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书籍(中医药理学书籍)

发布时间:2023-11-27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医药学书籍的一些知识点,和中医药理学书籍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介绍古代医学的书籍有哪些啊
  2. 医药行业的书籍,有哪些值得看?
  3. 中医药学适合读什么书
  4. 中医中药必备工具书

介绍古代医学的书籍有哪些啊

一、《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二、《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四、《难经》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五、《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六、《诸病源候论》

证候学专著。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年)。为我国第一部论述各种疾病病因、病机和证候之专著。

全书分67门、1720候。卷1~27论内科诸病;卷28~30论五官科诸病;卷31~36论外伤科诸病;卷37~44论妇产科诸病;卷45~50论小儿科疾病。此书继《内经》、《难经》、仲景著作之后,使中医理论更为丰富。于病因方面尤多创见,使中医病因学说趋于系统、全面。

如对传染性疾病之认识,就明确指出“感其乖戾之气而发病”。又如山区多“瘿”病乃其民“饮沙水”之故;岭南“瘴气”系“杂毒因暖而生”等等。亦明显超出前人见解。于病理及病证方面之论述亦较精审,超越古人。

如消渴病每多发痈疖或水肿,这正是对糖尿病并发皮肤病及泌尿系统感染之最早描述。其对水肿一病,分述至详。于妇科则经产带下、妊娠、无子等类;外科则详述痈疽疔肿诸疮之理,证候及预防等;于创伤外科,则记载有难度较大之肠吻合及血管结扎术等。

在证候分类学上亦有较大发展,其别类分门系统而有条理,且征引典籍甚富,如《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所载近300种、5300多卷医书赖此书而保存。为研究隋以前医学成就重要文献

医药行业的书籍,有哪些值得看?

我是个东方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对中医也有很大的兴趣。这里说一下我认为的非常值得看的中医医药方面的重要书籍。

中医书籍当首推《黄帝内经》,这本书是战国先秦以前众多医学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说是中医的源头,后世医家几乎无不把这边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来研究。因为成书年代较早,古文现在的人很不容易学通,但是学通内经,对医者的医学治病水平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秦越人著的《难经》是围绕黄帝内经进行问难辨析的一本书,对学习内经有极大的帮助,也是必看的。

然后是《神农本草经》,这本书是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受医家重视的本草药物学著作,后世的医方几乎都是以本经为本,依理成方的。其价值超过大家所熟知的《本草纲目》。

接下来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原来宗族二百余人,后建安纪年以来,不到十年间,其宗族死亡的人数就有三分之二之多,而伤寒又十居其七,于是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伤害论》,其书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辨病辨证清晰,治疗效果显著,张仲景因之而成为医圣,所以后世医家无不推崇研习。现在也仍然是中医学院的必学的内容。

此外,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是药王毕其一生整理其所搜集到的医书典籍和疗效好的药方治法的汇编,而且书中还对医者从医习业提出了期望和职业准则。

与孙思邈同期的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也是非常著名的医方书。这三本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书。

再以后清朝的黄元御著有《四圣心源》阐述了他学习古圣医家著作后,医学参悟所得的“圆圈升降”理论。近代著名医家彭子益进一步发展成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两部书对医理,医治法则有独到的理解,而且让艰涩难懂的医学理论变得让人容易理解和记忆,为中医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历代也有很多其他著名的医家著作,有余力的情况下都很值得博览学习和参考。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医学书籍的一点浅薄的见解。您认为还有哪些书是非常的重要又被我遗漏的吗?欢迎留言共同讨论学习。

中医药学适合读什么书

中医药学,适合读的书有:课本四大基础《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课外书里面适合中医药学读的有:岳老的《岳美中论医集》,《伤寒论》必背,也要好好理解,《素问》也可以背,然后可以背背《温热经纬》里收集的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论》,伤寒温病一样重要,有时间读读《温病条辨》也行。

中医中药必备工具书

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在我们中华民族二干年的发展,繁衍过程中有不可埋没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中医药逐步重视,国民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步提高,有不少人开始自学中医中药,我给大家介绍学中医药的书籍是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好了,关于中医药学书籍和中医药理学书籍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