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亲试记,中药亲试记

发布时间:2023-11-27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中医亲试记,中药亲试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网上看中医有什么好的app?
  2. 中医的神奇谁见过?
  3. 中国现代史上的中医思想家有哪几位?
  4. 你遇到过你认为很神奇的中医大夫吗?

网上看中医有什么好的app?

对这个问题还真不太了解。可是不妨说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说一下现代医学,也就是所谓的西医的诊病方法。大家都了解,西医治病依重证据,依重检测结果。同样的病,在规范的大医院会获得差不多的疗效。

而中医讲究辯证施治。要望闻问切,而最重要的是中医师要试脉的,这也最能体现一个中医师的水平的。主流意识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一个中医院校的年青毕业生与一个名老中医同室坐诊,病人会选择谁,我想大家也会有自己的答案。而越老的中医就离电脑越远也是不争的事实。就连中医面诊都江河日下,你还指望中医app?

中医的神奇谁见过?

2009年我二伯得了尿毒症,在医院每周要做三次透析,医生私下说这个治不了的,后来找了一中医,(大约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看了看指甲,再看看脸。开了汤药内服和外洗,一个月就治好了,现在十几年了,我二伯现在还活着!而且人很健康。

中国现代史上的中医思想家有哪几位?

中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当然,是张仲景。

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为后世的中医创立了法则。

这本书有如下特点:

1、直面现象,直面事实,直面“象”本身,而不致力于构筑严密的理论体系,重事实,轻理论,是这一本书最大的特点。从整体来看,《伤寒杂病论》中,对脉证方药描述的比例远远大于解释,并不像后世医家一样,构筑“玄之又玄”的概念,而是直抵事实的本真。

2、在这部作品中,什么样的证候群,用什么方,怎么煎法。没有多少,推演的,自我揣度的,哲学化的东西。它的核心就是,就是如何用一个方,改善一组现象。所以其中的方药,历久弥新,经得起考验,也值得后人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

总的来说,他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开辟了中医“实证主义”流派的奠基之作。中医一直有两条路子,实证的路子,或者玄思的路子,后者迷离恍惚,陷进去后一生也走不出来。早期的经方派走的其实是实证的路子,所以后世才不断有人提出回到经方来,其实也是对沉醉于思辩的中医流弊的拨乱反正。

其次,金元四大家中,立主“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的张从正,他的思想很接近现代医学的观念,非常值得进一步挖掘。李东垣的“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护脾固本之说,也值得一观。

明清时期的吴又可作出《温疫论》,提出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中杂气中的疠气所致,提出了有创见性的病原体学说。之后的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等则打造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辩证论治体系。这个假说,虽然理论上并不完备,但是丰富了中医的方药和治法。

17世纪,日本的经方大师,吉益东洞,极力倡导实证亲试,极力反对虚言玄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几无涉及,主要凭借腹泻、方证,着眼凸现“方证对应”的学术主张。这个主张对后世的医家,例如汤本求真,胡希恕,大塚敬节,黄煌等影响极大。

20世纪的医家,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中医院,并且组织中西医汇通医社,传播学术,开放办学,打破了中医历代以师承传授医术的“各承家技”的传统,是后世中西医结合学派的启蒙家和奠基人。

20世纪后半叶,至今依然健在的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的江部洋一郎先生,汇通中西医学,以毕生之力探寻经方,以细致审因论治来取代分型论治,他对中医的阐述,是我现在见到的最善的版本。

由上可见,中医这一脉,是一门随着时代的发展,立足于实践,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的医学,决无盲目尊古,停滞不前之说。

你遇到过你认为很神奇的中医大夫吗?

