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风 中医的风和肝

发布时间:2023-10-20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其实中医的风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中医的风和肝,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中医的风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中医称“风是六淫之首”,何是六淫?你怎么看?
  2. 中医的祛风和散风有什么区别?
  3. 如何理解中医里的名词“风”“寒”“湿”?
  4. 怎样理解中医里六气(如厥阴风木、少阴君火)这六个名称的含义?

中医称“风是六淫之首”,何是六淫?你怎么看?

根据所提问题进行回答:平时中医医生们口中向患者们解释的所说的“六淫”即为“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本是自然现象中正常的六种属性,当这六种正常现象引起人体发病时,就被称为“六淫”。这六种邪气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相兼致病,如风寒头痛、寒湿痹证、暑湿泄泻等。这六种邪气还和一年四季相对应,因风邪一年四季都有,所以也称为六淫之首,风也对应春天,夏天炎热为暑,为火,长夏为湿,秋天干燥为燥,冬天寒冷为寒。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给大家科普何为六淫。

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风淫证是指外感风邪所致的证候,也称为外风证。

【临床表现】:恶风,微发热,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喉干痒或咳嗽;或皮肤瘙痒、丘疹风团、瘾疹;或局部麻木,口眼窝斜;或游走性关节疼痛;或突然面睑浮肿。查看舌苔见舌苔薄白,脉浮缓。

【证候分析】: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游走不定的特点、风邪袭表,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故见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风伤肺窍,则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咳嗽,风客肌腠,营卫郁滞,则皮肤瘙痒或瘾疹;风中经络,经气阻滞,则局部麻木、口眼窝斜;风闭关节,则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风袭肺卫,通调失职,则浮肿突发于头面、眼睑,继而全身。

寒淫证(寒主痛,主凝滞)

寒淫证是指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或见咳嗽、哮喘、咯痰白稀;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拘急,冷痛,蜷卧,面色白或青,舌苔白,脉沉紧或脉伏。

【证候分析】:寒淫证有“伤寒证(寒袭于表)”和“中寒证(寒中于里)”之分;寒为阴邪,其性寒凉、凝滞、收引,多导致腠理、经脉、筋脉拘急,易伤阳气,阻滞气血运行。寒邪肌表,阻遏卫阳,故恶寒发热,无汗;寒束肺窍,故鼻塞流清涕;寒凝经脉,则头身疼痛,脉浮紧;寒邪直接损伤脏腑,客于肺系,则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寒邪滞留于胃肠,则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寒伤阳气,凝滞血脉,则见肢体拘急,冷痛,蜷卧,面白或青,苔白、脉沉紧甚至脉伏。

暑淫证

暑淫证是指外感暑邪引起的证候,简称暑证。

【临床表现】:伤暑则发热恶热,口渴,汗出,身体疲乏,小便黄,舌红苔黄少津,脉虚数;中暑则胸闷气短,呕恶腹痛,甚则神志不清,猝然昏倒。

【证候分析】:暑为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多夹湿邪等致病特点。暑邪致病有伤暑、中暑之分。感受暑湿之邪为伤暑,暑性炎热,迫津外泄,出现恶热、口渴、汗出、尿黄;气随津泄,则身体疲乏,脉虚数(《素问》“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暑热炽盛,可见舌红、苔黄少津。中暑则为暑湿内闭,暑闭气机,则见胸闷气短,呕恶腹痛;暑闭心神则神志不清,猝然昏倒。

湿淫证

湿淫证是指感受湿邪引起的证候,也称外湿证。

【临床表现】:头重如裹,胸闷脘痞,口腻纳呆,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肢沉身困,关节肿痛重着酸楚,便溏尿浊,或妇女带下量多,或阴部湿疹瘙痒,或下肢浮肿,舌淡胖而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湿为阴邪,湿性重浊、粘滞、趋下,容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外湿侵袭,阻滞经气,则头重如裹,肢沉身困;湿浊内困,阻遏气机,故胸闷脘痞,口腻纳呆,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湿留关节、肌肤,则关节肿痛重着酸楚,下肢浮肿;湿浊趋下,易袭阴位,故便溏、尿浊,带下量多,阴痒湿疹。《素问》云:“湿盛则濡泻,甚则水闭浮肿”。

燥淫证

燥淫证是指外感燥邪引起的证候,也称为外燥证。

【临床表现】:唇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干咳少痰,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口渴,大便秘结,尿少;或恶风发热,咽喉不利;苔干,脉浮。

【证候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燥胜则干”。燥性干燥,易伤津液,易伤肺脏;肺系失润,则唇鼻咽干燥,干咳少痰,肤燥皲裂;燥邪伤津,则苔干口渴,大便秘结尿少,痰黏难咯;燥阻遏卫表,则恶风发热,咽喉不利,脉浮;燥伤肺络,则见痰中带血。

火淫证

火淫证是指外感火(热)阳邪,使机体阳热之气过盛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面红目赤,渴喜冷饮,尿短便秘,舌红或舌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起芒刺,脉洪数有力。或见心烦失眠,神昏谵语,躁扰发狂、惊厥抽搐,吐血、衄血、发斑疹,痈肿疮疡。

