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医认为哮喘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医认为哮喘以及中医认为哮喘是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哮喘一直是一种高发病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轻则呼吸困难,彻夜难眠,重则影响生命。前几天接诊一个哮喘的患者,是被家人扶着过来的。面色青暗,痛苦表情,大口呼吸,三凹征明显,讲话都不能完整诉述,做了体格检查,基层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做化验和拍片检查,患者家属交代,在几家医疗机构治疗都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西医还是中医?当然是先西医控制症状,救命为主;缓解期再考虑中医调理,预防复发,尽最大努力做到根治的目的。这就是中西医的不同之处,也是我学中西结合有用之处,思考问题结合了中西医,相对比较全面,双向兼顾。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后明显缓解,第二天复诊惊奇的发现跟正常人一样的。“我骄傲我自豪”借一句小品的台词。当然救一条命是一件开心的事。同时医生是普通人不是神仙,也不是万能的。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做了每个医生该做的事情而已。-----医疗路上我在努力!
今天浅谈一下小儿哮喘中医的治疗和调理。仅供参考,不可随意仿效,关系生命安全哦!
小儿哮喘又称小儿哮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症。以发作性哮喘,气喘,伴有咳嗽及痰声为特征。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其病因为吸入异常之物,或感染邪毒,以及气候,运动,精神,饮食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导致支气管痉挛而致哮喘发作。中医认为与遗传及后天失养,反复外感有关,导致肺脾肾三脏之气不足而发病。
临床代表处方
1.麻黄3g,葶苈子3g,苏子3g,莱菔子3g,白果3g,丹参3g,当归3g,杏仁2g,橘红2g,紫菀2g,半夏2g,甘草2g
功效:肃肺降气,理气化痰
主治:小儿哮喘
加减应用:热哮加生石膏,黄芩,桑白皮;寒哮加细辛,干姜,白芥子;脾肺气虚加黄芪,白术,五味子;肾虚加胡桃肉
组方机理:麻黄,葶苈子,苏子宣肺并用以肃肺气;白果敛肺平喘;丹参,当归活血化痰,凉血清热;杏仁,橘红,紫菀,半夏,甘草降气,消痰平喘。
2.生麻黄3g,生大黄1g,生姜1g,玄明粉6g,炒莱菔子6g,生牵牛子1g
功效:宣肺利气,清热化痰。
主治:小儿哮喘,(发作时煎服,缓解期可作丸散服用)
组方机理:方中麻黄直宣肺实又通肌腠经腧,全身水津通调而气流自通。麻黄,大黄合用,二者相伍可起升降相因,相反相成之效。以大黄之下,而制麻黄之过散;麻黄之发以制大黄之峻下,加玄明粉,在发作时煎服,上可助麻黄之宣肺祛痰,下可协大黄之导滞清热。莱菔子之“下气定喘,治痰消食”,哮喘之作,多为外感诱发,伍生姜一则可助内散水饮之效,二则可攘外宣风寒之力,三则可制硝黄二丑苦寒伤胃之弊,其功凿凿。
3.炙麻黄3g,地龙3g,炒白果3g,款冬花5g,黄芩5g,桑白皮5g,法半夏5g,杏仁5g,炒苏子5g,生石膏15g(先煎)
功效:敛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儿童哮喘
喘甚加葶苈子,海浮石;痰多加瓜蒌,胆南星
组方机理:炙麻黄发散肺邪;地龙清肺平喘;炒白果,款冬花,黄芩,桑白皮敛肺下气消;法半夏,杏仁,炒苏子燥湿降逆平喘;生石膏以肃肺热。
预防护理:1积极寻找造成过敏的因素。
2.要给提供小儿足够的营养,多吃些蔬菜,不要让小儿偏食,挑食。
3.要从小注意身体锻炼,每天都应到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
4.要注意孩子的冷暖,特别是季节变换与寒冷时,及时增减衣服,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5.家中要经常备一些药物,如止喘药:氨茶碱,优喘平或气雾剂喘安宁等,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可随时使用。
亲,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在收藏点赞转发的同时,还请别忘了多多关注,谢谢!
