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运动漫谈

发布时间:2024-10-21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八段锦、五禽戏、射箭…来看古人如何运动养生?2、突然爆火的“爬行养生”,一个动作就能包治百病?专家提醒:并非人人适合3、维持身体健康的传统养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射箭…来看古人如何运动养生?

养生,是一门学问,古人研究得颇为深入。养生运动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运动类型,既有益于健康、长寿,也能带给人快乐、幸福。古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养生运动,至今依然适用。古人有哪些养生运动?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今天,人民论坛读史带您一起了解。

01

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

在先秦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养生观。夏商周时期的长寿观念、“主静尚俭”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渊源。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养生思想、养生方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老子的“静以养生”思想、庄子的“静以尽年”和“坐忘心斋”思想,以及《吕氏春秋》主张通过运动来“尽其天年”的理念等。

秦汉时期,传统养生理论和思想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养生方法与思想,既继承秦代医学,又受黄老、儒家等思想影响而有所推进。秦代对医学相当重视,致使导引养生术在治疗疾病与养生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汉代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所倡导的贵生思想,其中,黄老之学关于“精”“气”的思想推动了导引养生术的发展,董仲舒“天人相应”思想对顺应自然变化的养生术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淮南子》形、神、气的养生思想对神仙方术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记载导引术的《导引图》《引书》《五禽戏》等书籍,其所蕴涵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健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瘟疫流行,受到玄学和神仙思想的影响,导引养生术注重延年和防治疾病的功效。如葛洪提倡养生要形神气统一,以胎息(行气)、导引、断谷等方法进行延年和防治疾病;陶弘景提出“贵生”养生思想和“调神养生”的养生法则,以服气疗病、导引按摩等方法进行延年和防治疾病等。

隋唐五代时期,佛家、医家、道家的思想均对养生产生了影响。受佛家思想影响,出现了禅定功、按摩法等养生功法,如天台宗禅定的“止观法”。受医家思想影响,防病治病思想与养生功结合,如孙思邈《千金要方》有导引按摩、调气服食、静养、运动等主张。受道教思想影响,出现了修炼内丹的养生功法,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的著作为宋元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金、元是养生学兴盛的时期,理学和道教思想对养生观的影响很大。理学主静思想和道教内丹思想的影响,使得养生更注重人体内环境的改变,更注重把握生命的内在规律。同时,出现了大量专门的养生文献,如《道枢》《山居四要》《保生要录》等。此外,在这一时期,政府与民间的养生蔚然成风,政府编撰的大型类书,收录了大量关于养生的内容;民间产生了实用易行的养生功法,如八段锦、二十四节气坐功等。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养生家,人们对传统导引养生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产生大量的养生专著,养生方法综合而全面。例如,高濂所著《遵生八笺》,载以气功调养五脏之法;在《养生四要》《修龄要旨》等书籍中,将导引养生术和中医原理结合,从而进行防病治病;《医学入门》等书籍中,延续前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养生理念,强调养生要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等。

02

古人有哪些养生运动?

作为传统养生的操作方式之一,养生运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也就是狭义的养生运动和广义的养生运动两种类型。

狭义的养生运动,以导引、桩功等为主,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如当下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和积极打卡,并在疾病的预防、康复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五禽戏、八段锦等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五禽戏由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是一套以动为主的导引术,动作为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形象:“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五禽戏就是把不同的单一的动作编成循环式的练习形式,开创了导引发展的一个新分支——“套式导引”。这使导引本身从形态到价值上均实现了层次的飞跃,并广泛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八段锦之名首见于东晋葛洪《神仙传·栾巴传》:“士大夫学道者多矣,然所谓八段锦、六字气,特导引吐纳而已。”八段锦大致在唐宋之交开始流传于世,两宋时期出现坐式与立式,元明以降快速发展普及。而当前被社会大众广泛习练的八段锦,则主要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在传统立式八段锦基础上编创的“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中国传统经典的导引术,因其简单易学、质朴端庄、效果显著,故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八段锦内蕴的“对拔拉伸,腰脊为枢”的动作特征以及“统摄三焦,协同脏腑”的脏腑养生理念,是其能够取得强身健体、充盈脏腑等效果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各个领域的不断交融,很多原本与养生几乎没有关系的运动项目也渐渐地具备了养生性质,从而形成广义的养生运动项目。

