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如何养生三种食疗方最实用

发布时间:2024-10-1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8个疫情好消息雨水之后,适当春捂,必吃这道养脾胃、清热祛火菜式2、节后除湿健脾,食疗有三招3、今日雨水|雨水节气,养生要防湿邪调脾胃

8个疫情好消息雨水之后,适当春捂,必吃这道养脾胃、清热祛火菜式

关注疫情最新动态

昨日#疫情相关的8个好消息#话题振奋人心,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16连降,多地新增数量为0,全国现有疑似病例数11连降……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少不了白衣天使和防控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我们要坚信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没有一个春天是不会到来的。

但随着管控时间的延长,部分盲目乐观的群众心存侥幸,被感染后出行仍无佩戴口罩,交谈不到三分钟就使谈话者被感染。

疫情凶猛,在完胜日到来之前,我们都不可以松懈、抱侥幸心理,出行要做好防护,居家要勤洗手、做好消毒措施,规范使用消毒产品,不要将酒精喷洒衣服上。

起居饮食多加注意,适时养生,增强免疫力,毕竟24节气之雨水节气已经到来。

雨水之后,气温渐暖,阳气初生,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量逐渐增加。

春天风大干燥,易出现口渴、唇裂等现象,此时起居和饮食要适当调节,注意保暖、适当“春捂”,同时要避免过食辛辣导致上火。

不妨多食应季食物以顺应自然,今日推荐春应蔬菜——豆苗,可养脾胃之气、清热祛火、消肿祛湿,还可补充机体水分,缓解春燥之气。

高营养价值的豆苗

豆苗即豌豆藤,又称龙须菜和豌豆尖,清香柔嫩且富含膳食纤维、钙质、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维C,是具有高营养价值以及多种食用功效的蔬菜。

杀菌消炎

豆苗含有可杀菌消炎、促进新陈代谢的赤霉素、植物凝素和止杈酸等有益物质,这些是其他蔬菜所不具备的。

预防便秘

富含膳食纤维,常食可促进胃肠蠕动,有效预防便秘和促进排便、清肠。

补充微量元素

豆苗富含人体所需的钾、磷、钙、镁、钠铁、锌、锰和铜等微量元素,常食有益健康,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豆苗性凉微寒,能缓解春季口干唇燥等口角炎症,具有清热解毒、祛火功效。

不仅如此,豆苗还含有维B、维C、胡萝卜素,以及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具有防癌抗癌功效。(食疗作用不能替代药效,关键还得从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着手~)

膳食食谱

柔嫩适口、鲜嫩清香的豆苗无论作为主菜或配菜,作汤、清炒或凉拌,任何一种烹饪都能满足你。

节后积食或食欲欠缺,都可来解锁豆苗的美味~

蒜香豆苗

蒜香豆苗简单易做,不用过多的材料便可做出下饭又清火的美食。

材料

新鲜豆苗300g,蒜3g,盐适量。

制法

1、豆苗清洗摘干净,沥水备用。蒜剥皮,切末备用。

2、热锅爆香部分蒜末,倒入沥干水的豆苗大火翻炒。待豆苗颜色变翠绿通透,再加少许盐调味,将剩下的蒜末倒入翻炒,即可起锅。

翻炒过程最好全程大火,避免豆苗出水,以及豆苗一定要沥干水再炒,不然口感欠佳。

上汤豆苗

上汤豆苗做法非常简单,鲜美的口感让你一试难忘,作为快手汤也很合适呢~

材料

豆苗400g,鸡蛋1个,口蘑4个,枸杞15粒,蒜头4瓣,油、盐、白糖适量,水200g,香油几滴。

制法

1、豆苗洗净备用,蒜剥皮切末备用,口蘑根据喜好切片再洗净沥水。

2、热锅放少许油,爆香蒜末,倒入口蘑翻炒片刻盛出待用。再倒油煎鸡蛋,成型后注入清水和少许盐大火烧开。

3、水沸腾后放入豆苗,再将枸杞、白糖放入烧片刻,豆苗熟软即可起锅,享用前滴入少许香油味道更好~

豆苗虾仁

豆苗虾仁鲜嫩美味,荤素搭配可口且老少咸宜,材料易准备,而且烹饪时间短,尤其适宜上班族~

材料

豆苗400g,虾仁200g,蒜2瓣,红辣椒2条,盐、鸡精、香油、水淀粉、米酒、糖适量。

制法

1、豆苗摘段,洗净备用;辣椒切片,蒜剥皮切末。

2、热锅热油,煸炒虾仁片刻捞出待用。锅中剩下的油爆香蒜末,放入红辣椒翻炒出香。

3、将虾仁倒入一同翻炒,加入糖、米酒、盐、鸡精略炒,放入水淀粉勾芡,大火收汁。

4、另起锅放入蒜末煸香,倒入豆苗炒至断生,装盘后再将虾仁、辣椒铺上即完成。

若不喜欢红辣椒,可将其替换成喜欢的蔬菜。

雨水时令起居养生

此时正值外出踏青的春游季,因疫情影响,现在不宜外出旅游踏青,但要注意花粉过敏,出现过敏或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日常保健要注意防寒祛湿,阴雨天气少出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喝水,勤锻炼,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携手齐心抗疫,提倡科学防疫,期待往日繁华的城市生活营业,白衣战士早日凯旋而归~

节后除湿健脾,食疗有三招

雨水养生要注意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防止湿气的产生。

雨水时节,东风解冻的冰雪,皆散化为雨,天地间多了寒湿之气,自然界的寒湿之气容易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黄帝内经中提出四季养生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雨水节气之时,要注意体内阳气的养护,同时也要顺应阳气生发之性,饮食上不能过食生冷寒凉之物,仍要以偏温性食材为主。