是民营。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又名成都中医肺科医院[1])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东路29号,是一家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特色的中医综合医院,是成都市医保定点医院。
凡因肺管宿痰内伏,再外感风寒湿热,饮食酸咸腥辛,恼怒气逆,劳累乏力,触动伏痰,痰气阻滞,闭塞气道,症见发作性呼吸气促,喉间有哮鸣声者,称为哮病。
哮与喘常合为一病论述,名为哮喘。实际两者判然有别。陈文治说:“哮者,喉中气促如曳锯之有声,非若喘以气息言也。”明确地指出哮病、喘病的区别。
哮病在我国医学文献里尚有咳嗽上气、呷嗽及喘哮、哮吼、冷哮、热哮、盐哮、酒哮、醋哮、水哮、风痰哮、花粉哮、年久哮等名称。哮病常反复发作,经年累月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损害劳动力。因此积极开展防治研究工作,有深远的意义。
哮病最早见于金元·朱丹溪的论述,说:“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又曰“凡久喘之症,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丹溪心法》哮喘)。认为哮病的产生是痰的危害,并提出哮病的防治提纲,对正确认识哮病做了积极的贡献,但仍统称其为哮喘。明以后只称哮病,明确与喘证分而论述。如李健斋说:“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又虞抟也说:“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朱丹溪以前,我国医学文献就有较为明晰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别论》曰:“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逆调论》已认识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其中所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即今所谓哮鸣音,更与哮病相似。
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虽未立哮病之名,但对哮病的证候特征论述极为深刻。如“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及“使人喘鸣”“喘息有音”,并提出用射干麻黄汤来治疗。
晋·皇甫谧已有“咳逆上气,咽喉呜喝喘息,扶突主之”(《针灸甲乙经》,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之述。除取扶突之外,又加太溪、大钟、膻中、俞府、太渊等穴,说明针灸治哮病早有应用。
隋·巢元方称其为呷嗽。其论曰:“呷嗽者,犹是咳嗽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喉咽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诸病源候论》十四卷呷嗽候)。此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此有学者提出哮病是在呷嗽的基础上变化来的。最具代表者是清·沈金鳌。说:“呷者口开,呀者口闭。开口闭口,俱有声音。呀呷二音,合成哮字,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呀呷作声……”(《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
明清,除确立哮病外,对哮病产生机制、诱发因素的阐述已清楚备至。如明·王肯堂明确认识到哮病反复发作的道理是:“胸中未尽之痰,复与新味相结,哮必更作”(《证治准绳》第二册·诸气门)。清·沈金鳌则说:“哮之一症……大都感于幼稚之时,客犯盐醋,渗透气脘,一遇风寒,便窒塞道路,气息急促,故多发于初冬”(同前)。稍后的林佩琴对症候诱因认识更为清楚。其论曰:“哮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喉若拽锯,甚至喘咳不能卧息,症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初失表散,邪留肺络,宿根积久,随感辄发,或贪凉露卧,嗜甜咸,胶痰与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热壅气逆,故声粗为哮。”同时还提出“热哮”“寒哮”“盐哮”“糖哮”等名称。
【病因病机】
(一)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吸入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聚,痰浊内蕴。
(二)饮食不当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因进食海膻鱼蟹虾等发物,以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对不同食物致病的敏感性亦有区别,古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醋哮”等名。
(三)体虚病后素体不强;或病后体弱,肺脾肾等脏腑机能失调。肺虚则气不化津,痰浊内蕴;脾虚则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则摄纳失常,水泛为痰;或虚火灼津成痰,上干于肺,均可致肺的宣发肃降失常。
(四)情志所伤愤怒忧思不断,气机郁满,化生痰浊,痰随气动,聚于肺系,发为哮病。
哮病发作期的病机变化为“伏痰”,遇新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差异,又有寒哮、热哮之分。哮因寒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因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以热化,属痰热为患,则表现为热哮。或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来,则为寒包火证。寒痰内郁化热,亦可由寒哮转化为热哮。
若哮病反复发作,寒痰伤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器虚弱之候。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阳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生痰,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由于三脏之间的交互影响,可合而同病,表现肺、脾、肾气虚及阳虚,或肺肾阴虚。严重者因肺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打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二)鉴别诊断
