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台湾林两传中医正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台湾林两传医生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正骨其实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技术。易学:在于技术手段简单和手法少,颈胸腰胯膝足手肘手也就十来个手法。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些手法。三天也就能学个七七八八,一两个月也就能熟练。难精:对疾病的认知是须要大量的知识,这是一直学的。对手法和治疗分寸的把握这些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上面,而且还要时时用心,时时思考,时时试验,时时观察,时时总结。这些最难。当然手法培训很多,但能说清楚,做明白以人人拙见:北京的谭燚飞老师,台湾的林两传老师,香港的周森老师。这些老师都有共同点手法很轻揉,诊断很精确,疗效能重复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医获得世卫组织认可?想多了。中医在中国连主流医学都算不上,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系统就被认可啦?想多了。
ICD与传统医学病症模块ICD是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的英文缩写。ICD是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方法来表示的疾病分类系统。
目前全世界正在使用的是第十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通称为ICD-10。新版本ICD-11定于2019年3月1日起,各医疗机构全面使用。
ICD分类原理:依据疾病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进行记录,诊断和治疗。
联合国卫生组织要求成员国执行ICD标准,以便记录死因、疾病、伤害、症状、就诊原因、疾病外部原因等信息。ICD的执行,会加强全球医疗同行之间参照共同的疾病名称来会诊、治疗和记录信息,是全球医疗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ICD-11第一次把传统医学病症模块加了进去,列为分类系统的第二十六章,共有472种疾病。
传统医学病症模块与主流医学ICD-11新增加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
472种传统医学病症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可以使WHO第一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测量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质量、结果及费用,并可以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也就是说,传统医学病症模块仅仅是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并与主流医学进行比对研究。
中医切莫表错情,会错意,切莫高枕无忧,万事大吉ICD-11专门开辟一个补充分类章节,将472传统医学病症记录在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一是传统医学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普遍使用;二是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测量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质量、结果及费用,并可以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也就是说,考虑到传统医学的影响,WHO对其进行统计,并与主流医学进行对比。意味着,传统医学并不是主流医学。这需要中医人对此有格外清醒的认识才行。切莫表错情,会错意,以为中医药从此可以步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殿堂,成为主流医学。
同时,传统医学病症入ICD-11,意味着在诊治疾病和用药上,必须严格按照ICD-11的分类标准,对疾病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进行标准化记录。这对于习惯了马马虎虎的中医诊治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负担。中医药能否经得起这种标准化要求的考验,还很难说。
中医阴阳五行气机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认知格格不入。这决定了中医药很难有发展和创新。传统疾病病症进入ICD-11并不意味着中医药从此进了保险箱,并无意味着中医药已经晋升为主流医学。中医人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表错情,会错意,不但对中医药没有帮助,还会对其造成更大的伤害。
1、中医的发展远比西医要早。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这要比西医好早上千年。
2、中医的内涵远比西医要丰富,经验更丰富。中医早在先秦时期,就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中医名家辈出,东汉时期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阴阳)的认识总结了"八法",并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写下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成为中医的经典,后世称之为“医圣”。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辩证治疗,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表现出当时中医在药学上的发展成就。这些都远超当时西医的发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医的对疾病的认识远比西医要精要深。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而同时期的西方,还是对人体的认识不清楚,治疗上还使用原始的放血疗法。
4、中医的优势。中医在治疗慢性病和老年疾病,功能性疾病,妇科疾病,疑难杂症等多种疾病上,相比与西医,有很大的优势!
记得,有次和几个朋友聚会,吃饭之前,有位新来的朋友,得知我在中医医院上班,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主动伸出手来,对我说:“麻烦您给我把把脉,看看我到底有什么毛病?”我看着他的脸说:“不用把脉,我也能说出你身体存在的问题,你信不?”这位朋友一付不相信的神色说:“哦?那你说说看。”我看着他的脸说:“你肾不好,有尿频,尿无力的症状,心脏也有问题,主要是心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而且你还有糖尿病。”
这位朋友一脸的惊愕,说:“你又没把我脉,你怎么就能知道我有这些毛病的?”
我看着他说:“很简单啊,通过中医四诊里的望诊知道的啊。”
“我听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你也太厉害了。”
“厉害什么啊,只不过是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一个基本功而已。象判断你肾不好,我是从你两眼角和耳朵上判断出来的,心脏看的是你的眼睛、嘴唇和印堂部位,糖尿病也是从你两眼角及耳朵上看出来的。而要真正准确诊断疾病,必须要做到四诊合参。”
那么,中医望诊都望什么呢?
一、步骤:
1、先全身——分部;上——下,头——足。
二、内容简介:
1、望神:2、望色:通过面部色诊,可判断气血的盛衰;识别病邪的性质;确定疾病的位置。气色又称色与泽。色与泽的分别:色属阴,主血,能反映血液的盈亏;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的盛衰。
3、望形态:
(1)扁平胸——肺肾阴虚或气阴两虚。
(2)桶状胸——肺肾虚损、伏饮积痰。
(3)鸡胸——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4)龟背:先天不足,或后天调理失宜。
(5)腹部膨隆:肝气郁滞、水肿病、积聚。
(6)O.X形腿(膝内翻、膝外翻):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
(7)背曲肩随:心肺精气衰败。等等。
4、望姿态。5、望颈项:6、望头发:7、望目,8、望耳,9、望鼻,10、望唇,11、望齿与龈,12、望咽喉,13、望两阴,14、望络脉,15、望排出物与分泌物,16、望舌。
(注)有需要和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可加关注,我将具体的内容发给你。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台湾林两传中医正骨和台湾林两传医生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