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医的湿热和中医的湿热化火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中医的湿热以及中医的湿热化火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建议患者在平常的时候多吃一些带苦味的蔬菜,生活要有规律,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甜味品,保持胃部良好的消化功能,平常的时候要注意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规律,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
热证、寒证、湿热及寒湿都是中医名词,这里面的“证”也是中医名词,不应写成“症”。“证”是指不同体质或受不同因素影响的人在患同一种疾病时,表现的症状不同,有表现为“热证”(平时身体健硕的人居多)、有是“寒证”(体虚,及老年人居多)、“湿热”(过食肥甘,体胖,看似壮实的人居多),“寒湿”(体弱虚胖怕冷的人居多)。中医治疗疾病是根据不同的“证”用不同的药方。所以高明的中医认“证”准,病效就佳。西医对疾病不是这样分类,但近些年来也发现患同一种病,可以有几类不同表现,并将此称为“表型”。
湿热、湿气重是什么关系?一张图就能看清:
怎么样?现在不止是知道直接是否湿气重,还知道自己是哪种湿了。那么湿热、湿寒又该怎么办呢?
既然题目说的湿热,那么小编我今天就重点说下湿热的改善方法
推荐两个改善湿热体质的小食疗偏方:
①马齿苋薏仁茶
去薏米仁、芡实、赤小豆、淡竹叶、马齿苋、槐米、绿茶各5g
加水煎服用,芡实可以健脾,薏米仁、赤小豆可祛湿,其他成分利于清热解毒。更合适用去改善湿热体质。芡实、薏米都是相对比较难煮烂的食物,可能达不到祛湿效果,可以选择袋泡茶成品,直接开水冲泡,更利于吸收些。看个人选择。
想重点说下马齿苋,两广的人应该听熟悉的,也有人用来炒菜的,改善湿热是非常管用的,所以马齿苋是这个配方的点睛之笔。
②砂仁粥
材料:粳米100克,砂仁3克。砂仁研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至粥烂粥稠,放入砂仁末,再煮1-2沸即成。
具有暖脾胃,化湿行气消胀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伴有大便溏稀,或者腹胀、恶心欲呕、口中粘腻或者妊娠呕吐的人群服用。
手抖,在中医属“颤证”,在中医经典文献中对应的病名大致有颤振、颤震、颤掉、颤症、颤抖、振摇、震掉、震抖、震栗、脑风、肝风、内风、风病、拘挛、拘病、掉眩、虚损、摇动、筋痹、振颤等几十种,病因较多,以内伤为主,尤以年老体衰多见,劳欲太过,醇酒厚味,药物所伤,情志郁怒等为颤震的重要病因,但也有外感成为病因者,如《医学纲目·颤振》所说:“此症多由风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
1、风阳内动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风胜则动。”肝属木,木盛则生风、生火,且肝主筋脉,故肝阳上亢化风,筋脉失于约束,发为颤证。或药物所伤,致使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肾水不能滋养肝木,筋脉失濡,木燥而生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神失主则筋不能自收持而生颤震。也有因情志郁怒伤肝,气机不畅,阳气内郁化热生风而成。
治当滋阴潜阳。
2、髓海不足
《赤水玄珠·颤振门》里说,“颤振者非寒噤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法则清上补下”。《张氏医通·诸风门·颤振》里说:“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肾主骨生髓,过劳则伤肾,肾虚则髓少,髓少则骨惫,骨惫则行颤。肝肾乙癸同源,若水不涵木,肝肾俱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久病或年迈肾亏精少,或年少禀赋不足,或七情内伤,凡应事太烦则伤神。精生气,气生神,神伤则精损气耗,脑髓不足,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成。
治当填精益髓。
3、痰瘀阻络
《济阳纲目·痫证·治颤振方》里说:“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守正位,致头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情志不遂的同时,若风火盛且伴有脾虚,脾不能行津液,故痰湿停聚。风痰相互搏结,阻滞经络筋脉,发为颤证。脾肾亏虚,水津运化失常而生痰,痰湿郁久而化热生风;也有因外感风湿热毒,邪留于心,伤及肺脾,心不主五脏,肺失通调,脾失转输,痰饮内生,积久生热,热极生风。风火痰热流窜于经络,困扰于神机,筋脉失司失控而成。或有痰湿之体,积年累月,阻滞气机,气不行血而瘀滞,痰瘀阻痹经脉,气血不运,肌肉筋脉失养而不能自主者为颤震。
治当豁痰熄风。
4、气血亏虚
四肢为脾之末,血虚而兼气虚,手之筋脉不得血之荣养而颤振,乃血虚风动。正如《医宗己任编》所说:“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气血化源不足,脾主四肢,土气不足,木气乘之,心主血脉,血脉不充,不能濡养筋脉,故而发颤。饮酒无度,嗜食生冷肥甘,或思虑伤脾,或药物所伤,致脾胃受损,中焦失于运化,水谷不能化生气血,则气虚血少,阳弱阴亏。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今阳弱阴亏,阳气不能上煦于头,阴精不能充养于脑,神机受累,筋脉肢体失司失控而生颤震。
治当补中益气。
综上所述,本病为脑髓及肝、脾、肾等脏腑受损,而引起筋脉肌肉失养和或失控而发生的病证,这是本病的主要病位和根本病机所在。
颤证多为原发性的,亦可继发于湿热病、中风、中毒、颅脑外伤等疾病。临床多呈缓慢进展加重,·有时病情可暂时停止进展,也有在数年内迅速发展至完全残废者,一般不能自动缓解,治疗较难,预后欠佳。
体质强盛,正气尚充,部分病人可痊愈,部分病例在一定程度上病情可得到控制。少数气血亏虚,肾阴亏损,虚风内动病人,经益气养血、育阴熄风治疗,也有一定好转。但若失治或调摄治疗不当,以致气血大亏,脏器虚损,则逐年加剧,出现各种并发症,难以治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