射箭,原是一种战场杀敌的技能,但在中华大地,除了仍然保留着它的原始功能之外,人们还创新出了一种独特运动方式——礼射。何为礼射?简单地说,就是把儒家的礼文化融入到射箭运动中,使射箭运动变成了一种修心养性的方式,也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养生运动。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礼射运动的养生性质,从这篇著名的《观德亭记》中可见一斑。另外,曾国藩在其家信中也曾提到“清心寡欲以养其内,散步习射以劳其外”的养生经验。

原始形态的中国武术是以技击为本质的无限制拼杀运动,后来逐渐稳定成熟,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成为了兼顾技击、表演,但主体上偏向于心性修养的一种运动,这也使中国传统武术客观上具有养生功能,而成为广义养生运动的一种类型。

太极拳的养生性质今人已非常清楚,殊不知其他的传统武术拳种其实也大都可划归到广义养生运动的范畴。如《心意六合拳谱》写道:“武夫子之用意再思维,行到四稍,要好心之人,常存孝敬之心,常存公道之心,不别三意,可以调治百病,四稍循环,四稍发脚心到天门,别无可疑真豪雄也。牙骨稍是通。筋骨一气,天地阴阳凭一气。气能通万事通,气复万事皆复,那有痕迹,那有阻隔?以和开始,以和为终。明阴阳,知吾人之心意,迈向四稍行。”

03

养生运动的要领是什么?

作为运动领域的养生实践,养生运动是在传统养生观念指导下的运动,是运动与养生的有机融合。综观中国历代的养生观,其共性与核心所在,就是收心守性,而收心守性的关键之处在于内观。正因如此,无论是专门以养生为目的的运动,还是兼具养生功能的运动,其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根本之处就是内观。内观的“观”,并不是用眼睛观看,而是指注意力的集中指向,因此,内观指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养生运动的运动,与其他类型运动相比,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然而由于内观是养生运动的关键所在,所以为了便于人们在运动中进行内观,一般情况下的养生运动,如导引术、太极拳、气功、瑜伽等,其动作往往是柔和缓慢的。

在中国会形成这样的养生运动,与自古以来中国人所崇尚的出世而入世、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统一有关。这是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重要理念,是久经实践检验、具有历史权威的人生智慧。作为一种人生智慧,出世的心态加上入世的努力,是要让人既不烦恼又能够获得人生的意义。出世的心态是要让自己的精神完全自由,而出世心态的获得,需要靠“出世间法”来完成;入世的努力是要让自己的人生不白活,而入世努力的实现,则需要靠“世间法”来完成。反过来说,中国人既重视世间法又重视出世间法,这是因为我们要通过出世间法来确保自己心态的静、净、敬,通过世间法来做点让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是事业。

把心安顿好,让心坚守自性,让人在入世中保持出世的心态,这种观念本身并不难理解,然而真正地做到却并非易事。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操作呢?在心法层面上,即无念无相无住、让“人情”远离“事变”;心法落实到行为中,最典型的操作方式,就是内观。

内观,又称内视、内省、内求、反求诸己等,比如儒家所讲的“吾日三省吾身”“发而不中,反求诸己”,道家所讲的“闭观玄览”,佛家所讲的“止观”“四念处观”,等等。客观地说,内观以及同义的几个概念,在不同学派如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体系中,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当我们抛却这些学派的独特追求,单从现代操作的角度来看时,各家所讲的内观,实则大同小异。就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概念而言,体系完备、逻辑清晰以便让人在理论上更容易理解、在实践中更容易操作的方法,是源于佛家但后来已被人们在不同层面进行运用的四念处观。

