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药方(中药古药方)

发布时间:2023-11-2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医古药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中药古药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古中医处方中草药方剂计量单位手写原图是什么样
  2. 中医的经典书籍除了医理,方剂,药物之类还有哪些种类?
  3. 中医中所说的神奇的八大名方是那些
  4. 中医古方剂对现代心脏病的应用有哪些?

古中医处方中草药方剂计量单位手写原图是什么样

古代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计量单位是以钱为单位的,如人参俩钱、黄芪叁钱、等,这算现代的单位基本是1钱等于3克左右,现代的9克,也就相当于旧时的3钱。

中医的经典书籍除了医理,方剂,药物之类还有哪些种类?

1,《内经》,《难经》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机,经络,诊断,治则,刺灸等都有详尽论述。

2,《伤寒杂病论》,则创立了六经分类,指导诊疗伤寒杂病。

3,温病学,则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学说,指导诊疗温热病

中医中所说的神奇的八大名方是那些

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乌梅丸、阳和汤、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温胆汤。俗话说:“学医难,学中医尤难。”故元代著名医家正好古写了本书,名叫《此事难知》。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清代名医陈修园另写了本书,书名却叫《医学实在易》,这就说明,当您掌握了学习中医的诀窍,再难的事情也能变得容易起来。例如,中医的方剂多得难以计数,一本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载方一万六千八,《圣济总录》载方将近二万,明代《普济方》,广搜博采,载方更是惊人,竟达61139首,可是哪位医生能把这些方子哪怕都用上一次呢?真是“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而历史恰恰相反,有不少著名医生,是靠一二个方子声振四海的,如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就是靠一个补中益气汤树起了补土派之旗帜;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因善用熟地,被人颂称为“张熟地”。正是以上事实的启示,本书作者根据几十年的教学、临床体会,筛选出了八个最有效、最常用的方剂,即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乌梅丸、阳和汤、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温胆汤。作者认为,如果将这八个方子加减用活用神了,当个中级水平的中医师绝对绰绰有余,故将此书命名为《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

中医古方剂对现代心脏病的应用有哪些?

中医古方剂,历史悠久,有些“名方”历久弥新,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这里精选五个治疗心脏病的名方,管中窥豹,“一睹”古方剂的魅力。

一、炙甘草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历代医家应用本方后都有独到见解,评价如下。

补阴为主。清代柯琴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补血为主。清代医家唐容川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气血双补。金代医家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

【药味及特色】

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9味药组成。

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主治气虚血弱,症见脉结或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淡白或淡红,脉结代或细为主症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塞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还能抗缺氧。

二、瓜蒌薤白白酒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名家评价。《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薤白滑利通阳,瓜蒌润下通阴,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顺接,其津液必凝滞而为痰,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证见矣,脉紧沉迟为阳虚之验,故主以通阳”。

【药味及特色】

由瓜蒌实、薤白、白酒3味药组成。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功效。主治胸痹证。胸部闷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

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血管,抗缺氧,保护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脂质代谢和调整前列腺素及环核苷酸代谢平衡等作用。

三、苏合香丸

【来源及医家】

苏合香丸是著名的温通开窍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为温开剂的代表方,既是治疗寒闭证的常用方,又是治疗心腹疼痛属气滞寒凝的有效方。

看医家对苏合香丸的评价,帮我们了解此方。

清代医家张璐《本经逢原》:“苏合香,聚诸香之气而成,能透诸窍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凡山岚瘴湿之气,袭于经络,拘急弛缓不均者,非此不能除。”

清代医家吴仪洛《本草从新》:“今人滥用苏合丸,不知诸香走散真气,每见服之,轻病致重,重病致死,惟气体壮实者,庶可暂服一二丸,否则当深戒也。”

清代医家汪昂《本草备要》:“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

【药味及特色】

由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朱砂、诃黎勒、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龙脑、苏合香、乳香15味药组成。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阻,突然昏倒。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癔症性昏厥、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属于寒闭与寒凝气滞者。是抢救煤气中毒和心肌梗塞、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近代药理研究:方中含挥发油成分,是表达辛味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基础物质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强心,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脏。

【新扩展方及特点】

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苏冰滴丸都是由古代名方苏合香丸精简而成,现在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1、冠心苏合丸

主要成分:苏合香,冰片,乳香(制),檀香,土木香

功效:理气,宽胸,止痛之功效

应用:用于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疼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2、麝香保心丸

主要成分: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

功效:芳香温通、益气强心

应用: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3、苏冰滴丸

主要成分:苏合香脂、冰片

功效:芳香开窍,通脉止痛

应用: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具有上述症状的,能迅速缓解症状。

四、血府逐瘀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日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清代医家唐宗海《血证论》:“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药味及特色】

由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11味药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主治胸中血瘀。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唇暗或两目暗黑,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渐热,舌质暗红,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损伤,抗缺氧。

五、朱砂安神丸

【来源及医家】

元代李杲《医学发明》

【药味及特色】

由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5味药组成。

具有养血益气,镇惊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引起的心烦体倦,怔忡健忘,少眠多梦,心神不安等。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心肌炎、心脏期前收缩等证属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有催眠、抗惊厥、抗心律失常、解热、镇痛等作用。抗心律失常,能明显缩短其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减少其异常搏动次数。

请您阅后给我留下意见和建议,不胜感激!

我是一名中医高级讲师,你我在文章中“遇见”,期待下一次重逢。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