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中医之饮食养生2、吃的好才能身体棒注意饮食上的4个禁忌,早知道早受益3、养生小妙招: 一、饮食方面 1?规律三餐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中医之饮食养生
“新世纪药业杯”首届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创作大赛图文类三等奖作品: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中医之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
一、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理
中医养生以整体观念为基本出发点,既体现自然对人体的重要影响,又强调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通过经络连属的有机整体。中医养生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以及人自身脏腑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并集中体现在对形与神的保养。饮食养生是指通过调整伙食物的种精物的种类和饮食的方法,以维护机体的健康,延缓衰老,或辅助药物防治疾病,促进疾病康复及防病复发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具有补养身体、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及治疗疾病等多方面的作用。
饮食能够供给人体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及物质来源,是保证生命延续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物质基础。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脾胃是人体运化和吸收水谷的重要脏腑,经过脾胃的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精微得以源源不断地充养气血形体脏腑等组织器官,故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对人体具有滋养脏腑经络,充养正气的作用,若饮食得当,脾胃化生有源,则精气血津液健旺,正气充足,抗邪有力,不易遭受病邪的侵袭,有利于健康。对于病者则有利于疾病向愈,促进早日康复。饮食失节,则气血失调,脏腑功能下降,正气虚衰,导致疾病发生,或促使疾病加重、恶化。由牌胃化生的营养物质,可以充养先天之本,使肾气健旺,则能延缓衰老:若饮食摄人不足,不能充养先天,可致肾精亏损,过早衰老。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黄帝内经》所言上古之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经验之一。节,指节制、克制、管理。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规律,还包括饮食物品种搭配的适宜、食物量的适度(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 冷热适中(不过冷过热)、进食的时间规律等多方面的内容。饮食如不节制,则容易发生疾病,影响健康与长寿。民间“病从口入”就是对饮食不节而遭致疾病的最好总结。《素问 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灵枢 五味》又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都说明饮食过多损伤脾胃,饥饿不食又会使机体元气衰少。《千金要方》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
五味调和,合理搭配
食物有辛、甘、酸、苦、成五味之不同。五味之食物,对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与相应的胜腑有着特殊的联系,从而可选择性地发挥作用。《黄帝内经》根据五行学说,将这种关系归纳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牌、辛入肺、咸入肾。一般来说,五味之品能相应增强五脏之气。而由于五行之间的制约关系,若五味偏嗜,又会损伤相应的脏腑,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所以饮食需要五味调和,才能使五脏之气均衡健旺。
五味调和,还可以泛指种类丰富的食物,如《黄帝内经》提到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谷、果、畜、菜几类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因此保持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是保持健康所必需的。饮食种类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均衡的营养,而使阴阳调和。若不注意食品的搭配,偏食偏嗜,则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出现营养缺乏,正气不足;或过食肥甘厚腻,营养过多,化湿生痰,导致气血重滞。
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所有的饮食物都需要经过脾胃的受纳和运化才能化生为水谷精微而为人体所利用,因此,不论用何种饮食搭配,均应考虑到顾护脾胃之气,否则阻碍运化,甚至损伤脾胃。
由于天地自然有四季寒暑温凉的变化食物也有一定的特性,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所处地域不同,饮食习惯也有不同,因此,饮食养生还需要因人、因时、因时制宜。
1、因人制宜。饮食的选择要与个人的体质相适应。 体质属于寒性者。适宜食热性食物,少食生冷性寒的饮食;体质属于热性者,则应少吃辛辣香燥的热性食物,多吃清淡凉性的食物。蔬菜中的大葱、韭菜、大蒜、辣椒等属于温热性的食物,对于牌胃虚寒者,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这些食物对于有内热或阴虚者,则易助热伤津而上火。瓜果类食物性质多偏寒凉,多能清热解渴,适合有内热或阴虚者食用,对虚寒体质者和妇女经期应少食。如体瘦者,往往阴虚有热,在饮食上应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糯米、蜂蜜、乳品、芝麻等,葱、姜、蒜等辛昧之品则应少食。体胖者,其体质多为痰湿内蕴,宜少食肥甘厚味以防生痰助湿,宜多食健牌、利湿、化痰、宣肺之品,如扁豆、薏米、红小豆、蚕豆、白萝卜、白果等。因老人与小儿脾胃功能较弱,应以易消化、性温暖且质软的食物为主。
2、因时制宜。四季气候具有寒热温凉的变化,空气有干燥或超市的差异,均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结合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调配饮食,促进身体健康,也是应当重视的。《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用”的养生原则。
春季阳气生发,应选择相应的食物以辅助人体阳气的生发,如韭、蒜、葱、豆芽菜、菠菜、芥菜、卷心菜、山药等蔬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春季肝气常偏旺,五味中酸味人肝,酸性收敛,易导致肝气的抑郁,肝郁则乘牌,影响中焦运化,所以春季要少吃酸昧食物,适当增加甘味食物以增强脾胃的功能。
夏季炎热,心气通于夏,五行属火,火热之邪易伤及心神,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所以夏季应注重养心,暑热过盛时需常吃清热解暑之品,如冬瓜、苦瓜、西瓜、扁豆、薏米、绿豆等。夏季若食用生冷过度,反而可能导致寒邪直中太阴,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痛、腹泻、脘痞纳呆等症状,因此,夏天还应常吃辛温的生姜或辣椒,以健脾化湿,所以民间又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秋季干燥,常出现皮肤、耳目干燥,咳嗽少痰,便秘等燥邪伤肺、伤津液的症状,故秋季多吃杏仁、枇杷、梨、玉竹、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食物。秋季还需要注意“少辛增酸”。辛味食物可以帮助人体肺气的宣发,但辛味食物过多也会使人体阳气向外宜散,影响阳气的收敛,所以秋季应减少辛味食物,而适当多吃些酸味食物如山楂、柚子等,以助人体阳气的收敛。