四念处观,虽然被称之为观,但却绝不仅仅是一种常识意义上的观看,也不是观看基础上的认识,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修养。四念处观的字面含义,是对“身、受、意、法”这四念处的如实观照;四念处观的操作理念,乃是运用某种已被大家所认可的真理观念,引导人们对“身、受、意、法”这四念处进行如实的内观与反省。

作为如实观照方法的四念处观,是要对当下的“身、受、意、法”进行纯然体验和如实观察;唯有如此,才可以看见生命的实相,也才会真正放下内心的执着,从而有效解除内心的苦恼与不安。四念处观,实际上是对自己当下状态的一种全面而深刻的检查与监督,这种检查与监督本身必将促使自己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自我认识,使自己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当然,这种检查与监督本身,也将促使自己完成对身体状态的自我修正。

突然爆火的“爬行养生”,一个动作就能包治百病?专家提醒:并非人人适合

双手撑地和双脚配合

形成四肢交互爬行的动作

如果你在路上看到

有人在做这样的“返祖”动作

千万别惊讶

因为他们正在做“爬行运动”

据说它“包治百病”

不仅有利于脊椎(特别是腰椎)

还有利于心脏、大脑等

就连痔疮都能治!

这么多疗效

它真的名副其实吗?

年轻人开始尝试“爬行健身”

近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爬行实录”。

社交平台上,有人晒出自己在公园爬行的视频;有人发布半夜在家爬的心得体会;甚至有网友在网络上呼吁举办“爬行大赛”。

△网友晒出在公园爬行的视频

爬行对腰椎有益处?

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童培建解释:“其实这个爬行源于华佗的‘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模仿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神态与动作,利用导引术将肢体运动和呼吸吐纳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健身养生,有防疾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通俗来说,爬行的动作类似猿的行为,让人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人本来就是从动物进化过来的,爬行也算回归自然。”童培建说。

“爬行时,头部仰起,腰是往下挂的,呈现一个放松状态,让整个脊椎都恢复到了生理状态。所以,对于那些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这样的运动还真是对治疗有效果,总比站着、坐着好。”

童培建强调,爬行运动的好处,的确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但是从临床上来看,对于脊椎尤其是腰椎不好的人来说,还是有益处的。

爬行对心脏和血液循环有好处?

那么,这种返祖行为对心脏和大脑血液循环是不是真的有好处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宁夫解释:“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很强,不会因为简单的动作就会改变。”

反而,爬行对血压的稳定不是好事。王宁夫介绍,人在平卧时,血压会升高,直立时,血压会低一些,爬行时,血压反而会升高,所以患有高血压的人是不适合做这个运动的。

而且爬行是一项吃力的运动,因为重力的关系,很容易过度疲劳,对心脏、头、心血管都不好。

“之前听说有人因为爬行,糖尿病都好了,这种事情肯定是夸大的。糖尿病的控制还是需要药物的,不用服药就能让血糖降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至于治痔疮,更是无稽之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肛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健介绍——

“久坐久立,是可能引起痔疮的一种因素而已,改变体位某种程度上可以预防痔疮,但不是说整天爬着就可以让痔疮变好。”

医生提醒:

“爬行训练”需专人指导

不要盲目跟风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康复治疗师林琪琪表示,正确的爬行训练可以起到稳定躯干、强化核心力量的作用,但这一动作对身体功能有一定要求,不可盲目跟风,需要专人指导。

爬行是一种对身体功能有基础要求的训练动作,不是普遍适用的大众训练方法。

“如缺乏指导,反而容易发力错误,最终导致颈椎、手腕关节,特别是腰椎产生疼痛。”林琪琪介绍道。

健康爬行提示

■ 手、足、膝部有破损和感染的朋友暂时别练,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动脉硬化、体位性贫血等患者也不适宜做此运动。

