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讲堂视频

发布时间:2024-09-29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直播预告|健康养生大讲堂:增强抵抗力 秋季宜补益2、直播预告|健康养生大讲堂:冬病夏治 调理身体有妙招3、婆婆的养生知识大讲堂:如何健康长寿?

直播预告|健康养生大讲堂:增强抵抗力 秋季宜补益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其中其实也蕴含着中医对于人体健康的理解。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要顺应自然的四季变化,从而调整日常生活习惯,才能提升身体免疫力,尽可能减少生病的可能。

从二十四节气来看,现在正处于白露,它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着自然界的寒气增长,从白露开始,白天日光强的时候尚能感觉有一些夏季的余热,早晚则有了明显的凉意,昼夜温差增大变得明显。那么在这样的时节里,我们要如何做好养生?饮食起居上要注意哪些误区呢?北京晚报《健康北京》采访了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莉萍,一起探讨秋季养生诀窍。

天干物燥 应避免津液耗散

我们常说“养生”二字,其中的“生”实际上指的是生发,以春季应注重养“生”来指代中医顺应四时变化的健康理念。而我们应该在夏季做好“养长”,在秋季做好“养收”,在冬季做好“养藏”。

到了秋季,自然万物开始收敛,从夏季生长茂盛的状态向内收,人体亦应如此,从衣食住行上注意避免津液和阳气的耗散,为逐渐变冷的天气做好准备,一切反季节的行为习惯都有损健康,应尽可能少做或不做。

《黄帝内经》中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们在经历过炎热的夏季后,一般情况下都存在津液耗散太过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秋季通过滋养来补足人体失去的津液,再加上秋季天干物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得很明显,更容易出现因津液不足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秋季常见的干咳和燥咳,就是由于气候干燥和缺少津液所造成的。

秋冬养阴 饮食起居这样做

关于秋季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那么具体上我们要如何在秋季“养收”呢?首先,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应季的食物,特别是有滋养生津作用的,如秋葵、荸荠、木耳菜、银耳、蘑菇,以及根茎类如胡萝卜之类的蔬菜等。而年轻人普遍喜欢的重口味、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重盐的火锅和烧烤等,在干燥的秋季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随着天气渐凉,秋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人体的肌肤腠里闭合,此时进补营养物质不易外泄,能够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例如,具有温补作用的羊肉就很适合用来“贴秋膘”,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适宜津液不足问题较重的人,容易上火。

在起居上,要顺应白昼变短、黑夜变长的自然特点,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提前睡觉的时间。我们可以把每天当作一个小四季,早上养生、中午养长、下午养收、晚上养藏,良好的睡眠是滋养身体的好办法。熬夜会伤阴精、耗散津液,违背“秋冬养阴”的理念,应尽可能避免。

在运动上,为防止津液的耗散,从秋季开始应注意减少剧烈运动、晚间运动,运动时间尽可能安排在白天,并避免大量出汗,选择比较温和的运动也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收敛。

因人而异 这些情况不宜补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人体很复杂,补益的办法因人而异,不可跟风选择滋补品或补益药品,应遵医嘱找到适合自己的补益方法。例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常表现出“五心烦热”的症状,即手脚心和心口感觉热和烦躁,这类人群适合滋阴;而手脚冰凉的人往往不是阴虚,可能是气虚或阳虚,更适合通过温阳来补足阳气。

其次,要注意感冒和慢病的急性发作期不可盲目进补。此时若是进行补益,容易“闭门留寇”,导致病邪留存在体内,不易痊愈,延长病程。但也有体虚感冒等例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忌自行用药和进补。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的特色疗法之一,利用夏季自然界旺盛的阳气,增强人体抵抗力,以减轻或治愈易在冬季加重和反复发作的疾病。7月12日,在三伏天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走进首开书院,举办一场以“冬病夏治 调理身体有妙招”为主题的健康科普讲座,北京王府井同仁堂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杨奇君将来到现场,为大家科普夏季养生知识并答疑解惑。

在繁忙的都市里,有一条老街,老街上住着一位名叫李梅的婆婆,她以养生知识闻名于邻里。李梅婆婆今年已经70岁了,但依旧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她总说,这都是她多年来养生知识的功劳。她的养生知识大讲堂,每周六在社区中心举行,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参加。

开端

李梅婆婆的养生知识大讲堂,不仅仅是分享健康饮食和锻炼方法,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家庭故事,李梅婆婆总是耐心地倾听,给予贴心的建议。

然而,最近李梅婆婆的家庭却出现了一些波折。她的儿媳小芳,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职场女性,对婆婆的养生知识不以为然,认为那都是迷信。小芳更倾向于现代的医疗和科学方法来保持健康。

发展

一天,李梅婆婆在讲堂上分享了一个关于食疗的秘诀,她提到了一种传统的草药配方,声称可以延年益寿。小芳在讲堂结束后,当着众人的面质疑婆婆的说法,认为没有科学依据。这让李梅婆婆感到非常尴尬,也引起了社区中的一些争议。

李梅婆婆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她开始研究现代营养学和中医养生的结合,希望找到一个既能得到科学支持,又能被大家接受的养生方法。

顶峰

几周后,李梅婆婆在讲堂上展示了她的研究成果。她不仅带来了科学的数据支持,还结合了中医的养生理念,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养生方案。然而,小芳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态度,她认为婆婆的做法过于复杂,不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冲突升级了,小芳甚至开始在家庭中抵制婆婆的养生方法,这让李梅婆婆感到非常伤心。她开始怀疑,自己多年的养生知识是否真的过时了。

结尾

就在这时,社区中的一位老医生站了出来,他肯定了李梅婆婆的努力,并表示愿意与她合作,将传统养生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科学的养生指导。

小芳看到婆婆的努力和社区的支持,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她意识到,尽管现代科学很重要,但传统智慧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最终,小芳和婆婆达成了和解,两人开始共同研究和推广一个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养生方案。

故事以李梅婆婆的养生知识大讲堂重新获得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而结束。李梅婆婆和小芳的关系也因为这次事件而变得更加融洽。故事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但它传达了一个信息: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传统与现代可以相辅相成,共同为人们带来福祉。

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李梅婆婆和小芳之间的冲突,展示了传统养生知识与现代科学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健康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代际沟通、理解和尊重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不同代际之间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冲突,以及通过沟通和理解达成共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