冬季严寒,寒冷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饮食应重在温补肾精,潜藏肾阳。冬应常食具有温补肾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牛肉、羊肉、虾、板栗、核桃、芝麻等。年人及体弱阳虚之人,选择冬季进补,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冬季进补也要注意适度,若摄人过多肉类,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又会导致食积不化,久之使体产生积热。
3. 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环境, 有一定的气候特征及生活习惯,如四川盆地空气度较大,喜好吃麻辣辛香昧重的饮食,具有健牌开胃,发汗宣肺,散寒除湿,宜畅气l等作用,可以消除因湿邪困阻导致的脾胃气机惠滞,食欲下降,全身经络不通而成的体关节沉重或疼痛等影响。冬令食补也因地城不同而有区别,北方气候多严寒,宜多性大热的温补食品,如牛肉、羊肉、狗肉等;南方气候相对温和,宜多吃甘温清补食i如猪肉、鸡肉、鱼肉等。气候偏寒湿的地域,食物多加人姜、花椒、胡椒、肉桂、丁香、草果、八角等温中散寒、健脾除湿之药物。
当昔日芳华流逝,当人工智能成为热词,“未来”已来,唯“变”不变,陌上无人,固守流年。中医健康养生始终秉持“双创”方针,古为今用,继雅开新,挖掘富有时代价值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内涵,让藏在古籍、散在民间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智慧鲜活起来,让我们一起面对喧嚣芜杂,我们不畏将来,不乱于心,百舸争流中力做奋起者。
吃的好才能身体棒注意饮食上的4个禁忌,早知道早受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如果饮食不当或者饮食习惯不正确,则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行,不但会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几率,还有可能会导致全身各处因为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而出现问题,免疫力也会降低,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必要的饮食禁忌要牢记。
平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细节?
1、 不能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导致一次性食用过多的食物,从而使胃部的负担加重,促使胃病发生,比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如果长期暴饮暴食,还会增加肥胖的几率,从而增加各种基础疾病的发生几率,比如高血压和高血脂,无形中增加了心脑血管的负担,建议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2、 不要过度饥饿
建议养成在饥饿之前吃饭的习惯,和口渴之前喝水的习惯,因为过度饥饿会导致胃酸对胃黏膜造成伤害,甚至会导致溃疡发生,而在口渴的时候才喝水,则会导致身体长期处于轻度缺水的状态,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建议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并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比如一个小时喝半杯或一杯。
3、 不要勉强进食
如果出现了没有食欲的情况,不要勉强自己进食,很有可能与消化不良有关,如果勉强进食,则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建议调整饮食习惯,并且积极进行锻炼,在烹饪食物的时候,则要确保色香味俱全。
4、 不能够吃太热或太凉的食物
消化系统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经常吃太热的食物,则会导致消化道出现溃疡的情况,最终则有可能会导致变性,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几率,比如食管炎或者胃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食管癌出现。吃太凉的食物会使胃部出现痉挛的情况,导致腹痛或者腹泻的情况发生,建议吃温热的食物。
建议有规律的饮食,不要等过度饥饿或者特别渴的时候才吃饭或喝水,在没有食欲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勉强自己,而且在吃饭的时候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更有益于胃部的消化,同时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均衡的摄入各种味道的食物,一味的摄入同一种食物,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养生小妙招: 一、饮食方面 1?规律三餐
养生小妙招:
一、饮食方面
1.?规律三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早餐要吃好,为一天的活动提供能量;午餐要吃饱,保证营养均衡;晚餐要吃少,减轻肠胃负担。
2.?多吃蔬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每天应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种类尽量多样化。
3.?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 1500-2000 毫升水。可以选择白开水、茶水等,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
4.?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
二、运动方面
1.?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坚持锻炼:养成运动的习惯,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3.?注意运动安全: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受伤。运动强度要适中,不要过度疲劳。
三、作息方面
1.?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提高免疫力。
2.?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容易导致疲劳、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3.?适当午休:午休可以缓解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30 分钟左右为宜。
四、心理方面
1.?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减轻压力: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3.?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增加生活乐趣。
五、其他方面
1.?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的冬季,要注意头部、颈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
2.?避免久坐:长时间坐着会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腰酸背痛、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下。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体检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