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肝是什么 中医的肝是什么官

发布时间:2023-11-19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的肝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的肝是什么官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何中医会讲“百病从肝治”?
  2. 中医讲的肝脏的功能,都包括哪些方面?
  3. 说文解字中对“肝”一字的解释为“肝,木藏也”,这里的“藏”是什么意思?
  4. 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肝类似,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脾类似,是翻译错了么?

为何中医会讲“百病从肝治”?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百病从肝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肝在人体中地位非常重要,具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行的作用,如果说心是推动血液的动力泵,肝就是血液运行的调节器,《黄帝内经》说“肝通于春气”,春季草木萌发,是四季的开始,冬季的尾声,冬季天气寒冷,当进入到春季时,寒气逐步减弱,地下的热量逐步的升发,寒属阴,微弱的阴寒是阴之末尾称为厥阴,而地下升发的阳气(少阳)逐渐转强就形成了自然界的风,脏腑与自然界相通达,肝被称为“厥阴风木之脏”。人体的阳气亦是从肝气的温升而开始上下循环,肝气条达,人体气血就会通畅,肝气郁结气血也会随之郁滞,相反其他脏腑失调导致气血郁滞也会影响到肝气的升发。中医认为肝是脏腑之气的起点,是原始之气发动的开始,例如怀孕初期就是厥阴肝气所营养。

妊娠养胎.始于厥阴者.是祖气生化之原也——《女科秘旨》

第二方面看百病从肝治说法不免有些夸张,中医辨证是抓住病证的主要矛盾,例如情绪不畅,总爱生气形成肝气郁结证,肝郁可导致肝气冲克脾胃引起脾虚问题,或者脾胃失调可导致肝气郁结升发不利,中医称为脾虚肝旺,辨证时注意脾虚与肝郁的侧重点,肝脾失调时调脾是关键,调肝是辅助,因为肝郁的问题容易损伤脾胃,就像是很多人生气后出现腹胀,打嗝就是肝气犯脾胃的表现,同时,脾是肝气温升的动力,木气升发起于脾土(就是草木都需要土地滋养),健脾就可调肝。

《金匮要略》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情绪不畅最易导致肝的气血失调生活中繁多的琐事难免影响心情,前几天,门诊接诊了一位女性患者,因为一点小事与老公发生争吵,自认为站在道理方的她,却没有得到老公的支持和共鸣,连续几天的愤怒情绪,便出现了胸闷气短,胃胀,后背痛,头痛失眠的症状,而且当月出现了月经提前,经量减少的问题。经专科医生给予胃镜,彩超和激素水平检查后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决定寻求中医看诊。实际上,症状因忿怒情绪而起,多半是因肝气条达升发被郁结所引发。肝主条达疏泄全身气血,情绪不畅,气血运行逆乱,肝的调节作用下降,就会出现气的郁滞,引起胀和痛的表现,由于肝的质地有储藏血液的,肝气不畅,血液分配失衡就导致了月经不调的问题,这位女性朋友是典型的肝气郁结引起的病证表现,治疗时以疏肝理气,调畅气血为主。这个病案是从肝论治的基本体现,情绪异常波动引起的气血失调比较常见,肝郁继发的胃肠道症状,内分泌失调表现,植物神经紊乱等问题,皆从疏肝调肝而治,可见百病从肝的说法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苟乘一时之忤,执一己之偏,则未有不悔于事后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其病善怒,毋论乖违谋虑,伤于拂郁,尤可言也——《古今医彻》

★肝气是脏腑气血运行的调节器,可引发其他脏腑的临床症状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互相配合制约,保持气血运行的平衡,肝气温升而成心火,肝属心之母,心火上炎却被肺气敛降而下温于肾,肾为水脏,来自心的阳气可使肾水温暖,肝木可继续升发,脾胃是五脏升降的枢纽,脾升是肝气温升的动力,胃降是肺气收敛的动力,这就是清代医学家黄元御先生的土生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肝气是升发力量的开始,一旦失调可影响他脏而引起诸多病证。清代初期的医学家张路玉曾治疗了位肝气失调的女性患者,根据病案记载患者是他的好友江礼科的二儿媳,春季发病(符合肝主春气),表现为头痛,发热(自觉身体热),腹痛,干咳,双手十指紫黑而痛,脉象弦细而数,来诊之前曾服用过行气止痛的药物,但是没有疗效。张先生认为这位患者是因情绪不畅所引发,头痛,发热是肝气升发不利,气郁化火的表现,火郁而上冲就出现了头痛,火郁在体内就表现为体热,肝气过剩横向冲克脾胃,引起腹痛,肝郁气滞后,气滞血瘀,血脉滞涩引起手指青紫疼痛,肝气纵向冲克肺气,肺气不利引起咳嗽,脉象似琴弦是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导致的脉道绷紧,脉细数是肝气郁结生热损伤肝血的表现。综合分析这是肝郁引起的其他脏腑共同失调的问题,调治时仍然以调肝为主,处以加味逍遥。这位患者调治三日后诸症痊愈。

