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寓防于养,是四季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4-10-14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秋冬养阴学起来2、秋冬不滋阴,虚火内热最伤身,千万别错过一年中最佳养阴时节3、盛夏时节如何养阳

秋冬养阴学起来

清风送夏暑,细雨带秋凉。

处暑已过,秋意渐浓,中医认为养生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到底什么是秋冬养阴?秋冬养阴又有什么好处呢?

秋冬养阴可润肺滋肾

这几天,郑州秋风细雨、气温骤降。

市民小李告诉记者,立秋以来,他的喉咙不太舒服,经常咽干、咽痒。

在医院就医后,医生诊断小李是典型的“秋燥”,并表示这个季节养生当以“防范秋燥,护阴津为主”。

结合小李体质特征,医生建议其适当服用一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水果或药粥。

事实上,秋冬养阴是中医四季养生原则之一,秋冬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调理保养阴精、阴液,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生活中要避免损伤阴液、阴精的情况出现。

而秋天燥邪当令,肺喜润恶燥,秋天养阴可润肺滋肾,金水相生。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边红恩告诉记者,人体状态一般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状态,阴阳平衡的变化是疾病产生发展的根源。

“秋冬养阴”的目的就预防、避免因外邪而导致的人体阴阳平衡发生变化。

秋冬养阴也需因人而异

至于秋季具体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中就有答案: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但边红恩提醒,“秋冬养阴”理论也不能一概而论,群众养生时切忌盲从,还需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对于一般平和体质的群众来讲,食用滋阴润肺、养阴润燥的中药或食物是没问题的,它们能补充或保养人体阴液、阴精。

对部分体质敏感、不耐寒热的人来说,病生于“太过”与“不及”,即人体脏腑功能太强或不达标均可视为疾病,“秋冬养阴”也要避免过热导致的阴液损耗。

这是因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理解为夏不过凉、冬不过热,春夏天热,贪凉饮冷容易损伤阳气,秋冬寒冷过于保暖、辛辣炙博也会损伤阴液。

“一场秋雨一场寒”,部分阳虚怕冷虚寒体质者,可以说是季节交替最感同身受的群体。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患者最易发病。边红恩介绍,这类疾病多因阳气不足所致。

对于阳虚人群,“秋冬养阴”不能单纯地进补滋阴润燥的药食,还需要温润之品,温可驱寒、润可滋阴,阴阳调和,疾病不生。

以过敏性鼻炎为例,该病遇凉就鼻塞、喷嚏、流涕,大量流涕后鼻干、鼻痒,主因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犯及鼻窍,邪正相搏,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打喷嚏流清涕。它们的“秋冬养阴”只需要温补肺气、滋阴润燥即可。

秋冬不滋阴,虚火内热最伤身,千万别错过一年中最佳养阴时节

“随着天气逐渐变凉,自然界中,阴阳之气也逐渐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盛。这时候由于很多人调养不当,会明显的感觉到秋乏的症状,口干舌燥、大便干结、手足心热、双目干涩、心烦易怒、腰膝酸软、失眠等阴虚症状的亚健康人群也越来越多。”

根据中医四时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冬季节,应该注意润燥养阴、滋阴润肺,通过内养来对付外邪,所以说养阴是秋冬养生的根本。

我们都知道,人有三宝——精、气、神,其中“精”为初始之本,人体的血和津液都归于“精”,又称“阴精”。津液包括除血液外的一切液体,如组织间液、细胞内液、血浆、唾液、胃液、泪液、汗液、关节滑液、尿液等,起到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皮毛、肌肉、脏腑,充养骨髓和脑髓,润滑关节、眼、口、鼻等。

秋冬季节,作为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阴,即血、精、津、液很容易匮乏,形成“阴虚”,通俗的讲,即表示人体正在透支身体储存的能量。

“阴虚”会导致五脏虚弱劳损,百病丛生由于阴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命活动,滋阴并不只是女性需要的,男人更需要。

按照现代中医理论探究的结果表明,男性中阴虚比例高于女性。

若能及时补阴,不仅可以预防阴虚症状的出现,还可以对已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调节,起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你经常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面颊偏红,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精神状态差,就是身体在提醒阴液缺失了。

铁皮石斛素有“滋阴圣药”之称,《神农本草经》称其为“性味甘寒,入胃、肾、肺经,补肺、胃、肾养精,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现代临床利用和药理研究也证实,铁皮石斛确实滋阴清热、养胃生津、补五脏虚劳,既适合阴虚人群,也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服用。

石斛在我国共有74种和2个变种,能够药用的有约39个品种,铁皮石斛(干品称铁皮枫斗)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其多糖、石斛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极为丰富,也极为稀贵。

选择新鲜铁皮石斛的话,最好选5年生的,生长周期长,有效成分含量沉淀就多,嚼起来味甘黏牙,渣少或无渣;而品质低劣的,则胶质含量低,味苦而渣多。

制成干品后的铁皮枫斗外观上和其他石斛类枫斗差不多,消费者很难用肉眼鉴别,如果没有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报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买到冒牌的、甚至是农残超标的“铁皮枫斗”,品质难以保障。

很多人喜欢把铁皮枫斗打粉服用,但这对于磨粉间的卫生等级要求极高,弄不好,微生物和重金属容易超标。煎煮铁皮石斛虽然可以析出其中的有效成分,但往往需要花费4-5个小时,难以长期坚持。

因此,经现代工艺提取制成的铁皮枫斗颗粒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安全,又容易被人体吸收。

铁皮石斛虽然滋阴,但为什么有些人吃了效果不特别明显呢?