我不但遇到过,甚至这位老中医还给我治过病。这位老中医姓彭,家就住在农村,是一位男中医。如果活着的话,如今将近100岁的高龄。

我小的时候身体很瘦弱,名下有小我刚好一岁的弟弟。到我三岁的时候,坐在火坑边烤火,母亲担心我坐不稳,就请人用稻草专门给我编了一个草凳子。母亲再怎样呵护我,也避免不了危险的发生;终于有一天,我独自坐在草凳上,在火坑旁边烤火时,不知怎的,身子软绵绵的就歪斜在火坑里了。待家里人发现时,我的右手腕关节处被火烧伤,至今还留下一块疤。

到了4岁的时候,我走路都走不稳,比我小一岁的弟弟成天活蹦乱跳的了,我还歪歪扭扭的学着走路。4岁了还要人背,谁把我背在他(她)们背上时,都会说我的脖颈子没有劲,脖子总是耷拉着歪在一边。整个身子蜷缩在背带里,大多数时间都蜗居在家里人的背上迷迷糊糊的过。

到了5岁时,我仍然没有力气行走,全家人才慌了神。父母亲把我带到当地的一所州直医院检查,这所医院在本地方很有名气的。可是,看遍了州医院的西医、中医,相关的科室都找遍了,最终检查不出是什么病。查不了病情,医生又不能开药方,无奈之下,我父母只有把我背回来。

后来,我父母才打听到隔我家近百来里路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姓彭的老中医。知道彭中医的人介绍,彭中医单用草草药给人治病,就救治过很多人的疑难杂症。父母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把我背到彭老中医处检查。

我5岁,身子虽然瘦弱,但大脑倒是很明白的。我记得当时的情景:彭中医有一双深邃的眼,50多岁的人了,头发依旧黝黑稠密。脸很和善,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下巴留有一撮黑毛。给我检查病时戴上一副老花镜,彭中医陡然间有点仙风道骨的模样了。

父母把我从背上放下来,大约歇息了半个钟头,彭中医就把我揣在他怀里。他先是端祥了我整张肉不厚实的脸,接着又抱着我软绵的身子在病床上展开,让我把瘦腿瘦手屈伸给他看。最后,彭中医又把我揣在他怀里,用他热乎乎的右手指,悄无声息的号着我左手腕关节处的脉搏。

此时,时间仿佛凝固了,周围一片静寂,仿佛连我柔弱的脉搏跳动声都能听到。大约10多分钟时,我偷偷用小眼角窥了彭中医一眼,他原先一副严肃的脸,在我余光里渐渐看出了彭中医有了笑意。彭中医的嘴角往两边一翘,浓眉往上一扬之际,对我的号脉检查结束。

这当口,我在彭中医的怀里,倒发现我父母亲双眉紧锁,神情愁肠百结,两张本还属于年轻的脸早已布满皱纹。我倒没有什么,坐在彭中医怀里时,去偷偷的瞅瞅这个,瞅瞅那个,忘了自己是个病人。

彭中医把我从他怀里放下来,他不用手写开药方,便来到他的药柜前,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的配药。彭中医捡药时的动作帅呆了,时而缓,时而急,尤如采药仙人在药海里游荡。片刻功夫,彭中医就把药配好了。接下来,就只知道我父亲数了钱,母亲又把我背在背上,彭中医慢悠悠的给我父母交待了一番之后,我在母亲温暖的背上迷迷糊糊地回到了家。

药味虽苦,散发的气味不好闻,但我从小听话,能按父母的吩咐保证按时服药。我服了彭中医开给我一个月的药后,神奇出现了——我不但能走,还能健步如飞了!我终于不用家里人背了,我终于能跑到田间地头与伙伴们一起玩游戏了。

在这几十年中,方圆几百里的土地上,我就仅仅遇上过这位彭中医。没有他,今天我或许是位残疾人,或许早已离开了人世。很可惜,彭中医在他81岁时生命殒落了。我虽然与彭中医非亲非故,但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他给的。在彭中医入土的前一天晚上,我火急火燎的从百来里路赶来,虔诚的在彭老中医灵堂前瞌了三个响头……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医亲试记和中药亲试记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