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寒湿 中医寒湿论

发布时间:2023-12-04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寒湿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西医是怎么解释湿气的?
  2. 中医说的上火,湿气,受寒用现代医学怎么解释?
  3. 中医养生里面常常提到体内有湿气,体内湿气的说法是否科学?
  4. 中医所说的湿气到底是什么?

西医是怎么解释湿气的?

西医无寒症,看啥都是炎症。他们把湿气成为炎症,中医认为天行六气,太过则为六淫,则能致病,(风,热,暑,湿,燥,寒)外感无非这几种邪气,这几种邪气,数寒邪伤人最厉害,故医圣张仲景把著作称为伤寒论,有一定道理所在的。那么西医认为啥都是炎症,对疾病认知的狭隘,这也导致其治病的思路狭隘,所以和中医文化,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么为何会有湿气?湿为阴邪,还需阳气来化解,换句话说,身上湿气重,肯定阳气不足。那么很多人说补阳气!其实阳气几乎补不进去,只能采取温阳,那么温阳的前提是你有可温之阳。也就是你的精气,精血和阳气在身体只不过是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精血,杜绝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比如过度的房事,寒凉,好吃水果,熬夜,过劳,等。你能节流,这是你身体康健,寿命长短的不二法门!我见过很多人吃啥药效果不好的。这就是你精气不足所致。所以遇到此种情况,不如静心,改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养一段,随着正气的充足,外邪会化解的!

中医说的上火,湿气,受寒用现代医学怎么解释?

中医所说的上火,西医可诊断为发炎,例如牙龈肿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等,常用药物即为抗生素,抗生素从中医的药学分析即为寒凉之药。中医所说的湿气,西医一般会诊断为肠胃炎,多使用助消化之类的药品。中医所说的受寒,西医会诊断为感冒,但给药时会用中成药。本质上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病理的解释也大相径庭,治疗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但现在一般西医都会联合使用中成药给患者。

中医养生里面常常提到体内有湿气,体内湿气的说法是否科学?

中医所说的体内湿气,是指不能被人体再利用的水或液体,不能利用而又存于体内则对人体有害,须排出体外。

怎么理解“湿气”或“湿毒”呢?

比如污水、废水、脏水,人类是不能饮用的,否则,对人体有害、有毒。人体内的湿气,对人体而言,就如同臭泥沟的污水一样。

中医所说的湿气到底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湿气是什么呢?

湿气,是中医的一个名词。

中医的东西都很抽象,所以不好学,因为中医很多都是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名确作用,和特点的。

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春季多风,夏季多火热,秋季多燥,冬季多寒,长夏多湿。

这风寒暑湿燥火是正常的天气,叫六气。可是当这六气太过或不及造成人体因此而患上疾病后,叫六淫。

中国的先人们就是观察自然界中这六气,然后用取类比象方法,而总结出六淫的特点。

比如风,为春季主气,四季都有,而且什么风都有,你看有东南西北风。风还有速度,人们观察到这些,所以就总结出风的特点,因为风四季都可以有,而寒热暑湿都是有固定的季节,风邪伤人常挟杂寒热暑湿,因此就说风为百病之长,因为风可以跑,而且什么风都有,就说风性善行,而数变,因为风不可能静止,就说风性善动。

因此当人们发现,有的人起的疹子,这一片,那一片,一会又没有了,如同风一样神出鬼没一样,这正符合了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现象,就认为是受风引起的。

也就是当人体出现了什么症状,看症状的特性是什么,就归属于谁。

三伏天,就是桑拿天,三伏天是长夏,中医认为是湿为长夏主气,三伏天,身上粘粘的,热热的,如同在大蒸笼里一样。

空气中湿度很大,一不注意通风,很多东西都容易发霉。

其实就是因为夏天雨水多,而天气太热,日光暴晒水,使空气中含水量增多造成的湿气过多。因为热所以是粘的。

湿源于水,所以湿就有水的一部分特性。

水往低处流,水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性重浊趋下,湿源于水,水性本寒,所以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为三伏天的粘,所以说湿性粘腻。因为这个粘,易阻气的循环,就说湿易阻碍气机。

中国先人们总结湿的特性就是,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趋下,粘腻,阻碍气机。

所以当人体出现了这些特性的症状或东西时就认为湿气过多造成的。

比如粘痰,是不是粘稠的水啊。

比如大便有的粘在马桶上就是冲不掉。

比如有的人腿酸重的抬都很费力。

比如有的人脑袋同样重的像有什么东西裹在头上一样。

这些就是湿的特性。但湿又分寒湿,湿热。

三伏天是湿热。还有一种天气,当下雾的时候,初在雾气中行走什么事也没有,可当过一段时间,身上就湿了,这就湿的另一种,寒湿。

所以人体内的湿也分湿热和寒湿。

这就是中医的取类比象,不好学,不好理解,因为人体内不可能出现风,不可能出现火,真出了火那不就火化了吗?

但是中国的先人们总结出的是这些东西的特点,火的热,寒的冷,燥的干。

所以学中医要善于观察大自然,不要在书本上死学,那样也不好理解。

好了不白话了,欢迎大家点赞加关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