1.喘病哮病与喘病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喘以气息言,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主要特征;哮以声响言,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临床特征。哮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证并发于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2.支饮支饮虽然也有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多系部分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咳和喘重于哮鸣,与哮病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哮吼声重而咳轻,或不咳,两者有显著的不同。
【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寒哮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痰白清稀多泡沫,面色晦滞,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浮紧。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麻黄、甘草各10g,北杏仁、乌梢蛇各18g,地龙、僵蚕各15g,蜈蚣3条,干姜、法夏各12g,细辛6g,紫花杜鹃30g。水煎服,每日1剂。
2.热哮哮证发作症状加痰黄或白而黏浊稠最,面赤汗出,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麻黄、甘草各10g,生石膏、鱼腥草各30g,北杏仁、乌梢蛇各18g,地龙、僵蚕各15g,瓜蒌仁12g,蜈蚣3条。水煎服,每日1剂。
3.阳气暴脱哮喘发作严重,面色青紫,汗出如神,神气祛倦,肉??筋惕,二便失禁,四肢厥冷。舌色青黯,苔白滑,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脱。方药:四逆汤加人参。对顽固性哮喘造成激素依赖者,可用中药补肾法。方药:菟丝子、巴戟天、杜仲、枸杞子、山萸肉、鹿角胶各15~20g,熟地、山药各20g,附片10g,苏子、炙麻黄、款冬花各10~15g。结合寒热性质则随证加减,每日1剂。
(二)缓解期
1.肺气虚易感冒,时咳,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肺益气。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20g,白术10g,防风6g,党参、百合各15g,甘草3g。
2.脾肺气虚咳嗽气短,痰液清稀,同色?白,自汗畏风,食少,纳呆,便溏,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濡溺。治宜健脾益气。方药:六君子汤加味。黄芪20g,党参、黄精、扁豆各15g,白术、陈皮、半夏各10g,茯苓12g,桂枝6g,甘草3g。
3.肺肾两虚咳嗽短气,自汗畏风,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淡,尺脉弱。治宜肺肾双补。方药:温阳片加减。黄芪20g,党参、生熟地、淮山、仙灵脾、菟丝子、核桃肉各15g,熟附子6g,补骨脂、陈皮各10g,甘草3g。也可用紫河车(烘干研末装胶囊),日服1.2g。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1.定喘丸每次3~6g,每日2次。用于治咳嗽哮喘,胸满气逆,喉中痰鸣等症。
2.定喘膏外用,每次1张,敷贴肺俞。用于治寒喘为病。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膈痞,气喘痰鸣等症。
3.芸香草油气雾剂哮喘发作时吸入。用于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4.鲜竹沥每次15~30ml,每日1~3次;小儿1次5~10ml。用于治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等症。
5.橘红丸每次1丸,重者每次2丸,每日2次。用于治肺热咳嗽,哮喘,咯痰黏黄量多,心中烦闷急躁等症。
6.热参片每次1~2片,每日2次。用于治脾肾阳虚,肺寒留饮所致之咳嗽,胸满喘逆,痰质稀有泡沫等症。
7.哮喘丸每次1丸,每日1~2次。用于治哮喘,老人久咳,喘卧不宁等症。
(二)单方验方
1.五味子250g,加水煎半小时,冷却,放入10个鸡蛋浸泡,10日后,每晨取1个,糖水或热黄酒冲服。
2.麻黄、五味子、甘草各30g,研细末,分作30包,每日2次,每次1包。适用于寒喘实证。
3.紫衣胡桃肉10个,每晚临睡前缓嚼,用淡盐水送服。适用于虚喘。
4.地龙研粉,装胶囊吞服,每日3~6g,每日3次。适用于热喘实证。
5.紫河车粉1.5g,每日2~3次,开水送服。适用于虚喘。
6.人参1.5g,蛤蚧1对(炙),苦杏仁30g,川贝母60g,紫河车30g,并研细末,每次服3g,1日2~3次。
7.人参6g,胡桃肉4枚(去壳不去皮),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适用于虚喘。
8.葶苈子研末入胶囊,每次3g,每日3次。用于热喘痰多者。
(三)针灸
1.实喘者宜针,常用穴位有大椎、膻中、身柱、肺俞、曲池、合谷等;虚喘者,宜灸,常用气海、关元、神厥、肾俞、三阴交、命门等。
2.痰多不易咯出者针刺足三里、丰隆、天突穴;喘甚者针刺肺俞、定喘、天突、膻中穴。
3.穴位埋线选取定喘、大椎、肺俞、厥阴俞、中府、尺泽等穴,埋置羊肠线,每20~30日1次,连续数次。
4.穴位割治穴位可选大小鱼际之间,中指间根、膻中、肺俞等。
5.拔罐疗法选肺俞双侧,定喘穴进行拔罐,每次10~20min,对风寒型喘证较好。
【预防与调护】
1.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诱发。
2.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
3.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肥腻、辛辣、海腥等物,如酒、鱼、虾、肥肉、浓茶等。
4.有吸烟嗜好者,应坚决戒烟。
5.已婚者当节欲,尽量减少房事。
6.防止过度疲劳和情志刺激。
7.平时可长期服用扶正固本中药,以减少发作次数。
8.参加适当体育锻炼,逐步增强体质。
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根治哮喘,中医方法治疗哮喘的原则也是以控制病情为主的。但是中医治疗哮喘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中医认为,哮喘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多因痰饮内伏,风寒袭肺,痰湿壅阻,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哮喘日久,肾气虚衰,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表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医认为哮喘和中医认为哮喘是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