实际上,中医讲究君臣佐使,对症下药,再好的药材要是没有好的配伍,就不会有好的作用。由于阴虚之人往往体质虚弱、代谢差,直接导致内分泌紊乱,水液不能正常排泄,久之化热,成为湿热;而湿热之物滞留于体内,影响气血循环,阻碍阴精生长,久之导致阴虚,所以,阴虚和湿热又常互为因果而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我们仅仅利用铁皮石斛滋阴是不够的,还需要搭配其他中药材来达到祛湿的目的。

铁皮枫斗颗粒如果配上灵芝、西洋参等为原料组方,就能让三种原料协同作用,凉而不寒,滋阴而不抑阳,安神而不嗜睡,大大扩展了铁皮石斛的适合人群。

西洋参具有

补气养阴,益胃生津,清热除烦

之功,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气虚津亏,伴有阴虚内热的诸种症候,凡是阴虚火旺,久咳之人,每用西洋参,则气平火敛,咳嗽渐平,铁皮石斛与西洋参搭配,前者养阴,后者兼能益气,两者同用效果更为突出。

灵芝归心、肺、肝、肾经,在扶正补气的同时可通达五脏,并推动体内湿气的排出,非常适合生活不规律、烟酒过度、劳累过度、免疫力低下的亚健康人群。

盛夏时节如何养阳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秋冬才是应该进补的季节,但《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说要适应四时来养生,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那么,盛夏时节该补什么、怎么补,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为什么夏天还要养阳

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此外,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空调温度太低,时间长了就容易伤阳气,容易造成一些“空调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也会伤到阳气。

《黄帝内经》中很多观点乍一看有点自相矛盾,但是仔细琢磨,它实际上是一个辩证法。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养阳”就是一个辨证的概念。比如有的人说,开春后就不能吃羊肉了,因为它太热,但这和“春夏养阳”的概念并不矛盾。假如你阳气从来不虚,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该重视养阳了。

女性、老人最易阳虚

很多人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天,手脚依旧很凉,这就是阳虚的一种表现。我曾经看过一个特别严重的病人,40多岁的女性,大热天从河北来北京看病,还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边拿着毛巾擦汗,一边说怕冷,这位病人就属于阳虚。《伤寒论》中说“阴阳气不相顺接”,阴和阳接不上了,手脚就凉。当然,它也可能有很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就是阳虚。

阳虚最常见的表现,首先是怕冷;从舌头上看,一般是舌体胖大,颜色淡,或者白白的,或者是水汪汪的;另外还有一个规律性的表现就是眼泪、鼻涕、口水动不动就流出来了,女性也可能表现为月经量大,尿失禁。

从脏腑来讲,阳虚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那么,如何鉴别自己属于哪种阳虚呢?比如说心阳虚,张仲景有一句话叫“其人插手自冒心”,有点胸闷、心慌、憋气、怕冷,这些都是心阳虚的表现;脾阳虚,主要是消化吸收有毛病,表现为大便比较稀、肚子胀等;肾阳虚,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就是腰膝酸软等问题;还有我们上面说到的手脚怕冷,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脾肾阳虚。此外,还有一个肝,但我们不说“肝阳虚”,我们称为“寒邪入肝”、“寒滞肝脉”等,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小腹发凉。

说到容易阳虚的人群,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多,从年龄段来区分,则是老人居多。其表现不只有手脚冰冷,还可能背部发冷,女性小肚子怕冷的也比较多,或者腰以下腿脚冰凉等,有的女性月经不规律,有淤血,颜色发黑,怕冷。虽然表现的部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寒的问题在里面。

夏补阳,效果好

中医的冬病夏治蕴含了一种中医的预防思想。意思是不要等到冬天天冷了,阳虚加重时才想起来补,平时就要多加注意,甚至到了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预防,提前温阳补阳。

中医的治疗方法叫“因势利导”,在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天时,正好这个时候阳气壮,比冬天补的效果好,贴三伏贴、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曾有人质疑过中医的三伏贴,对其持怀疑的态度。但我想说的是,养生本身就是一个修正体质的过程,效果肯定会慢。中医的很多养生保健方法你不要指望它太神,坚持才是硬道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有一项课题,是观察三伏贴到底有没有效的。第一年时,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效果,第二年还没有什么差异,坚持到第三年就开始明显见效了。

所谓“三伏贴”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例如,属于火热体质的人,贴三伏贴肯定效果不好。还有一点就是要看贴在哪里,有一些穴位是大家都适合的,比如足三里,它是一个强壮穴,男女老少都可以贴,但是有一些穴位就不能随便贴了。因此,不管是三伏贴也好,补阳药也好,如果滥用可能会造成无效甚至是反作用。

空调房呆久了,泡杯干姜红茶

老百姓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是热性的,不管什么姜都是热性的,生姜也好,干姜也好,泡姜也好,只是热的程度不一样。姜是非常好的“夏季补药”,夏天吃姜除了补阳、温阳,还能通阳。不管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中医讲究不能呆补,一定要在补的同时“通”,否则就会把一个人补出毛病来。推荐一个食疗方——干姜红茶,就是先煮干姜,用煮干姜的水来泡红茶喝。

姜除了内服,还可以用于外治。外治法“针灸”的“灸”字,上面是一个“久”,下面是一个“火”,凡是中医带“火”的字都是热性的。因此灸法对于阳虚怕冷的人最合适。姜本身就是热性的,用其来做隔姜灸更能增加外治的效果。所谓隔姜灸就是取新鲜老姜一块,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0.2-0.3厘米厚,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背部、肚脐周围等穴区,再将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

此外,一些做饭的调料也可以用来养阳,比如桂皮、桂枝、十三香、小茴香等都是热性的,有助于补阳。我曾经就用桂枝、小茴香这些热性的东西再稍微加一点活血的东西治好过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