常见病诊治、重症病人初步急救和转诊等职责,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设有诊室、治疗室和药房,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乡镇卫生院按照服务标准和医疗规范,日常开展传染病防治、家庭医生签约等1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传统的藏医药方法为农牧民群众进行常见病的诊治。

“自从建成了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更加齐全了、药品也更加完备了,我每年要接待村里的患者300多人次,但凡吃药能治好的病以及日常的打针输液,群众都不用离开村子了。”格桑晋巴说。

居安思危 守卫公共卫生安全

“十三五”期间,阿里地区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率从2016年的91%提高到了2019年的96.25%,并提供乙肝、狂犬病等自费疫苗。全地区传染病防控持续稳定,无死亡病例、无甲类传染病,加强对鼠疫、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及救治工作。开展包虫病筛查救治100492人次,手术治疗患者140例,药物治疗实现了全覆盖,包虫病患者管理率达到100%。全地区传染病防控、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免疫规划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等多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阿里地区卫健委党组书记张海春告诉记者: “目前,阿里地区拥有各类公立医疗机构47所,地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设有床位62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5.5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成效明显,成功实施1300余项重大技术,填补刷新307项医疗技术空白。妇幼保健及人口工作全面加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16年的77%提高到目前的95%以上,死亡率从231/10万下降至69.5/10万,婴幼儿死亡率从17.3%下降至6.9%;全地区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救治率达到百分之百,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