一、食粥,补脾养胃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春时宜食粥”, 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在雨水节气,可选择具有健脾祛湿的食材和药材,如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莲子、赤小豆等,熬煮成粥来养生。

这里推荐一道山药陈皮粥:

【组成】山药50克、广陈皮5克、红枣20克、小米50克。

【功效】健脾理气,补肾涩精。

【适宜人群】尤其适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脾虚咳喘、病后体弱者食用。

其中陈皮,味辛、味苦,性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功效。陈皮以年份越陈者药效越好,广东新会陈皮为道地药材。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功效。河南焦作山药为道地药材。

二、食芽,消食化滞

此时节各种芽类蔬菜正当季,例如豌豆苗、黄豆芽、枸杞芽等,芽类蔬菜可以鼓励生发之气,同时也有利于消食化滞、肝气疏通,健脾和胃。雨水节气食用五谷之芽能得春季天地之精气,有助于机体阳气生发,《本草求原》:“凡麦、谷、大豆浸之发芽,皆得生升之气,达肝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导。”

在这里推荐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生麦芽有健脾和胃,疏肝行气功效,炒麦芽有行气消食回乳功效,焦麦芽有消食化滞功效。雨水节气适合食用生麦芽,因其健胃消食的同时,还有疏肝行气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则无效)。盖肝于时为春,于五行为木,原为人身气化之萌芽,麦芽与肝为同气相求,故善舒之。”凡由肝郁引起的各种病症,如肝胆疾病、胃肠病、神经官能症、乳腺病、甲状腺疾病、月经不调等,均可用生麦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生麦芽10-30克,沸水闷泡后,频频代茶饮用。也可用10克晒干的大麦芽与100克大米一起煮粥。

在这里说一句,普通的大麦茶没经过发芽,而且是炒过的,只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没有疏肝行气的作用。

三、食青,疏肝排毒

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的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属于帮助肝脏排毒的食物。

春季属木,在人体对应肝,雨水养生,重点要养肝。中医认为青色入肝,在雨水节气,应适当多摄入绿色食物,其中绿色食物主要包括各种绿叶蔬菜,比如莴笋、菠菜、荠菜、芹菜等,而这些绿色蔬菜也正是雨水节气前后应季蔬菜。

【名称】莴笋、青笋。菊科植物莴苣的茎叶。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凉。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疏肝排毒,清热利水。

雨水节气,除了以上饮食养生外,还需要配合精神调摄,如保持平和平稳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起居方面要注意“春捂”,不应过早的减衣,要注意足部保暖。

今日雨水|雨水节气,养生要防湿邪调脾胃

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吟诵着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我们迎来了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天气开始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此时,草木随土地中阳气的升腾而开始抽出嫩芽,自然界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因为降雨多且时有寒潮,此时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寒中又挟湿。

正所谓:“春回大地挟湿气,脾胃最易受侵袭。”因此,雨水养生,重在防湿邪、调脾胃。

春季多雨,慎防湿邪

防湿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雨水节气降雨多,出门最好带把伞,这样就可以避免冒雨涉水。湿衣裹身而感受寒湿会引发疾病,若不小心感受了湿邪,应及时祛除。感受外湿,邪未深入,可从表而解。例如,喝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泡个热水脚,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湿。

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内湿。说到内湿,就离不开脾胃。因此我们强调,雨水养生,重调脾胃。

雨水养生,重调脾胃

雨水节气多雨、多湿。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最易为湿所困。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明代医家张景岳先生曾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必当以脾胃为先。”

雨水节气一是因为气候多雨多湿易伤脾胃,二是因为春季肝脏当令,易克脾土而伤脾胃。因此,雨水养生,当以调养脾胃为主。调理脾胃既要食补,还要调畅情志,配合适量运动。

药膳食补

雨水节气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减酸增甘”,要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一则酸味入肝,会使得肝气更旺;二则酸性收涩,不适合春天的生发之气。饮食上可以适当增添一些甘甜的粥类,《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

春季肝旺,而脾胃相对虚弱。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药物熬制而成的药粥,对脾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药物的选用上既要考虑生发阳气,又要考虑滋补脾胃,推荐选用党参山药薏米粥。党参味甘益气,山药健脾,薏米祛湿,三者合用相得益彰。嗜甜的朋友还可以在粥内加入红枣,味道甘甜又有健脾的功效。

调畅情志

除了饮食,精神调摄在雨水节气也显得非常重要。

雨水,时值早春,阳气生发。春季肝脏当令,肝气较旺,人们一方面精神焕发;另一方面又可因肝气生发太过,觉得自己脾气暴躁、性急易怒,甚至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还有一些人则因肝气不疏,而郁郁寡欢、心情抑郁。

从脏腑五行生克的角度,肝木旺会克脾土,使人变得“没有胃口”。所以,雨水养生强调形神皆养,不但要养身体,还要心境平和,使肝气不横逆,脾胃自安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少人到了春天就呵欠连天、昏昏沉沉没精神,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

初春,人体阳气开始生发,气血偏于外行,体内供应相对不足;加之雨水时节,自然界湿气重,人体的脾胃被湿邪所困,易导致中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人们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昏脑涨等不适症状。

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多睡觉,而是应当适当的运动,一则动能生阳,二则汗能排湿。同时,运动也顺应了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

经过一冬的蛰伏,早春时节,我们不宜做剧烈运动。

春天里舒适又惬意的运动莫过于放风筝。放风筝时,人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整个运动过程自然而然地活动了周身关节,促进了血液循环。风筝升起后昂首翘望,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不失为一种舒缓颈椎的好方法。美丽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放风筝的人自然身心放松、心情愉悦。这些对脾胃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

放风筝时要注意安全,适当地保护颈部,后仰的时间不要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