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医术语的问题,以及和中医术语词典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药取名很有讲究,里面蕴含了色彩,功效,采收季节,形态特点,历史源流等多方面的内容。很多中药名字听起来很美,而且很有内涵,用来做名字也是不落俗世。
紫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白色是最纯洁的颜色
《仙剑》中的主角的名字也是运用中药来命名,看看都有那些吧!
豆蔻年华,桔梗,辛夷,茯苓,连翘温文尔雅的淑女们,这些名字适合你吗?
君子如兰,秉性当如厚朴,志向当远
佩兰、泽兰、远志、厚朴、杜仲、甘草
你们喜欢这些名字吗?
药有药性,人有品性;
君子如玉,淑女如水。
中医所说的湿气是什么呢?
湿气,是中医的一个名词。
中医的东西都很抽象,所以不好学,因为中医很多都是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名确作用,和特点的。
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春季多风,夏季多火热,秋季多燥,冬季多寒,长夏多湿。
这风寒暑湿燥火是正常的天气,叫六气。可是当这六气太过或不及造成人体因此而患上疾病后,叫六淫。
中国的先人们就是观察自然界中这六气,然后用取类比象方法,而总结出六淫的特点。
比如风,为春季主气,四季都有,而且什么风都有,你看有东南西北风。风还有速度,人们观察到这些,所以就总结出风的特点,因为风四季都可以有,而寒热暑湿都是有固定的季节,风邪伤人常挟杂寒热暑湿,因此就说风为百病之长,因为风可以跑,而且什么风都有,就说风性善行,而数变,因为风不可能静止,就说风性善动。
因此当人们发现,有的人起的疹子,这一片,那一片,一会又没有了,如同风一样神出鬼没一样,这正符合了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现象,就认为是受风引起的。
也就是当人体出现了什么症状,看症状的特性是什么,就归属于谁。
三伏天,就是桑拿天,三伏天是长夏,中医认为是湿为长夏主气,三伏天,身上粘粘的,热热的,如同在大蒸笼里一样。
空气中湿度很大,一不注意通风,很多东西都容易发霉。
其实就是因为夏天雨水多,而天气太热,日光暴晒水,使空气中含水量增多造成的湿气过多。因为热所以是粘的。
湿源于水,所以湿就有水的一部分特性。
水往低处流,水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性重浊趋下,湿源于水,水性本寒,所以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为三伏天的粘,所以说湿性粘腻。因为这个粘,易阻气的循环,就说湿易阻碍气机。
中国先人们总结湿的特性就是,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趋下,粘腻,阻碍气机。
所以当人体出现了这些特性的症状或东西时就认为湿气过多造成的。
比如粘痰,是不是粘稠的水啊。
比如大便有的粘在马桶上就是冲不掉。
比如有的人腿酸重的抬都很费力。
比如有的人脑袋同样重的像有什么东西裹在头上一样。
这些就是湿的特性。但湿又分寒湿,湿热。
三伏天是湿热。还有一种天气,当下雾的时候,初在雾气中行走什么事也没有,可当过一段时间,身上就湿了,这就湿的另一种,寒湿。
所以人体内的湿也分湿热和寒湿。
这就是中医的取类比象,不好学,不好理解,因为人体内不可能出现风,不可能出现火,真出了火那不就火化了吗?
但是中国的先人们总结出的是这些东西的特点,火的热,寒的冷,燥的干。
所以学中医要善于观察大自然,不要在书本上死学,那样也不好理解。
好了不白话了,欢迎大家点赞加关注。
中医药词典(收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证名,辨证,方剂,医史,医籍等相关医学词汇及其详细解释!中医名词词典总共包括十二个大类,二十多个小类,收录了将近3000条中医术语,是学习中医,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基石。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10月16日颁布,将中医名词进行了国际统一。《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收录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词条。中医方剂词典包括近2000条数据,主要内容为方剂名、处方、制法、性状、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储藏、摘录等。
《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是一部查检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的综合性工具书,共收载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诊断、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含骨伤科学基础、筋伤学、正骨学、骨病学)、针炙学、推拿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症学等学科的常用名词术语共5701条。
OK,关于中医术语和中医术语词典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