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刘憨:木瓜镇的“健康管家”2、大健康新理念由“治”到“防”:科技如何帮我们“优雅地老去”?3、江湾校区结束闭环管理,7张小贴士帮你平安度过12天健康观察期
刘憨:木瓜镇的“健康管家”
刘憨,男,1958年1月生,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木瓜镇卫生院院长。行医40余年,刘憨走遍了木瓜镇乡村的每条小道,他用执着和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被当地人尊称为“木瓜镇的‘健康管家’”。2019年10月,刘憨入选“中国好人榜”。
卫校班里的“大哥大”
“我的曾祖父和姥爷都是当地中医,我8岁时就开始学医术、背医书,从小就爱上医生这个职业。”1977年,刘憨高中毕业进入木瓜卫生院当学徒,任劳任怨的态度加上出色的中医功底,20多岁时,他就得到同事和群众的好评。
“作为医生,总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对于自己无力医救的病人,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种感觉非常难受。”他说。上世纪90年代的陕北山区经济还十分落后,交通也不便利,百姓看病尤为困难,农村更是缺少医技精湛的医生。1992年,已经32岁的刘憨考入当时的绥德卫校(现榆林卫校)学习。提起当时的情景,他唏嘘不止:“当时大女儿刚上小学,小儿子才两岁,家里经济窘迫,思前想后,才下定决心去学习,学费也是问别人借的,好在有妻子的支持。”
在校三年期间,刘憨省吃俭用,刻苦钻研,主攻西医,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当时班里同学大都十七八岁,他是年龄最大的,也是在学习上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最认真的。毕业后,他回到木瓜卫生院,在重重困难下开办了门诊部,继续为乡亲们看病。慢慢地,诊所药品种类多起来了,慕名前来的人也多了。但不管多忙,他仍坚持抽空看书学习。1998年,刘憨到榆林第二医院学习临床医学;2012年,又到陕西中医学院培训交流。“医学无止境,技高才能让群众放心,虽然现在很忙,但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学。”
锦旗和感谢信数不清有多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提起刘憨,木瓜镇的男女老少无人不知,经他诊治过的人达万人之多,患者和家属更是对他赞不绝口。
木瓜镇是纯农业镇,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剩下许多妇女、老人、儿童留守家中,一旦生病,很容易因为无法及时医治而耽误病情。笔者在卫生院看到,前来看病的人以老人和儿童居多。80多岁的王大爷说:“多亏刘大夫,我们这一带的老人、孩子看病都来找他,他看病效果好、收费低。”对前来看病的人来说,医术精湛、收费便宜的刘憨已经成为他们可靠的健康“管家”。面对行走不便的老弱病残,他曾专门买了摩托车,为患者上门服务。
多年来,刘憨始终坚持“医生责任大于天”,哪个患者有慢性病、哪个患者药物过敏等,他都记在心上。2012年11月,一位肺病患者在多家大医院辗转治疗无效,医生建议回家托养,家属不愿放弃来到木瓜卫生院就诊。当时患者重度哮喘,身体极度虚弱,随身携带制氧机。刘憨二话没说展开抢救治疗,忙碌了30多个日夜后,病人脱离了危险,病情得到好转。2018年5月,一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回家后由于护理不当并发感染,瘘口化脓后恶臭难闻,其他人都不愿意接近。接诊后,刘憨天天亲自上门清洁灌肠、换药,很快减轻了病情。
这些年来,刘憨从不收取病人的出诊费,诊治中坚持不用大处方,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一切以看病为重。到现在,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收到过多少表扬信和锦旗。
采访当天正逢当地集市,前来看病的人特别多。刘憨说,最忙的时候一天接诊过120人。而他最寻常的日子就是:早上6点开始检查病历,其间在大厅坐诊、查床、出诊,晚上8点帮病人针灸拔罐,研究病例、准备用药。他的妻子说:“有时候一晚上出诊好几回,遇到棘手的病人晚上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候刚端上一碗饭,没吃一两口就被病人叫去了。”
40多年来,刘憨的行医足迹遍布木瓜乡村的每条小道,他在从医过程中,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镇里村上谁家有几个孩子他都清楚
2006年,刘憨被聘任为木瓜卫生院院长后更忙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直接住到了医院里,一年中只因为女儿的婚事请过两天假。他说自己一般都不敢外出,开会也是速战速决,因为有病人在等着。采访时,几个患者正从邻近乡镇慕名前来找他做针灸治疗,“刘院长行医多年,人也和善,对所有病人的态度都一样,但就是太忙了,今天过来也是提前预约的,希望能治好我的老毛病。”
大柏树墕行政村是木瓜镇交通最落后的偏远村子,为了方便村民检查治疗,每月农历初二、十七,他都亲自带领医疗卫生队去村里问诊。“为了让村民空腹检查,不耽误他们的农作时间,我们团队每次早上5点钟就出发了。村民们按合作医疗报销的比例买药,省去了到镇上看病来回花的钱。”刘憨说,为解决住院病人餐饮问题,2015年刘憨将自己家中的灶具全搬到卫生院开设了食堂,每人每天的伙食费不超10元,按现在物价标准成本都难收回。“看到他们不再为吃饭发愁了,我心里也舒畅了许多。”
