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规律饮食”,口号谁都知道,但怎么落地?2、“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倡议书3、“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倡议书
“规律饮食”,口号谁都知道,但怎么落地?
“啥叫饮食不规律?”贾婶问我。
“三餐不定时,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这些都属于饮食不规律。”
“哦,我在电视里也经常听到专家强调饮食要有规律,但总感觉就是一句口号,平时我们该怎么吃还怎么吃。我该注意点什么呢?”
“您这个问题问得好,吃饭看似是个小事,其实有大学问。我给您简单说说啊。首先教给您一个口诀,就是皇帝早餐,富人午餐,乞丐晚餐。”
“哦,这不就是电视里专家常说的‘早晨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吗?”贾婶的反应还挺快的。
“对,就是早晨吃得要丰富多彩,就像慈禧当年那样的吃饭排场,需要均衡营养;中午要吃得比较多,是三餐中量最多的一餐;而晚上少吃一点。并且,规律饮食的时间也很重要,早饭最好在8点以前,午饭在下午1点之前,晚饭在晚上7点之前。也就是说规律吃饭有3个层次,第一是品种要丰富;第二是食量要恰当;第三是时间要正确。”
“怎样才算品种丰富呢?比如我女儿中午在学校吃,我们在单位吃,只能凑和,晚上这不我买了鱼,准备给补一下,但这个又和你刚刚说的‘晚上要吃少’这个理念不符合了。”
“您说的也是一个问题。首先,品种丰富就要求什么都吃,不挑食,营养均衡最重要。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面有一个‘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按照这个吃就没错。至于晚上吃得好一些行不行,其实,我说的时间没有那么绝对,孩子中午吃不好,难不成晚上还不让吃了?但我还是建议,如果晚上吃正餐,最好能早点开饭,并且饭后做简单的活动,有助于补充营养并且易于消化。”
“明白了。”孙婶点点头,又问我,“那有什么要忌口的吗?”
“最主要就是不要吃油炸食品,因为油炸食品不好消化。本身就消化不良,再吃什么油条、油饼、炸鸡腿之类的,只能是雪上加霜。”
“知道了!谢谢李大夫,跟你住在一个小区里真是好。”孙婶听明白后非常高兴,回家就遵照执行去了。
高考过后,我又遇到了孙婶母女俩,她女儿小帆的气色看起来好多了。
“小帆,最近感觉怎么样,我看你气色不错啊?”
“挺好的,我规律吃饭之后,胃口也好多了。”
“妈妈做饭的水平有长进了吗?”
“嗯,她把膳食宝塔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现在荤素搭配得可好了。”
听女儿这么说,孙婶笑了,我也笑了。
人吃五谷杂粮,最好就是酸苦甘辛咸,什么都吃,营养均衡最健康。如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也不能吃、吃什么都不舒服。因为“用进废退”,不用的东西,迟早要退化。总是不吃一种东西,相关的消化酶就会减少,逐渐退化,会带来更多不良的影响。
“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倡议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立足世情国情粮情,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物产丰富。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要持续优化食物结构、提升营养健康水平,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老百姓的餐桌上有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
值此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更牢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促进增产增效。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强化多元食物供给,让中国饭碗更丰盛。以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合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注重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开发丰富多样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构建高质量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让中国饭碗更丰盈。坚持系统思维、协同联动,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节约减损。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完善标准引领适度加工、减少加工损耗和营养流失,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切实减少生产、流通环节损失浪费,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粮田”。
培育绿色营养观念,让中国饭碗更健康。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倡导科学膳食,引导居民走出“精米白面”饮食误区,形成“粗细搭配”的习惯,优化膳食结构。大力倡导降油增绿,引导居民合理适量吃油,不断提高居民健康饮食和绿色消费水平。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消费知识,推动食物供给由“保供”向“优供”转变,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传承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让中国饭碗更文明。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引导居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积极践行爱粮节粮,推动爱粮节粮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切实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餐饮消费“量力而行”,摒弃“讲排场”传统陋习,争做文明用餐“排头兵”。
节用裕民,节俭兴国。爱粮节粮不是口号,关键要体现在每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让我们同心协力、身行力践,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节约每一粒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共同守护“大国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倡议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立足世情国情粮情,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物产丰富。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要持续优化食物结构、提升营养健康水平,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老百姓的餐桌上有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
值此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更牢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促进增产增效。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强化多元食物供给,让中国饭碗更丰盛。以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合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注重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开发丰富多样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构建高质量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让中国饭碗更丰盈。坚持系统思维、协同联动,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节约减损。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完善标准引领适度加工、减少加工损耗和营养流失,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切实减少生产、流通环节损失浪费,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粮田”。
培育绿色营养观念,让中国饭碗更健康。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倡导科学膳食,引导居民走出“精米白面”饮食误区,形成“粗细搭配”的习惯,优化膳食结构。大力倡导降油增绿,引导居民合理适量吃油,不断提高居民健康饮食和绿色消费水平。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消费知识,推动食物供给由“保供”向“优供”转变,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传承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让中国饭碗更文明。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引导居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积极践行爱粮节粮,推动爱粮节粮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切实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餐饮消费“量力而行”,摒弃“讲排场”传统陋习,争做文明用餐“排头兵”。
节用裕民,节俭兴国。爱粮节粮不是口号,关键要体现在每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让我们同心协力、身行力践,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节约每一粒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共同守护“大国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