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除湿热?中医除湿热专家

发布时间:2023-11-28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大家好,关于中医除湿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医除湿热专家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湿热看中医好的快还是西医快,怎么办
  2. 中医的湿热是因为天气还是饮食
  3. 什么是湿热?通常会有哪些症状?
  4. 祛除“湿热毒”,多喝水可以彻底排体内湿毒?

湿热看中医好的快还是西医快,怎么办

中医会比较慢一些,但是调动人体的自身能力功能,效果会比较持久,西医使用外力来镇压,见效会比较快,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建议可以用,薏仁米、酸枣仁、桂圆干、莲子可以一起煮,可以当成水喝,主要成分有祛湿并且还有补气安神的作用。

中医的湿热是因为天气还是饮食

中医的湿热和天气和饮食都有关系,一般情况在夏季是湿热重的季节,这个时候需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绿豆,赤小豆,红豆,山药,薏米等排湿去湿清热的食物,可以熬粥。同时由于脾主运化,运化不好也会造成湿气内停,所以可以服用藿香正气丸健脾去湿

什么是湿热?通常会有哪些症状?

我来说说中医湿热的红与黑

所谓中医湿热的红黑是指看待“湿热”的两种不同态度。认可中医的“湿热”定义为红;质疑中医“湿热”的,定义为黑。下面详细叙述。

一、中医湿热定义的红与黑

1、中医湿热的红方观点

中医湿热红方认为,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是致病因素,属于“风、寒、暑、湿、燥、火(热)”六邪中的两邪。湿热还是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2、中医湿热的黑方观点

中医湿热黑方认为,湿、热以及湿热缺乏严格定义。也就是说,什么是湿?红方没有定义清楚。“通常所说的水湿”是什么湿?是水吗?热水?凉水?冰水?河水?海水?湖水?还是地下水?作为医学名词术语,必须要说清楚。中医湿热定义缺乏严谨和明确含义。

水湿分内湿和外湿。外湿属于外邪,外邪称为湿邪。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这种胡乱解释怎么能够让人明白湿邪是什么呢?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这跟没说一样,缺乏基本定义。

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者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侵入人体而起。这显然经不起任何推敲。气候潮湿的地方多了去了,赤道地区,沿海、热带雨林、沼泽、零度等温线以上的高山、高纬度极地圈等,都是潮湿地区;热带雨林低纬度地区的人长年累月淋雨并且居室潮湿。按照湿邪理论,这些地方的人不都得死绝?

外来水湿侵入人体?中医给定义一下,什么叫外来水湿?什么样的情况或者状态叫外来水湿?

中医湿热的定义一塌糊涂。难以想象,作为最重要医学术语的“湿热”一词,是如此的经不起推敲,如此混沌不堪。基于这种糊涂理论而得出来的“去热除湿”治疗方案能有什么意义?

二、湿热证成因的红与黑

1、湿热证成因的红派观点

红方观点认为,湿热证的形成有四个方面原因:

1).感受外邪2).饮食不节3).脾胃失健4).情志因素

2、湿热证成因的黑派观点

黑方观点认为:中医湿热证的成因都是胡说八道。依据是,首先,感受外邪这句话,不能成为任何病的成因,因为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第二,湿热既然是水湿侵入身体,与饮食不节有什么关系?第三,饮食不节是饮食不节,水湿侵入是水湿侵入,二者不能混淆;脾胃失健也与水湿侵入无关;第四,至于情志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等因素,更与水湿侵入无关,与湿邪热邪无关。

中医的湿热术语及湿热证就是胡说八道,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没有任何依据。至于中医所说的湿热症候,也许是饮食不节、脾胃失健或情志因素这些具体原因导致的,也许是别的原因导致的。症状存在,不假,但是成因绝对不会是感受外邪,湿邪侵入。其湿热学说绝对错误!

中医的湿热学说,逻辑上站不住脚;道理上不通。至于症状,也许存在,但成因各自不通,但与湿热无关。

祛除“湿热毒”,多喝水可以彻底排体内湿毒?

我们体内水的运化过程就像“烧开水”,水没开身体无法用,聚集在身体里成为“湿”;水烧开后变为水蒸气就能通行于身体上下、内外表里,真正滋养身体。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的人通常活力不足。肌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身体会比较低迷。

对策

保证睡眠时间,每天增加点体力消耗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运动少

出门坐车,上班坐在电脑前,没有体力消耗的身体代谢自然变慢,身体的运化能力随之降低,活力不足导致阳虚。

对策

运动生阳,尤其是能够让身体出汗的运动要把皮肤这扇"窗户"打开,借助运动产生的热量将湿气“蒸腾”出去。

3.办公室空调温度过低

由于夏季毛孔都是张开的,寒冷制造的一些寒湿会聚集在我们的身体里。

对策

把办公室空调的温度调节到25度以上,准备护腰和披肩,避免冷风侵袭身体。

4.肥甘油腻吃太多了

加之胃肠动力不足,就会阻塞经络成为能量垃圾。

对策

三餐从简甚至短期断食,多吃粗纤维,减少身体的运化负担。

5.便秘

最天然的排湿途径就是大小便,排出途径不畅会导致湿重。

对策

吃排湿食物,如薏米、红小豆、海带、紫菜等,绿豆汤也不错。

6.长期节食

不仅胖人,瘦人体内也可能有湿邪。如果你依靠节食维持身材,身体的“火力”很可能不旺,因为缺乏制造“火焰”的原材料。

对策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健康瘦。

7.水喝得太多

可能表现为眼袋或腿肿,口渴还可能是心火。大量喝水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水肿。

对策

喝水的时候要小口小杯,可以用蔬菜水果等补水。

8.迷恋冰激凌

冷食很可能是痘痘的来源,湿气过重是痘痘的原因之一,这时吃寒凉食物只能使脸上的“灾情”更严重。

对策

所有的湿气都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来化解,中医祛湿的方法可以是针灸、理疗、拔罐、刮痧和吃中药,上述这些活动最好在医院进行

5个角度查看是否“湿气重”

1.吃饭时,看食欲——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专家点评: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自检脾胃功能,就能发现你是否脾湿。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们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水液,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2.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专家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态。健康人平时可以养成定期观察自己舌象的习惯,对照一些中医舌诊的图片,就可以发现自己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3.感觉一下,你的体态

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专家点评: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4.如厕时,看大便——

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较软,而且大便完了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专家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样软硬适度的条形。而如果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的大便就是脾湿的表现,说明身体消化功能异常。体内湿气过重时,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带量多,也是湿气的显现。

5.工作时,看精神状态——

是否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关于中医除湿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