【证候分析】:火、热、温邪为阳邪,其性燔灼迫急,伤津耗气,具有炎上,生风动血,一导致疮疡对的特点。火、热、温邪入气分,气血沸涌则发热,面红目赤,脉洪数;热迫津伤则口渴,尿短便秘;火热入营血,逼血妄行,则吐血、衄血,发斑疹;热扰心神则烦躁不眠,神昏谵语,甚至躁扰发狂;热极动风则惊厥抽搐;火热郁结不解,腐肉成脓,则生痈肿疮疡。

综上所述,所谓的“六淫”本来是自然界产生的正常现象,但因过剩则不及,过满则亏,再加上人体本来体质就虚,就如《黄帝内经》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如果想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平时一定要注意锻炼,饮食讲究,起居规律等等,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增强体魄,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外感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少吃点药物。

关注橘皮半夏,关注更多中医药防治疾病小知识!谢谢大家点赞转发!

中医的祛风和散风有什么区别?

风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六邪之一,六邪就是风、寒、热、燥、湿、暑。按照天人合一理论,风不能险隘的理解为外界的风,而是指引起人体如“风”的症状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大约用刘河间《病机十九条》里所说的:诸风掉眩,就是各类突发病。

中医按照致病原因将风分为内风、外风,外风就是自然界气候变化快、气温温暖与寒冷过分,正好遇到病人身体内虚,邪气直接进入人体营血,从而导致风寒、风温病,就是今天的感冒。邪自外来,自然要从外走,因此外感风邪多用辛温、辛凉药治疗。是为散风。

风邪还会与其它治病因素结合,比如与湿结合,即为风湿。与寒结合为风寒,与热结合为风热。等等。风湿病因为湿邪不会祛除,容易变成慢性病且导致身体内伤。

内风是指人体内部机理发生较大扭曲,导致内部不平衡,突发各种疾病,比如癫痫、中风、类中等病。变成慢性病的风湿和内风,中医多用健脾除湿、平肝息风,一般称为祛风。其组方更为复杂,就不多说了。

如何理解中医里的名词“风”“寒”“湿”?

风、寒、湿,都属于外感“六淫”范围,所谓“六淫”还包括暑、燥、火三种。淫不是淫乱的意思,是指过多、过甚,加之于人体就导致疾病发生。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其导致的病证最多,又“善行而数变”,所以有关风的病名也是眼花缭乱。简单的说,风不仅可以单独致病,还可以与其它几种搅在一起,故有风寒、风湿、风火等等名称。常见的风热感冒、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炎即是此种结合体。

寒是什么呢?寒就是比冷和凉更进一步,如果它反应在人身上就很明显了,比如肺中寒,人就鼻涕、喷嚏不能自主;胃中寒,人就呕吐、腹痛;肢体寒,气血就会凝滞不通。总之,寒伤人“阳气”,中寒之人多少会表现出畏冷肢凉,阳气不足的症候。

湿是什么东西呢?它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气候潮湿,尤其是暑热天,地气蒸腾,人居天地之间,口鼻吸受,皮肤感触,倘若自身脾肺气化不足,最易感受。第二,人体自身津液灼炼而成。还是和脾和肺有关,脾主运化,肺主气化,两者失宜,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于是成痰成湿。所以我们看到湿气重的人舌苔黏腻,大便溏稀,正是这个原因。

湿的特征就是黏滞难化,即便一个感冒,如果夹了湿,也很难短时间痊愈的。虽然可通过发汗祛除,但很难掌握,《金匮要略》也讲,治风湿发汗不得法,必风去而湿留,加重病情。所以中医常用芳香燥湿、甘淡渗湿等法治疗。

可以看出来,风、寒、湿为病都不能用西医仪器检测出来,所以有些朋友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一圈,最后不了了之。其实这正是中医之擅长,只要找对了医生,这类病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怎样理解中医里六气(如厥阴风木、少阴君火)这六个名称的含义?

理解五运六气需要深度的了解中国的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关系,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生克制化,并且必须以天干地支记年,记月,记日,记时。因为用天干地支计时间,才能理解五运六气之间的生克制化。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属五行木火土金水。

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分属五行。

中医的六气就是判断疾病的产生和痊愈的时间。脏腑之间的关联,各种疾病之间的关联。容易发病的时间,容易痊愈的时间等等。

了解这些,就能简单的说一下中医的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是六气。

六气配六经。

厥阴就是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少阴就是手少阴心,足少阴肾。

太阴是,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

阳明是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经。

太阳是,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

少阳是手少三焦和足少阳胆经。

拿今年来说,今年是庚子年,庚为金,子为水,金水相生。天气就会多水湿,人体相应那么太阳寒水就多一些。水多克火,心为火,心经病就会多一些。用纯五行辩证,还有地域的制约,天时的制约,月日时的制约,人的状态制约等等。

中医运用五运六气,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结合阴阳五行,判断一些易发的疾病。调整预防的方案。

中医的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的风和肝、中医的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