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痢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痢疾分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关于疾病的定义,在当代医学界里,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笼统地把不符合正常生理功能规范的现象定义为疾病。这样的定义未能真正体现中医学术精神。那么,古代中医又是如何对疾病进行定义的呢?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小时候语文课之《扁鹊见蔡桓公》,文中扁鹊每次见蔡侯所云,公有疾在……,公有病在……,公之病在……,从”疾”到”病“的变化,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发展,直至最后病入膏肓,药石无效。文中体现出,在作为中医道医典型代表、中医学说主要立论者的扁鹊看来,”疾“位于表,属于外邪入侵为患,随外患向里发展,影响生理秩序到一定程度就成为”病“,然后就是病位之深浅与轻重程度的不同了。由此可知,外邪入侵为患,未明显影扰乱生命生理秩序,是为“疾”;进一步,生命生理失去正常秩序,称为”病”。
再者,从《内经》看,经云”治,未病;不治,已病”。这本是说明病态与健康状态本质区别的说法,却被后人普遍曲解为中医治病原则,断句起了变化,”治未病,不治已病“成为一个大喫头,成为庸医滥施药石的依据。把行文字面拆分理解,治,乱之反意,是指有序、常序;未,已之反,还没成事实之意,也可理解为无;不治,即乱,是失去正常秩序的意思。归结起来,其表达的意思为:生命运作循常有序,是无病状态;生命运作被打乱,失却正常秩序,即为已经患病状态。由此可见,”病“与”未病”的区别在于本来正常的生命秩序是否被打乱。因之,也可以认为,外邪初入侵病位浅,对生命秩序影响较轻微,不列为”病“,只是”疾“。
最后,从汉字字义理解。”疾”和”病“都从”疒“部,”疒”由”广”和”冫”构成,”广”即”廠“,代表人之机体;“冫”为寒水,代表阴阳失调;二者合一而成”疒”,意为生命、机体处于阴阳失调状态。”疾“字从疒从矢,矢即箭也,意为入侵之外邪。于是得出,疾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导致外邪乘其虚而入侵为患的生理异常现象。”病”字从疒从丙,丙又可分拆为“一”和“内”,一是太极,代表生命之识神;内,里也,也通纳,即摄入。也就是说,识神使用过度(七情妄动),打乱人体正常生理秩序,体现出阴阳失调状态,称之为”病“。摄入的失度本质上也是七情妄动的一种表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疾来自于外,对”疾”之理解先着眼于外邪入侵条件,故”疒“在于“疾“中表示先有阴阳失调作为外邪入侵条件,这方面从伤寒论和温病学说中关于病因、阴阳合邪机理的论述等得到体现。而”病“因于七情内伤,故”一“、”内”为致病因素,”疒”所表示的阴阳失调却是七情内伤造成的病理状态。
综上所述,疾是人体因阴阳失衡导致外邪入侵为患,浅层次的生理异常状态;病是人因七情妄动失度,导致机体生理秩序失常而出现的较深层次阴阳失调状态。
疾与病两者区别明显,但也可以互相转化,疾的入侵加深,明显打乱正常生理秩序,就造成了病;而在治疗由疾发展而来之病时,随着适度、合理的治疗进程,病由深重向轻浅转变,最终透卫出表而愈,也可以看作由病向疾再向愈的转变。温病学说之”透热转气”理论可充分证明这一点。
腹泻也被人们形容为“拉稀”,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导致腹泻的病因比较多,其中痢疾志贺氏菌引起的就是痢疾。可见痢疾是“拉稀”中的一种,可以认为痢疾是拉稀,但并不能认为拉稀都是痢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志贺氏菌引起的比较严重的腹泻病,志贺菌存在于痢疾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中,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消化道侵入易感者体内。该菌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产生内毒素,有的还可以产生外毒素,所以一旦患了痢疾,患者会表现为剧烈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如果没有积极使用抗炎药物治疗,一旦细菌侵入肠上皮细胞后,在细胞内繁殖,引起粘膜炎症反应,会引起局部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浅溃疡。内、外毒素侵入血液后还可能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例如明显发热、血象增高、甚至感染性休克。进行大便培养是诊断痢疾的可靠方法。
如果家人出现拉稀症状,一定要首先通过大便性状分辨是普通腹泻还是痢疾,痢疾开始时像普通腹泻,表现为水样大便,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大便中有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痢疾治疗不及时会有一定生命危险。而普通的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大便量也多,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不会出现血便,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湿热痢疾与湿热泄泻
腹泻为临床常见症状,可见多种疾病,多属于中医“泄泻”、“痢疾”等范畴。泄泻和痢疾均可因感受湿热之邪而引起,但两者表现及治疗用药并不相同。
1.泄泻之湿热中阻证:临床可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大便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症状。治疗时,应当清热燥湿、分消止泻,多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主要包括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药物。
2.痢疾之湿热痢:临床可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赤多白少、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或发热恶寒,头身痛楚,或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治疗时,应当清肠化湿、调气和血,多选用芍药汤加减,主要包括芍药、当归、黄连、黄芩、大黄、槟榔、木香、肉桂、炙甘草等药物。
本内容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黄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