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医配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医配穴以及中医搭配表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如果我说记中医穴位名真的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你必定不信,没关系,看完本文,让你既不用背歌诀,也不用写卡片,不但能记住穴位名,还能记住穴位的作用,但方法介绍需要一点文字,友友们需要一点点耐心,保证全程既轻松又愉快。
小孩记穴位靠背诵歌诀,因为小孩阶段记忆力好,理解力不好,小时候记住,长大了能回忆起来,是最好的传承办法,但是大人呢?思维已经成熟,理解力也十分丰满了,因此再去背诵歌诀,那真的是自贬智商,自欺欺人。
因此大人记中医穴位,需要一步到位,既要了解穴位的位置,又要了解穴位的作用,这样记住了才有用,不然就是浪费生命了。因此在讲如何最好的方法记住穴位之前,你须要明白穴位的来源。
记得西方人曾研究我们国家的经络学,采取解剖的方法,结果一无所获,可实实在在的效果又让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东西真实存在。所以他们除了顶礼膜拜,就剩下五体投地了。但作为这种先进文明的后人,为往圣继绝学是我们华夏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人体为啥要有经络和穴位呢?这就需要理解华夏文明的精髓四个字“天人相应”了,就是天地之间任何一种现象,在人体内都是有相应的特征去对应的,由于这里主要讲穴位的记忆,这个天人相应暂粗浅一提:
天空对应肺,土地对应脾,血脉对应江河,经脉呢?重点哟,对应大地上所有的空隙!也就是说,所有有空气的地方都是经络所在,但你或许要问,大地上有空隙的地方到处都是,但人体的经络为什么是有线路的呢?
这个问题要划重点,这时你能不能理解经络学的关键所在!
因为人体经络对应的空隙,是自然界里仅在空气流动的时候那个路线。自然界里风是由静止的时候,静止的地点,因此,自然界的风动,往往是由规律的,风会沿着山川加速,会随着水流推动,也会在经过孔隙的时候加速。这些风动有速的路线,节点,就是人身上的穴位和经络了。
到此,中医穴位第一步的基础大概讲完,如果不明白,停下来把这个关节相通,只有想通了,想不通的评论区提问,我看到会解答,下一步才能顺水推舟,把穴位自然地印在你的脑海深处。
穴位的由来:
我记得有人把穴位理解为存储经气的池塘,这么说对,也不对,穴位其实最好的理解是关节,也就是关键,就是经络气在此处有很明显特征的地方。这里又是一个知识点哟。
我们之所以能操作穴位,就是因为我们能在穴位的地方利用好经络之气。需要打个比方,比如道路上有些事故易发地,于是人们在那里做好标记,然后做好防护,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友友们到这里如果明白的话,穴位知识你至少明白了一半,接下来只是可能的只是鱼,而并非渔了。
穴位名的命名规则:
古人给穴位命名都是十分严谨的,一个字,一个词,都代表了上面提到的穴位上运行的经气的特征。其实我觉得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还是很迷糊的,因为关键的经络运行路线没讲。
上面提到的肺对应自然界中的天空,而在中医中有一句话叫做肺朝百脉,也就是说,肺是所有经脉之气运行的动力。就好像一台鼓风机。很多人理解为经脉中的气就是肺气,其实不对的,你看自然,空气中流动的除了空气还有啥?
对,就是水汽,这个水汽对应人体,才是营养物质,才是水谷精微的溶解质。也就是说,肺提供动力,水提供溶解,才能把从脾胃吸收食物而来的水谷营养输布到全身。
穴位命名就是这些营养物质输送的特征,就好像快递路线上的那些总站,分站一样。
任督脉:
有人说经脉的起始点是哪个穴位,那我就反问,自然界中,你能找到空气流动的起始点吗?
答案是不能,但是,空气流动是有几个大规律的,什么规律呢?高压流向低压。在人体呢,经气也是高势能的流向低势能的。这点等下说,这个大规律反应在我们的陆地上,是不是西南海洋转运水汽到西北落下这个规律呢?这就是任督脉的运行规律,它代表了人总体经气的流动趋势和动力,但记住,它不是经气的汇总哟。很多人理解说,是不是所有经脉的气都流向任督呢?不是。
所以如果你这两个经脉很通畅,那么只是证明你的正气依然很强,有人玩气功,就玩这两个经脉,称之为小周天,其实我告诉你,最终自食恶果。
知道了任督的由来,再看它的具体穴位名,你想不记住都难。
这个循环圈第一个穴位,长强:对应海洋,海洋有啥特征呢?广博无边,恒久存在,但长强并非对应海水,而是整个海洋的形状特征,是承载海水的根基。这里越阔大,代表你的基础越好,天赋越高。更多的评论区讨论,因为我感觉头条不允许没证的说太多。
第二个穴位,腰俞,这个就对应海洋了,但又不是对应海洋,而是对应海洋那部分转化蒸腾之气的热力,在人体来说,它是你一身气力的最原始点,如果这里不通,对应自然,就好像给大海洋加了个锅盖,营养物质会没了溶剂,土地干涸,树木枯死,在人来说,就是全身无力了。
第三个穴位:阳关:它就是海洋上蒸汽上升的那条路线,水蒸气到这里的时候,要分岔了哟。一部分化为云彩,一部分溶解在空气中,化为云彩的就是对应足太阳膀胱经,溶解在空气中的还是督脉大通道。这个过程是吸热的,友友说是不是,那么在人体上,我们的督脉就应该是寒凉的,如果哪天你的后背发热,那就代表你身体已经出现初步症状了。具体的症状如果要说,感觉要费很多文字。但与本主题无关,有兴趣的友友可以评论区提问。
第四个穴位:命门,水湿之气开始向西北陆地迁移,夜晚则变成露水,濡养草木,这个濡养草木的过程就叫做命门,命门连着两肾,你们去看肾经当令的时辰是不是傍晚后落露的时候呢?这个露水对自然的重要,比雨水重要多了。雨水只是偶然的,露水却是一直存在的,它才是关系草木性命的关键。水蒸气变为水的时候是吸热还是放热呢?缓慢放热,所以中医的命门之火,就是这么来的!它是消化水谷的源动力!那么对应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友友们自己对应自然。
