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细胞案例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免疫系统的威力太强大了一个故事揭示其两面性2、从“健康细胞”走向健康中国 健康理念正在融入贫困户生活细节3、“健康细胞”茁壮成长 爱国卫生运动创造“中国奇迹”

免疫系统的威力太强大了一个故事揭示其两面性

发生在2006年的一次医疗事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对这场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内媒体至少报道了十几种具有治疗潜力的药物,各界群众纷纷呼吁监管部门加快新药的审批流程,争取早日让患者用上新药。但是,不少在一线从事新药研发的科学家们却提醒公众,千万不能因为疫情严重就随意放松新药临床试验的安全标准,因为这方面有过血的教训。

说到新药的临床试验,就不得不提一个让制药厂谈虎色变的名字- TGN1412。这是一种曾经被给予厚望的抗癌新药,结果却成了临床试验管理者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故事要从T淋巴细胞说起。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力部队,负责和病原体直接对抗。T细胞表面受体(TCR)是这支部队的侦察兵,负责监视敌情。一旦发现周围环境中出现了陌生的抗原,TCR就会被激活,通知T细胞做好战斗准备。

问题在于,T细胞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一旦被动员起来,难免会误伤无辜,于是人体又进化出了一套保险机制,这就是同样位于T细胞表面的CD28受体。只有在TCR和CD28同时被激活的情况下,T细胞才能被彻底地动员起来,全心全意投入战斗。

科学家们很快就找到了一批有潜力的单抗,能够激活CD28 抗体。但是,科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抗体,不需要TCR的参与就能直接激活T细胞。

最终这项难题被一位德国科学家攻克了,他发现了一类全新的CD28单抗,能够在不激活TCR的情况下直接激活T细胞。科学家们将这类单抗命名为CD28 的“超级激动剂”,很多制药厂都对它产生了兴趣,希望将其开发成抗癌药。其中一家名为TeGenero的德国公司率先行动了起来,他们筛选到了一株药性很强的“超级激动剂”,取名TGN1412。

动物实验的效果非常好,公司决定于2006年3月13日在英国开始I期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招募了8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志愿者,为其中的6人注射了TGN1412,另外两人注射了安慰剂。为了保险起见,注射剂量降到了小鼠安全剂量的500分之一,即每公斤体重0.1毫克,这总该没问题了吧?

没想到,这6名受试者在给药半小时后便开始头疼,然后相继出现了肌肉酸疼、恶心、腹泻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给药12-16小时之后,所有人都被送进了ICU。CT照片显示白肺,说明他们已无法自主呼吸了。虽然这6个人最终靠呼吸机和肾透析勉强保住了性命,但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一人甚至因为得了败血症而需要截肢。不用说,TeGenero公司很快就申请破产了。

读到这里,各位读者想必都会感到有些眼熟。没错,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和新冠肺炎非常相似。

事实上,当时负责临床试验的医生们就是这么想的,但后续化验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试验所用的TGN1412注射液不但没有任何质量问题,而且这个药的表现也确实符合当初的设计,只不过它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志愿者的T细胞立刻被动员了起来,开启了无差别攻击模式,其结果就是大名鼎鼎的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一种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器官衰竭。这才是绝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

换句话说,新冠病毒本身的毒性并没有那么强,患者最终是死于免疫系统对病毒的猛烈攻击,属于误伤。

免疫系统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激进的策略呢?答案和进化理论有关。生命进化的终极目标是遗传物质的传递,如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需要牺牲个体的生命,进化是毫不犹豫的,所以免疫系统进化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的策略。只不过现代人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免疫系统这才成为问题。

这个案例促成了制药行业最大的一次制度变革,此后所有新药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之前都必须经过更加严格的安全测试,这一规定即使在疫情爆发期间也不得随意改变。

总之,这个案例为我们揭示了免疫系统的双刃剑性质。免疫系统之所以需要双保险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威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如果贸然取消双保险,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免疫系统的这个特性不但适用于人体,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如何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避免过度反应,是未来急需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的话,还没等病毒把我们杀死,我们就已经死于自相残杀了。

从“健康细胞”走向健康中国 健康理念正在融入贫困户生活细节

在干净的厨房里,康德英向记者介绍她日常做饭使用的限盐勺。

张发德正在支付医疗费用。

在四川省广元市三会村贫困户赵兴春家的厨房里,已经用掉了3/4的盐袋子里放着一把限盐勺——一把只能装下2克盐的小勺。赵兴春的妻子康德英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平时家里就她和丈夫两个人吃饭,基本上一顿饭一勺盐就可以了。此外,厨房里还有一把限油壶,上面有不同吃饭人数应该用的油量刻度提示,厨房的墙角还立着生熟分离的菜板。

