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溏中医,便溏中医病名

发布时间:2023-12-02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其实便溏中医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便溏中医病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便溏中医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腹胀便溏是什么意思?
  2. 中医是怎样对糖尿病辨证分型的?
  3. 中医所说的大肠病变包括哪些?
  4. 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型,该怎办?

腹胀便溏是什么意思?

腹胀便溏是什么意思

中医所讲的腹胀、便溏指的是腹部胀满不舒、大便不成形等表现。

腹胀、便溏的具体表现会因为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饮食积滞导致的腹胀、溏薄一般表现为上腹胀满、食后胀甚、大便黏腻不爽、矢气酸臭等。而如果是脾虚导致的腹胀、便溏,则表现为食后腹胀、大便次数增多、黏腻不爽、清稀如水等。

对于腹胀、便溏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和丸、参苓白术丸、平胃丸等药物治疗。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韩盛旺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中医是怎样对糖尿病辨证分型的?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称消渴。是因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导致阴津亏报,燥热偏盛,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治疗。

根据病情中医分证论治分为以下几型。

1.肺热津伤

证候: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本证主要病机为肺热炽盛,津淑失布。以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为审证要点。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二冬汤或玉泉丸

2.胃热炽盛

证侯: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口渴,尿多。苔黄燥,舌干质红,脉细数。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丸或选用白虎汤加人参汤。

气阴亏虚

证侯: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腹胀,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

肾阴亏虚

证侯: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呜,口干唇燥,皮肤干燥,或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法: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证侯:小便频数量多,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中医对糖尿病有很丰富的治疗经验和食疗方法。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关注杏林小不点,了解更多。

中医所说的大肠病变包括哪些?

大肠病变的病因病机

人体的大肠专司传送糟粕,将经过消化吸收的糟粕排出体外;同时又主津液的进一步吸收;它与五脏的肺相互表里,上下相应,大肠手阳明经络肺属大肠,如果肺气肃降,则大肠腑气通畅,出入有常;肺气逆郁则大肠腑气壅滞而见便秘、腹胀。

大肠受脾的统摄,脾阳虚弱,常见腹胀、便溏或久泻久痢;脾阴不足则大肠津液缺乏,常见便秘或排便不畅。此外,寒湿或湿热之邪,可以直接入侵,客于大肠,导致大肠的传导失常,或者发为溏泻,或者便肠垢。

现代医学常见的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等,都属于大肠病变范畴。

大肠病症的分型证治

1、大肠湿热证

病因:实热之邪互结阳明之腑,所谓阳明之腑就是胃、大肠,导致胃和大肠闭塞不通所致。

表现:便秘不通,腹痛拒按、痞满不舒,或发热呕逆,或者纯粹的下利粪水而热结旁流,或者便而不爽,或烦躁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治法:清热导滞

处方:承气汤加减进行治疗。

2、大肠湿热证

病因:多是因为外感暑湿邪气,或因为饮食不节,或者因为食用了不净之物,导致湿热蕴藉大肠而成。

表现: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者痢下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纳呆,发热身重,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

处方:葛根芩连汤或者白头翁汤加减进行治疗。

3、大肠虚寒证

病因:多是因为脾肾阳虚,或者过用苦寒伤阳,寒邪直中肠道所致。

表现:患者多表现为溏泻或久泻不止,所泻清冷,腹满时痛,喜暖喜按,或者肛门下坠,或者四肢欠温,脉细弱,舌淡苔薄白。

治法:温阳散寒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

4、大肠津亏证

病因:大肠燥热耗伤肠液,或者脾阴不足,不能下及大肠,均可导致大肠津亏。

表现:患者多表现为大便干燥而硬结,排出艰难,数日一次,或者口臭咽燥,或者头昏腹胀,舌红少津,舌苔黄燥,脉细。

治法:润肠通便

处方:麻子仁丸或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

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型,该怎办?

长期便溏,只要注意飲食比便秘好一千倍。便溏,不成形,次数多一点(二,三次)说明肝的运行有一点不正常,只要人的精神可以就不必惊慌。如果体重减轻,精神欠佳,那就另外一说,需要对身体进行检查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