第五个穴位,悬枢:这个在身上的位置很好理解,就是脊椎上肋骨之下的第一节,像个挂起来的枢纽一样,我们双脚不动,左右转身的时候,就这个悬枢在动,这个对应自然界,就是气流的岔路口,地形的岔路口等,如果岔路口不通,某个地方的水湿之气就难以到达,那么就会显得干旱,这个可以参照我们西北的沙漠,西边被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洋流,东边则被祁连山,昆仑山等挡住。所以自然就土壤得不到濡润。解决方法就是,推到祁连山,但这个难度太大了。所以~~
第六个穴位,脊中:这个穴位是个标志穴位,也是个检验穴位,怎么说呢,其实这个穴位在自然界中的体现就是路途到了一半,此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西北来的冷气,遇到高山高原阻隔,沿途已经降了很多雨水了。因此此时,水湿之气含量已经略微减少了,在物理上,地势徒然升高,能不能冲过去,就看这一关,因此这一穴位最主要的作用是监测,如果你一身的经气强,也就是水蒸气代谢旺盛,那么这一关冲过之后,在脉象上,内经力说,如弹石者,谓之大过,如果不足的话,脉象就数而细。神气的强弱可在这个穴位反应,在自然界,这个穴位应该在蓝田一带,山脉下玉石富足,气流在这里徒然变小,变快。因此这里是很脆弱的,友友们可要注意哟!
第七个穴位,中枢,这个穴位和上边的脊中差不多,古籍中貌似没这个穴位,这个穴位就要牵扯到水谷精微之气了,这个穴位的里面,刚好是脾胃所在,古书中这么记载:
水谷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行其津液,乃化为血,以奉生身。又曰:营气出于中焦。中焦即腐化水谷之地也。中焦生血,化为两途,其从腹右注于冲脉者为血海,其血静而不动,即天癸也。其从腹左乳下随宗气走于二十八脉者为营血,此则动而不止者也
中枢,中焦之枢纽,水谷气中的清轻之气和水湿之气一起,开始流散四布,主要的路线还是督脉继续往头上。
第八个穴位:筋缩,我们人如果咳嗽的时候,你感觉后背身体最紧的那个点,就是筋缩,这个穴位是肝气输送营养的穴位,要理解它,一样要从自然界中寻找答案,在自然界中,从大海到西北的路,同样是从西北到大海的路,因此水湿之气可以西北进,同样的冷燥之气也可以从西北往东南进,两种气在这里交汇,如果冷气胜,大地上的树木就会凋敝,暖气胜,大地上的树木就会茂盛,在不同季节,胜利的气是不同的,而这个点,就是监测这种冷暖交流的,它名字叫做筋缩,除了上面提到的咳嗽,其实你应该还有个感觉,就是咳嗽的时候牵扯的部位,直达那个禁闭词(),如果你知道举一反三的话,在这个禁闭词上出的问题,都可以看筋缩这个穴位,前头说道过天人对应,树木大概对应肝脏,因此,树木遇冷凋零,肝脏之气也会衰败,肝脏之气衰败,人的手啊,脚啊,就会蜷缩起来,你看你冷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更多的知识可以在评论区问。
文有点长了,不知道能不能过审。先说这么多,穴位的名字,一定要结合它的用处去记忆,这样不仅仅是记住了穴位名,你同样还能通晓它的用法,就没必要去查字典一样去记忆某某穴,某某用处了。希望可以过审,更多知识,评论区讨论。上面提到的8个穴位,其实还是言不尽意的,但和记住穴位的主题还是切题的。友友们觉得有收获就给个赞。觉得有异议,欢迎指教,一起学习,一起分享。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
中医常采用药物及针灸进行治疗带状疱疹,药物治疗又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
带状疱疹相当于中医的“蛇串疮”、“缠腰火丹”、“抱头火丹”等疾病,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等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如下:
一、内服药物
1.肝经郁热证:皮损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患者多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黄数。治疗时,应以清泻肝火、解毒止痛为主,多选用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延胡索等药物。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疼痛不显,患者多伴有口不渴,食少腹胀,舌淡苔白,脉沉缓或滑。治疗时,应以健脾利湿、解毒止痛为主,多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皮损减轻或消失后局部仍疼痛不止,常放射至周围部位,患者常痛不可忍,坐卧不安,舌黯苔白,脉弦细。治疗时,应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多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外用药物
1.带状疱疹初起时可选用二味拔毒散、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剂等药物外用,也可将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
2.水疱破溃后可外用黄连膏、四黄膏、青黛膏等,出现坏死者可选用九一丹、海浮散等。
三、针灸
1.选穴:主穴选取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及皮损周围部位;可根据病证随证配穴。
2.操作:消毒后,疱疹局部沿经络走行平刺,余穴常规针刺,每次留针30分钟。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脑病)科副主任医师袁盈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OK,关于中医配穴和中医搭配表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