在他的管理下,木瓜卫生院已为辖区1万多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为900多名儿童建立接种卡追踪接种,为辖区常住的2000多个居民、400多个高血压病人、100多个糖尿病病人、40多个重症精神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管理,提供每三月一次的随访和分类干预。现在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刘憨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存在疾病的村民给予治疗方案和及时建议,成了老年人的贴身顾问。
行医40多年,刘憨经历了许多变化:从青年步入花甲,从简陋的土墙卫生室到宽敞明亮的卫生院,经他接生的孩子现在成了同事……然而认真尽责、好学上进、医者仁心的品格,却始终没有改变。
无论是白天或黑夜,只要乡亲们一个电话,他都是随叫随到;在木瓜镇多年,谁家有几个孩子刘憨都清楚;邻里街坊发生矛盾摩擦,他还帮忙协商调解。由于他的倾心付出,乡亲们见到他都会热情地邀他到家里喝水、吃饭。“时间长了,木瓜乡亲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乡亲们,我们不只是医患关系,现在更多的是兄弟姊妹情谊。他们的尊重和信任给了我很大的荣誉感,也是激励我坚守的最大动力,我还可以继续从医二十年!”
大健康新理念由“治”到“防”:科技如何帮我们“优雅地老去”?
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十年来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上升了5.44%,劳动年龄人口下降6.79%,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同时,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4.21%,优质医疗等资源或将进一步往大城市倾斜。“如何优雅健康地老去?”成为了大众越发关注的问题;值此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第二年,围绕每人衣食住行以及生老病死,从身体到心理全方位的大健康概念更是逐步深入人心,成为热点。那么,科界和企业界又应如何进一步助力大健康产业,从预防、诊断、治疗三个方向,在当前背景下更好地为大众未来谋取福祉?
6月9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携手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在2021年亚布力年会上合力推出亚布力论坛之“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别论坛,以“科学如何更好地赋能大健康产业”为主题,邀请诺奖得主、拉斯克奖得主等顶尖科学家,与杰出企业家进行思想碰撞,从科学家的视角解读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大健康发展与未来趋势,探讨科学如何更好地助力大健康企业,为大众带来更幸福安康的未来生活。该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陈蕾主持。
全球老龄化,健康重点由“治”转“防”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指导委员会成员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在演讲中预测,在2015-2050年期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12%增长到22%,几乎翻倍。他指出,卫生系统与医疗在近几十年内有了巨大进步,让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60%,“老龄化速度远超从前,”阿龙·切哈诺沃说,“所有国家都需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医疗卫生与社会系统的挑战。”
人类寿命得到了空前的增长,“我们从未面临过如此程度的老龄化社会,”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CEO、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朱叶青说,“会面临很多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挑战。”
而无论如何,在当前的变局之下,“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健康地养老”,WLA副秘书长、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高级科学家杨展涛表示,大健康从包括传统医疗、医疗器械与药品、自我健康管理在内的多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思路,而当下先进的科学与技术则能为大健康产业进行赋能,提高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我们不想再去‘治疗’病人了,因为我们希望大家保持健康。”阿龙·切哈诺沃说道。这同样也是大健康的新理念,即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大数据发力,精准“预防、诊断、治疗”
新冠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为父母购买体检的人群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进对自己身体指标数据含义的了解。”东软集团创始人刘积仁说,这样才能在体检后获悉这些数据背后关联的可能疾病,从而进行自我管理来调节健康,以达到预防作用。