此怀抱不舒,肝火郁干脾土而发热,热蒸于肺故咳;因肺本燥,故无痰;脾受木克,故腹痛;阳气不得发越,故头疼——《续名医类案》

★总结百病从肝并非所有的病证皆可调肝,肝气失调必须要有证可循,要从中医诊断的的方向给予支持。从积极的角度讲,肝的失调比较常见,临床上应该引起重视,患者朋友应当注意不良情绪对肝的影响,并加以注意。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医讲的肝脏的功能,都包括哪些方面?

中医讲的肝脏的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从肝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讲的肝在分泌和贮藏胆汁方面,与西医的肝胆基本相同。但在精神情志、主筋、藏血等方面,与西医的肝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脑、脊髓、植物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生殖等系统有关。

中医对肝的生理功能描述

肝主谋虑疏泄

《内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肝藏血,血舍魂。肝在志为怒。悲怒气逆则伤肝。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善恐。

肝主藏血

《内经》肝藏血,血舍魂。饮食入胃,散精于肝。

肝主爪筋

《内经》肝生筋,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者,其华在爪,其主在筋。

肝开窍于目

《内经》肝主目,肝气通于目,肝气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目得血则能视。

心、肝、脾、肺、肾的“五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内容。中医的脏腑名称与西医的脏器虽然相同,但是在生理、解剖、病理等方面的含义却有极大的差别。在西医理论中,哪个脏器出了问题就单独进行诊治,而中医“五脏”是一个生理、病理上的综合概念,注重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在诊治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文解字中对“肝”一字的解释为“肝,木藏也”,这里的“藏”是什么意思?

题主说「肝,木藏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我记得《說文》有这个字,为什么有答主说没有出处呢?把我吓一跳,我赶紧查阅了三个版本的《說文》古籍:

清初毛氏汲古阁刻初印本《說文》:

清段玉裁注解《說文》,经韵楼木刻本:

清阳湖孙氏平津馆刻本:

这句话确实出自《說文》,没有任何问题呀!而且题主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题主读书细心!

先说结论:「肝,木藏也」的「藏」等同于「臟」,也即「五脏」之「脏」的繁体字。

那为什么《說文》不用「臟」字呢?

因为许慎所处的东汉时代,「臟」字还没有造出来,翻遍整个《說文》是没有「臟」字的,「臟」字连篆文都没有,而《說文》的字头都是篆文,也是按照篆文部首检索的。下图是「臟」的几种字形:

「臟」最早见于宋代编纂的《广韵》和《集韵》,它们的解释都是一样的,

臟:腑也

《康熙字典》(同文书局版)的引《集韵》: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说得非常清楚:就是假借,也就是说借「藏」的音,表示「五脏六腑」之「脏」的意。

后来,为了防止产生歧义,就在「藏」的基础上造加「肉字旁」造「臟」字。

那么,也就是说「木藏也」即「木臟也」。「木臟」也就是消化器官肝脏。

「肝脏」为什么叫「木臟」呢?这就跟中医的基础理论【五行】有关。

【五行理论】几乎更中国历史一样古老,中国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左传》都有阐述,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将其系统理论化。

「五行」也即:「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的概念,不要具象的理解。中国古人认为五行和自然界以及人体都有对应的关系,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可以看出,「肝」与「心」、「脾」、「肺」、「肾」合称五脏。「五行」之「木」对应的正是「肝脏」,所以【肝脏】也叫【木脏】。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为:

【图和引文全部引自:王新华(2001),《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页120-129】

中医五行理论其实非常复杂,还有五行的「胜复制化、相乘相侮」、「母子相及」,都能把人绕晕。

我非中医专业,只很浅显的知道一点,再不敢多讲了,不然就是误导别人了。另外,头条上人才济济,有专门研究中医和易学的,不敢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

正所谓:跨行评论需要小心谨慎;瞎说胡扯容易被人打脸。

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肝类似,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脾类似,是翻译错了么?

楼主对中医理解还是在西医思维下。中医肝脾,不是一个器官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概念。某个器官只是系统一部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