康德英患有糖尿病、脑梗、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在广元市没有推广以创建“健康家庭”“健康村”和培养健康明白人为抓手的“健康细胞”建设之前,她并不知道控制血压和限制用盐的关系。

去年,康德英总觉得走路头晕、路面晃,就去县城里的医院检查,拍了CT以后发现右脑有血管堵塞,被确诊为脑梗。目前,她还在用药控制阶段,每3个月要去县城里的医院检查。村卫生室离她家只有几分钟路程,康德英说,没事儿就过去和医生聊聊天、测测血压。11月6日,记者前去采访的前一天,康德英还去村卫生室测了血压,“高压123,村医说现在血压控制得不错。”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袁明胜在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全面开始的“健康细胞”建设有效地遏制了广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截至2019年10月,广元全市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创建健康村494个、健康家庭68872个,培养健康明白人14.4万人,居民健康素养普遍提升。

“健康细胞”——完整、可持续的贫困医疗救助机制

2014年,康德英和老伴每人每年只有2300多元的收入,而康德英每年治病要花的医药费就得6000多元,其中大部分还不能报销,疾病负担加剧了家庭的贫困程度。2016年健康扶贫以来,康德英的医疗费用90%由国家报销,现在,她每个月自付的医疗费用只有200元左右。

袁明胜表示,“健康细胞”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广元市坚持把健康家庭、健康村创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厕所革命、医疗服务、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有效整合医保、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资金资源,形成完整的、可持续的贫困医疗救助机制。

除了提高了康德英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2016年,村委会发放了3000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帮助康德英家种植梨和中药材前胡。目前,梨树还没有挂果,而中药材当年就见到了收益,收入基本维持在每年8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通过村委会的介绍,赵兴春到广元市百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每个月约有2500元的收入。这样算下来,赵兴春夫妻两人一年有将近4万元的收入,人均收入已经从之前的2300元提升到近两万元。

现在赵兴春夫妇住在政府帮盖的二层小楼里,厨房和卫生间已经和城里的楼房一样干净,硬化的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赵兴春说,到了下雨天,如果不去地里干活儿,鞋底上基本都沾不到泥,以前的他根本无法想象现在的生活。赵兴春夫妇都乐呵呵地感慨说,现在的生活太满足了。

一站式结算惠及贫困患者

11月6日下午,67岁的张发德正在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补交需要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一个月前,他在家里务农时不小心摔倒,造成左侧锁骨骨折和左侧多根肋骨骨折,并将双肺戳伤,经过手术和16天的住院治疗,伤势已基本好转。整个治疗过程共花费了11207元,而他个人只需支付1451元。

除了医疗负担获得减免,更方便贫困户患者的是,他们不用跑医院、医保局、卫计局报销费用,医院会帮他们走完报销流程。这正是昭化区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的一个环节,对于本区内的住院贫困患者,由医院和当地医保局、卫计局直接进行结算。在昭化区外就医的本地贫困患者,可以在昭化区人民医院附近的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进行结算。

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里,昭化区卫计局、医保局和商业保险公司同时办公。据昭化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广介绍,此前健康扶贫中所牵涉的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的职能,通过一站式服务的政策改革,现在已经全部整合到了医保和卫生部门,这样就可以保证贫困患者报销时“进一扇门、用一套资料、在一张桌子上全部办理完毕”。

此外,贫困患者报销慢病门诊费用,只需将所报销资料交给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代为审核和兑付救助费用,实现一站式结算。

据了解,昭化区一站式结算的办法是在健康扶贫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昭化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冷建春介绍,随着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推进,各类惠民救助资金分散在各相关部门,且申办程序繁琐,每申请一类救助都需要医疗费用发票、费用清单、入(出)院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等,有的还需要去不同部门加盖公章以及村、乡(镇)的相关证明,这导致群众在各类报销资料准备的过程中来回跑、多头跑。

2017年,昭化区实施一站式结算服务以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以往需要跑2-3个月才能办完的手续,现在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办完。昭化区政府部门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医院垫付的资金此前需要到民政、财政、卫计局、残联等部门申报,现在也是一站式结算完成,医院垫付周期减少了一个多月,缓解了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

从“健康细胞”走向健康中国

走进广元市东升村,可以看到一块贴满健康知识的乡村健康文化墙。其中一条引人注意:“求神拜佛不能治病”。这是针对贫困乡村中较多见的现象进行的科普:“有时,遇到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的巫婆神汉,给的药方也能让患者某个症状有所减轻,群众就越发认为菩萨显灵……但错治、误治者屡见不鲜,甚至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

袁明胜表示,工作中通过对广元市因病致贫贫困户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致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健康意识淡薄,健康行为不佳,生活习惯较差,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很差,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比较弱,这些情况更容易让人患病,因病致贫的情况就更容易发生。