■ 爬行锻炼前,最好先进行热身。

■ 在地毯或草地上进行,在硬地面上爬行要佩戴护膝和手套。

■ 不要追求速度和距离,起身时应当缓慢,以免突然站起造成大脑瞬间缺氧而晕倒。

■ 饭后不宜进行此锻炼方法,避免肠道食物反流。

■ 若要爬行,建议一天分两次爬行,每次分三段,每段不宜超过10分钟,累计不超过半小时。

维持身体健康的传统养生功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千零八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氣于胃,而不得至經,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黃帝內經·太陰陽明論》

(接前文)所以也提醒大家,我们学了《黄帝内经》得会养生,养生的一个重要的点是什么呢?我之前总结过养生主要是五大点,第一个就是心态。第二是呼吸,三是饮食。第四是睡眠,第五是防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动,就这是第六点。运动的话也能很好的,保证我们的身体的这样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运动我比较提倡的就是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然后再加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走圈,这都是我比较推崇的一些运动方式。我在门诊上,在工作中有的时候累的话就打两下劈拳,这个气就足了。

中国古代的这个养生方式还有练拳的方法都是跟气相连的,气跟身体的呼吸也是相关的,跟我们身体的腹内压,膈肌的上下也是相关的,跟我们的精气神,眼神还有意念也是相关的,跟西方的运动不太一样,西方运动有可能他就跟我们的就是局部的运动会多,没有完全联系上我们的精气神,但是中国古代老祖宗创下来的这些方法,是精气神同时练的,所以就简单的几项动作,你就会感觉到浑身的气又充满了,还有心意六合拳里边的固丹田,也是对身体的一个非常好的调整,一边固上十下,那边固上十下之后,感觉整个人的丹田气都非常足,精气神又恢复了,又精神满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通过一定的运动,外在的动作,把你内在的元气固在那里充分的补充,你就会感觉到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充满力量又不是让你特别兴奋,特别暴躁的那种力量,而是让你充满力量,同时心情还非常祥和,非常稳定,呼吸也不是气喘吁吁,这个是老祖宗给咱们留下的瑰宝,跟单纯的锻炼身体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现在运动有的时候运动几下,你有可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呼吸会加促,但是中国古代的这些运动方式恰恰就是让你呼吸越来越深,有可能心率加快,但是呼吸越来越深,你的大脑会越来越静,完全是两种运动模式,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以后有机会的话,再慢慢的跟大家讲运动要领,这些跟我们的饮食、呼吸、睡眠、心态都是相关的,他一练同练,你刚才心情不好,练几下劈拳之后,心情也舒畅,心态也调整了,你呼吸有点虚浮,就浮在胸口了。

你练两下劈拳,呼吸一下,又沉到丹田了,你刚才心情不好,现在练两下,心情好了,然后刚才浑身没劲,练两下,身体有劲,这不就是精气神同练吗?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那么快,没有那么多时间。比如你正谈了一件事,或者正工作着,你说你抽出半小时去锻炼,没有这个时间。但是传统的养生方法却能只占用你一分钟两分钟的时间,但精气神就恢复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以后有时间专门的再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还有一些锻炼的时间,以前我跟我们团队的一些小伙伴们给演示练功的方法,有些大家一学就会,有些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需要一段时间练习慢慢才能掌握,尤其是形意拳五行拳的这个劲不太好掌握,可能练起来一两分钟就练完了。

但是你要是学的话,可能得学上一年两年才能慢慢掌握住它里边的内脏的气,还有外在的筋骨,去找力量的发力的方式,这个是非常精细的,不是看看视频就能学会,这里边是需要老师来逐渐给你讲解,然后逐渐把身体的关节框架,尤其是内在外在要六合,这些都得给他调整好之后,才能做到完全的严丝合缝。外三合、内三合相合之后身体才能通过简单的几下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