他表示,目前治疗中遇到的很多疾病产生原因,基本上是由个人造成的,如大吃大喝、饮酒过度、运动减少、睡眠不足等,无论多么强大的医疗系统,都难以支撑大众对健康的过度透支行为,“医疗并不仅仅只是医生的事情”,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个人健康数据的管理是必需的,“数字化医疗并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同时,随着个人健康数据的长期追踪、不断积累,在数据整合与处理技术的发展下,将能实现进一步的“动态管理”,进而大大增加诊断的精度。“趋势才能反映一个人的变化,”朱叶青解释道,以往“静态”检测报告难以获得健康关键指标变化趋势,癌症早期可能无法令人察觉,但十年的指标变化追踪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此外,个性化的动态数据也能建立针对个人的健康基线,获得对健康更精准的判断。“医疗是手段,而健康才是目的。”朱叶青强调,“我们所有的产业其实终极的目的都希望我们活的更好、更健康,这也不仅仅是医疗的事情。”
当个人数据不断汇集,形成人群的医疗大数据后,杨展涛指出,“这些人群的大数据也十分重要,能帮助我们建立疾病诊断或治疗的模型。”
2019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WLA会员迈克尔·谢帕德(Michael Shepard)在演讲中表示,基于他多年来药物研发和临床实验,大数据在每个环节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药物研发时,利用大数据的信息,首先让医生获知某种疾病下病人们不同的状态和治疗手段,并与科学家展开紧密合作,再让科学家通过综合状况去发现病因,并寻找正确的治疗手段。而在临床实验期,也需利用大数据来提供足够的患者数据,以找到最合适的临床实验对象,增加成功率。
交叉科学,颠覆传统手段
此外,交叉领域科学带来的更多颠覆性的新检测手段、新技术,以及不断提升的检测技术灵敏度,也能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巨大助力。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WLF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委员丁显廷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化学家利用数量更为丰富的元素检测技术,颠覆了传统检测领域的蛋白荧光检测技术;另一个是,计算生物学家利用DNA突变监测到癌症特定表达蛋白,可设计个性化治疗,从而颠覆了传统制药领域。”他认为,交叉领域的融合是未来科学助力大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影像技术、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等,确确实实能够帮我们找出以前不可能发现的早期疾病。”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补充道。
而通过这些技术的支持和相关的举措,人们“可以真正做到把疾病从原来的诊治,提前到防、筛阶段,从而达成我们总书记说的‘防未病’目标。”朱叶青说。
“在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采用一滴血、几个细胞等微创技术,然后通过大数据的综合分析来判断一个人到底处于健康还是亚健康,或已经处于某种疾病的某种状态。”丁显廷说,然后对患者进行更加先进、科学、个性化的优质治疗。他展望道,“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能让大健康的实现变得越来越便捷,并成为一个美妙的过程。”
江湾校区结束闭环管理,7张小贴士帮你平安度过12天健康观察期
2021年11 月 27 日上午10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含学生生活园区)、爱久公寓已完成排查工作,结束闭环管理。
按照市防控办要求,在江湾校区闭环管理的学生和教职工,从11月27日至12月8日实行12天健康观察。
什么是健康观察?
是指在社区(专业)监督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所以一般又称为社区(居家)健康观察。对于有住宿的教师职工,一般在居住地接受社区的健康监测。而对学生来说,就要在学校的监督指导下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日常健康观察的核心是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从对本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出发,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出行,同时避免乘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与避免进入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或空间密闭场所。非必要不参加线下聚集性活动。
健康观察期,应该怎么做?
看下来,7张小贴士
帮你平安度过12天
江湾的48小时
我们在团结与温暖中度过
接下来的12天
让我们继续努力
认真做好观察
守护生命安全
保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