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内容要求

发布时间:2024-10-11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文章目录:

1、家庭健康教育内容及实施要点2、什么是健康?怎样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这套书告诉你答案3、「德哥说健康」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及实施要点

过去的2020年我们被疫情所困扰,新的一年里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我们仍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保证我们的健康。疫情这只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可以影响到我们健康的方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健康的含义,一般我们提到健康都只是片面地认为是生理的健康状态。实际上国际卫生组织给出的解释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一种状况。其实这里面有三个要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那么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就应该给孩子相应的健康教育,让孩子了解健康的具体内容及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生理健康

1.要具备相应的知识

我们家长自己要具备一些基础的关于健康的知识,比如基本的医学常识,营养搭配,保健和生理常识等。我们了解了这些才能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生理健康的环境支持,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去了解这些基本的关于健康的知识。

2.要预防疾病和意外的发生

掌握了上述的相关的基本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内容去尽自己的努力来预防疾病的到来,现在的疫情还是偶有发生,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相关的预防知识来尽量避免感染。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去避免一些潜在的意外风险的发生。

3.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前面两点主要是从外部维护孩子的健康,锻炼身体就是孩子从自己的内部来保持健康的。坚持锻炼身体孩子的心肺功能和身体状态都会得到加强,自然就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也可以让孩子的精神面貌有所提升。

二、心理健康

1.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方面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地方,一般我们只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地方。但是现在的心理问题已经是比较常出现的危险我们健康的问题了,孩子的学业压力是主要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所以我们就需要在家庭健康教育中提早应对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就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好的应对外界的压力,降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孩子的良好个性包括以下内容,我们可以对照着自己的孩子进行补足教育。

(1)对事物的兴趣

(2)吃苦耐劳的精神

(3)勤奋

(4)勇敢坚毅

(5)踏实肯干

(6)自信心和进取心

(7)承受力

(8)豁达大度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学习和睡眠的兼顾;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方式

“病从口入”,所以我们平时就需要在饮食方面加强注意,要安排好合理的饮食结构,食物不能单一,要荤素搭配;烹调方式尽量少油少盐;吃饭习惯上要细嚼慢咽等。

3.健康的社交环境

孩子经常会和朋友在外面,在这时我们就需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去选择健康的社交圈。孩子很多的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在外面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习得的,比如说抽烟、喝酒,打架更有甚者吸毒犯罪等等。那这些都是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在孩子还不能分辨是非的时候,那家长们就一定要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孩子的社交健康。

家庭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把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要单独地割裂某一类的教育。

2.要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去融入到伙伴或社会中。

3.家长的示范作用,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

孩子的各类型家庭教育都是一个整体,安全教育、行为举止教育和健康教育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我们平时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应该有意识去把这些结合在一起,从一个问题发散到与其相关的其他教育内容,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单方面的教育,也是可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地方。孩子的能力其实就是在平时的点滴中积累下来的。

什么是健康?怎样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这套书告诉你答案

孩子的健康是每一个家庭最关注的事!

什么是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和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我们认为,健康的孩子具有以下特征:

? 有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和协调的动作;

? 有愉快的情绪,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

? 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

? 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

围绕孩子健康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学前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开发了这套“桐桐健康树”丛书。

套书共15本,包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四个分领域,即情绪与适应、生活自理、自我保健、安全教育,并依据年龄特点分为两辑(3~5岁、4~6岁)。

每本包含:

一个极具童趣的故事

激发孩子的健康意识

出自武玉桂、郑春华、吕丽娜等名家笔下的15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与一个健康主题紧密相关,情节有趣、形象鲜明。让孩子在阅读时自然移情,潜移默化地激发出健康意识,习得健康知识。

一组富含美感的画面

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

出自赵光宇、原锐芳、金葆等青年新锐画家手中的画面,或清新,或呆萌,或精细,或粗犷……多样的画风,生动地展现出故事情景。图文交融,使孩子爱不释手,陶冶艺术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一系列趣味互动游戏

