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让我们谈谈“疾病”与健康2、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病吗?|一分钟科普3、什么是健康?疾病又是什么?哪些原因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让我们谈谈“疾病”与健康
疾病是健康的天敌。人们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健康问题,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说明生病是常态。生病不可怕,关键要一个正确的心态。
防病靠自己,治病需医生,所以生病了把治病的工作交给专业医务人员,听医务人员的话,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康复后再防病还是要靠自己。生小病本身也是对你身体的一种锻炼和考验,还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民间有小病不断,大病不犯的谚语,人们也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久病成良医。生病是对你健康敲的警钟,应引起你的重视,而自己要从中吸取教训,学到知识,取得经验。而把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重要。
关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感冒、发热、腹泻、皮肤瘙痒等等均属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在天气变化、饮食不慎等等原因,一不小心就会发生。这些疾病有的在自己的重视下,可能很快自己就康复了,有的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也会康复,但如果下次不注意又会再来。而糖尿病、冠心病等等就属于慢性病,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且与你的生活方式相连,一旦得了,就需要长期治疗。有的是要终身服药。但只要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进行配合,控制好相关环节指标,是可以阻断或减缓病情发展进程的。
关于“突发病”“疑难病”“感染病”
对于自己无法预料、不能判断、不能自我控制的疾病,一旦发生就应该也只能交给医务人员来帮助了,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复杂,治疗过程反复多变,效果预后难料。我们自己只能勇敢面对,积极配合,通过与医务人员的交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于“癌症”
癌症是目前人们最为恐惧的疾病。许多癌症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认为与多种致癌因素相关,如黄曲霉素、苯、铅、亚硝酸盐等等。也与一些生活习惯有关,如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经常吃腌腊制品等等。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许多癌症都能治疗,有的还能治愈,生存期也越来越长。
这里我想说的有两点:一是一旦得了癌症,不要怕,因为怕也无用,要树立信心,只有勇敢面对,才能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治疗,争取一个好的治疗效果。二是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注重治疗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关于“医学”与健康
医学是为健康而生的科学。防病治病是医学科学的根本目标。防病就是疾病发生之前去干预它,使之不发生,或延缓发生。中医有治未病的说法。就是把预防疾病发生放在首位,以保身体健康。治病的目的是在疾病发生后通过一系列手段进行治疗,使其康复。也就是使身体恢复健康。
现代医学已高度发达,许多疾病都能治愈,很多疑难杂症甚至许多癌症也已经有很多方法进行治疗。但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新的疾病也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影响人们健康的问题也在不断发生。所以医学探索之路永远在路上,健康之路永远在路上。但是对于健康本身来说医学只能是外因,它只能帮助你健康或康复,而你自己才是健康不健康的关键因素。
关于“生死”
哭着来,笑着走,生死两茫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生死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都不是需要我们去刻意思考和纠结的问题。我们要追求的是如何更幸福健康的生活。 就要“生的精彩,死的无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如何精彩,生活如何有意义才是我们自己能够掌握、能够追求的,那么追求健康的身体才是追求其他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病吗?|一分钟科普
导读
在大多数人眼里,没病似乎就是健康。其实这是一个消极的健康观,没病并不等于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由于灾荒、瘟疫、贫困、生活条件恶劣等引起的各种疾病已大为减少,但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快节奏造成的紧张社会环境,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随之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癌症、冠心病以及对人的猜疑、妒嫉、敌视、悲伤、神经障碍等发病率剧增。为此,传统的仅限于生物学上的健康概念已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一成立,就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体弱,还包括躯体(或称生理)的健康、心理(或称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被称为三维健康观,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躯体健康,又称生理健康。指躯体结构完好、功能正常,躯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
第三,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指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体能够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和谐融合。
这种三维健康观,解答了健康的核心理念是平衡、是适量、也是人们现在常说的“和谐”。人只有在三个方面,使人体身心之间、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人体与社会环境之间都要达到一种和谐的相互适应,动态平衡状态,才算是健康;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不适应就会失去平衡。或者说已经不健康,或者至少不最健康。
什么是健康?疾病又是什么?哪些原因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健康与疾病时相对的
健康是指人体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疾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疾病不仅是身体上的病变,也涉及到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人从广义上讲,健康是个大的概念,不仅仅时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同时心理健康,社会关系良好,而疾病是指这三方面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以上出现了问题。
而狭义上的疾病多指身体出了问题,有时涉及心理方面,基本不包含社会方面,下面讨论的主要涉及的就是身体方面的疾病。
什么是病因
病因是指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或因素,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病因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病因可以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不同的病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遗传因素病因
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变异引起的疾病。遗传疾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疾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单基因遗传疾病是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多基因遗传疾病是由多个基因突变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染色体异常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症、爱德华综合症等。
遗传疾病的传播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等。
环境因素病因
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等。
物理环境包括气候、辐射、噪声等。
化学环境包括重金属、农药、污染物等。
生物环境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如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与肠胃疾病等。
目前我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别的生物因素,比如这次新冠病毒的流行和传播对我们个人和整个人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病因
生活方式对于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导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肿瘤
肿瘤是细胞在异常情况下不受正常生理机能调控而失控分裂的结果。肿瘤和遗传、环境关系更加密切,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健康饮食等。
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高血糖症。一型糖尿病主要是遗传因素,二型糖尿病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定期检查血糖等。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一直是导致人数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与环境因素直接相关,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定期接种疫苗等。
总之,病因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或因素,了解不同类型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