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症大全,中医病症大全图

发布时间:2023-11-07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病症大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病症大全图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中医四诊?
  2. 中医主要治疗什么?
  3.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4. 你知道的中医典籍有哪些?

什么是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这是由远及近的。

“望”指得看,当我们见到病人的时候,首先要看他的气色,精气神的状态,身体状况,肌肤的颜色,口唇的颜色,眼睛的颜色以及舌苔的状况,那么这属于“望”诊。

其次是“闻”诊,“闻”诊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闻气味儿,另一个是闻声音。闻气味是通过鼻窍,闻患者身上的气味是否有不同,是否是正常的气味。闻声音是听患者说话的声音洪亮与否还是语声低微,是否有咳嗽,喘息的声音如何。

第三诊是“问”,就是和病人面对面的问答交流,通过询问和回答来了解病人更深一些的内容的情况,平时的一些感受,痛苦等等不舒服的地方。那么

第四诊就是通过指切来接触病人的身体,切脉象,切压痛等等。所以这就是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主要治疗什么?

从古至今中医只能在自愈性疾病上打转,真正的疾病无法治疗,不论嘴上多么崇拜中医的,只要本人或亲人患了重大疾病,无一例外都是去正规医院,他们也不傻,也同样怕死。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中医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念,认为,身体内部的变化,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人体的行为,语言,气色,脉象,舌苔,及二便等方面反映出来。不用剖解身体,以四诊,即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疾病,评估身体状况。

四种方法操作简单,能全面的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并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一,望诊:通过望病人形态及气色的诊断方法。如气血旺盛的人,面色红润,而血虚的人,则面部萎黄,枯槁少华;腹痛者,多有弯腰护腹的动作;下肢疼痛的人,很难快速直行等。

二,闻诊:包括闻气味,听声音。身体强壮的人,声音宏亮,多实;声音低怯的人,体力不足,多虚。

有些口有异味,或白带有异味,排便异臭,说明有胃肠湿热或下焦病变。

三,问诊,通过询问的方法,了解病人的发病史,治疗史,及妇女经产史,现在症状或自身感觉等,便于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如发病急,反应重者,多为实证;病程长,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者,多为虚证等。

四,切诊:即切脉,一般以寸口脉搏跳动快、慢、强、弱等,对身体状态及疾病过程中,正邪相争,强弱进退等内在因素判断评估。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中医强调要四诊合参,对一些特殊复杂疾病要认真分析,辩别真伪,有些还需要观察,不能草率下结论,妄议治疗等。

你知道的中医典籍有哪些?

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对我国灿烂的中医文化进行回顾,是个好问题,下面梳理如下。

众所周知,我国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经》四部医学经典著作的问世为标志的。

一,《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该书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东汉至隋唐仍有补充和修订。《黄帝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集众多医学家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编纂而成的。

二,《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纂而成,约成书于东汉,相传为秦越人所作。《难经》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然后归纳成书。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脉学特别是“寸口脉诊”有较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三,《伤寒杂病论》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经晋代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学家多尊之为“医方之祖”。

四,《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东汉,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这以上四部医学典籍被称为“中医四大典籍”,但是在此之后还有一些医学典籍,这里只列举其名称,不再详细介绍了,读者朋友可以自行查阅。这些医学典籍有《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三因方》、《脾胃论》、《温疫论》、《温热论》、《本草纲目》、《医宗金鉴》。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