指引行为培养和习惯养成

每个故事后,均附有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和操作练习,配合内容丰富的贴画页、模切页、夹页等,让孩子在贴贴、做做、说说、玩玩的过程中,掌握健康生活的方法,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功能多样的二维码

提供更多教育资源

每本书里都附有若干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听故事、学歌曲、看视频,还能玩闯关游戏!既能助力孩子独立阅读,又能实现健康知识与生活情景的连接,全方位、活泼地引导孩子习得知识、养成习惯。

简短的阅读指导建议

给父母更多启发

每本书都附有相应的“阅读指导建议”,给父母更多方法和策略,使健康教育从图书延伸至生活,使孩子的健康意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让家庭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变得具体可见、轻松简单!

愿这些有趣的故事和游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健康的种子!愿孩子们在爸爸妈妈和家人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还等什么,赶紧为孩子选购吧!

“桐桐健康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教育编辑室策划出版的“快乐桐桐幼儿成长系列”中的一个分支。“快乐桐桐幼儿成长系列”是从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出发,开发的教育性图画书大系。其他子系列还有:

? 跟着桐桐学数学(数学)

? 亲亲大社会(社会)

? 亲亲大自然(科学)

? 桐桐故事吧(语言)(待出版)

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获取知识是基础,产生信念是动力,形成行为是目标。其核心是提倡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 传播知识和技能

传播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有很多种类,也可以综合采用

1) 语言教育法:包括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利用口头教育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 文字教育法:通过一定的文字传播媒介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如标语、传单、手册等。要求教育对象有一定阅读能力。

3) 形象教育法:利用形象艺术创作健康教育的宣传材料,以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传递健康信息,如宣传画等。

4) 实践教育法:通过指导教育对象的实践操作达到掌握相关技能的方法,如指导教育对象测量体重、血压等。

5) 多媒体教育法: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等多媒体设备向教育对象传送健康信息的方法,如以广播、电视、幻灯、网络等为工具开展的健康教育。

也可将口头、文字、形象、多媒体、实践等多种健康教育方法适当配合,综合应用,形成综合教育方法,如开展健康教育展览或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等。

(2) 产生健康信念

健康信念即人如何看待健康与疾病。健康信念的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结果,而决定人们采取某种行为的最直接的心理活动就是知觉、态度和信念。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如一个人是否能够认识到饮食过多和运动过少会引起肥胖。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指人们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的看法。信念是态度的强化,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与行为转变紧密相关的健康信念包括:

1) 感知到疾病的易感性,即个体认识到不健康行为导致出现疾病的可能性。如人们通过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了解到进食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肥胖。

2) 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即个体认为疾病会带来多大程度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危害。如人们认识到肥胖更容易导致糖尿病,肥胖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也可能会限制社交活动等

3) 感知到健康行为的益处,即个体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和改变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好处。人们在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发现那些成功减肥的人不仅健康状态得到改善,如原有的血糖升高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更有自信参加社交活动,也更容易买到自己喜爱的衣服等,这些都是减肥带来的好处。

4) 感知到行为转变的障碍,即个体感知到行为改变可能付出的代价,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当人们准备转变自己的行为以防治肥胖的时候,也发现有很多因素会成为行为转变的阻力和障碍。如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去医院评估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控制饮食会使食欲的满足感有所削弱,有些减肥药物还可能产生副作用等。

(3) 形成健康行为

当人们感知到行为转变的好处大于坏处时,就会使行为的转变成为可能,从而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1) 促进健康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指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例如:

A. 基本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平衡膳食、积极锻炼、适量睡眠等。

B. 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如戒烟、不酗酒等。

C. 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给予警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等。

D. 避开环境危害的行为:如离开污染的环境等。

E. 合理利用卫生服务的行为:如求医行为、遵医嘱行为等。

2) 危害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例如:

A.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如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等。

B. 致病行为模式:指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如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的A型行为模式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表现为过分压抑和自我控制的C型行为模式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C. 对待疾病的不良行为:指个体从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如讳疾忌医、不遵医嘱等。

D. 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危险行为:指既危害个人健康,又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