建设健康中国离不开贫困户健康素养的提高,除了广元市,全国众多贫困地区也在建设“健康细胞”,并探索符合本地区的方法。郑州人民医院派驻新郑市观音寺镇前河刘村“第一书记”赵宪阳表示,在创建健康村、健康家庭的过程中,最难改变的就是村民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很多村民常年没有健康体检的意识,常常是小病忍一忍,拖成大病才去医院看。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前河刘村通过“大喇叭”增设了《说健康》等栏目,每周二、周四上午10点准时播出,每期半个小时,安排一名有医学背景的驻村干部和村医就村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宣传,并广泛收集大医院专家的健康科普音频进行播放,目前已经播出200余期,众多群众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前河刘村评选出20户健康家庭进行大力表彰,给他们发纪念品;在家门口悬挂奖牌;村里有什么好事,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健康家庭。这些做法带动了全村创建健康家庭的积极性。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张丰忠则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当地健康知识进学校的情况。临夏回族自治州属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共有中小学校905所,在校学生43.2万人。2019年,临夏回族自治州把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作为卫生健康十项重点工作之一,重点在全州中小学全面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

截至目前,已在临夏回族自治州662所中小学开展了健康巡讲活动,占全州中小学总数的73.2%,受益学生32.3万人,占全州中小学学生总数的75%。张丰忠表示,通过健康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全州中小学校健康环境、无烟环境,学生合理饮食习惯等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应对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管理机制得到完善。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

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创造了卫生与健康的“中国奇迹”。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十年来,城乡人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蓝天碧水净土围绕身边;十年来,卫生城市和卫生乡镇建设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全面探索,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进一步落实;十年来,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等“健康细胞”茁壮成长,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构筑起抗击疫情的群防群控坚强防线。

全国地级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占比超60%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爱国卫生运动这些年来围绕“健康环境促进”这样一个主题开展了很多工作。

打造健康环境,建设健康家园。启动第二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对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场所开展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

涵养健康理念,提升健康素养。围绕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广泛地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全国启动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引导广大公众将疫情防控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

强化健康治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全面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将健康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占比超过60%,打造了一批健康城市建设的样板市,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群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均较十年前有明显提升。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得到实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的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对此,毛群安表示,一直以来,群众都在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比如疫情发生后,公众用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之中,大家能够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保持一米社交距离,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良好生活习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就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

十年来,通过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科普活动,健康的理念和基本的技能日益深入人心,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23.1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人均健康状况大幅改善。

据毛群安介绍,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也为国际社会所称赞。世界卫生组织给予了“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的高度评价。通过实施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在中国真正得到实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健康城市建设进入快发展、显成效时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国爱卫会全面启动了健康城镇建设工作。

“我们先后印发了健康企业、学校、社区等健康细胞和健康乡镇、健康县区建设的规范,打造了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健康县区、健康乡镇、健康细胞这样一套全链条的建设体系,实际上把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全国各地的城市县区一步步地落实落细。”毛群安说,目前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6+X”的建设模式。“6”就是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建设效果评价。

“X”是指推进特色建设,鼓励各个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来探索适合本地的建设模式。比如,四川省成都市形成了自上而下提升健康意识、自下而上汇聚健康细胞的建设模式,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的建设路径。安徽省马鞍山市则以微城管、微细胞、微志愿“三微”行动为抓手,发动市民全方位地参与健康治理。

为了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全国15个城市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创新模式试点工作,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妇幼健康促进、癌症防治行动相结合;同时,在健康城市建设中推动开展健康影响评估试点工作,加强健康影响的各类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和早期控制,促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各地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稳步提升,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婴幼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达到或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健康城市建设进入了快发展、显成效的重要时期。

把医院建设成为健康促进的场所

“健康中国、医者先行”。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过程中,医院、医务人员发挥了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

“医院是推动健康促进事业的一个核心机构。无论是医院还是医务人员,都是健康理念的倡导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健康行为的推动者。”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吴文铭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录制了如何进行规范的手消毒、洗手的小视频,推广“七步洗手法”,一上线点击量就破百万。

“从洗手这个简单行为,就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对健康促进工作所产生的重大推广意义。”吴文铭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黄家驷教授为代表的医学大家,走入农村、走到田间地头,帮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理念,推动广大农民健康行为的改善和提高,编撰了《农村妇女卫生常识问答》等书籍推动健康知识传播。后来随着电视等媒体的推广,医务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更广泛地宣传健康知识,促进健康传播。

在健康促进方面,协和医院只是一个缩影,所有医疗机构都在践行。毛群安表示,在健康促进工作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治疗疾病过程中更加注意健康知识的普及、健康技能培训,让公众更关注到疾病预防以及病后的康复,从而真正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总之,“要把医院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健康促进的场所。”毛群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