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寒中医,湿寒中医辨证

发布时间:2023-10-18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很多朋友对于湿寒中医和湿寒中医辨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医所说的湿气到底是什么?
  2. 去寒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3. 怎么判断湿热湿寒?
  4. 中医的湿寒、阴虚体质在西医看开是什么病?

中医所说的湿气到底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湿气是什么呢?

湿气,是中医的一个名词。

中医的东西都很抽象,所以不好学,因为中医很多都是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名确作用,和特点的。

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春季多风,夏季多火热,秋季多燥,冬季多寒,长夏多湿。

这风寒暑湿燥火是正常的天气,叫六气。可是当这六气太过或不及造成人体因此而患上疾病后,叫六淫。

中国的先人们就是观察自然界中这六气,然后用取类比象方法,而总结出六淫的特点。

比如风,为春季主气,四季都有,而且什么风都有,你看有东南西北风。风还有速度,人们观察到这些,所以就总结出风的特点,因为风四季都可以有,而寒热暑湿都是有固定的季节,风邪伤人常挟杂寒热暑湿,因此就说风为百病之长,因为风可以跑,而且什么风都有,就说风性善行,而数变,因为风不可能静止,就说风性善动。

因此当人们发现,有的人起的疹子,这一片,那一片,一会又没有了,如同风一样神出鬼没一样,这正符合了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现象,就认为是受风引起的。

也就是当人体出现了什么症状,看症状的特性是什么,就归属于谁。

三伏天,就是桑拿天,三伏天是长夏,中医认为是湿为长夏主气,三伏天,身上粘粘的,热热的,如同在大蒸笼里一样。

空气中湿度很大,一不注意通风,很多东西都容易发霉。

其实就是因为夏天雨水多,而天气太热,日光暴晒水,使空气中含水量增多造成的湿气过多。因为热所以是粘的。

湿源于水,所以湿就有水的一部分特性。

水往低处流,水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性重浊趋下,湿源于水,水性本寒,所以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为三伏天的粘,所以说湿性粘腻。因为这个粘,易阻气的循环,就说湿易阻碍气机。

中国先人们总结湿的特性就是,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趋下,粘腻,阻碍气机。

所以当人体出现了这些特性的症状或东西时就认为湿气过多造成的。

比如粘痰,是不是粘稠的水啊。

比如大便有的粘在马桶上就是冲不掉。

比如有的人腿酸重的抬都很费力。

比如有的人脑袋同样重的像有什么东西裹在头上一样。

这些就是湿的特性。但湿又分寒湿,湿热。

三伏天是湿热。还有一种天气,当下雾的时候,初在雾气中行走什么事也没有,可当过一段时间,身上就湿了,这就湿的另一种,寒湿。

所以人体内的湿也分湿热和寒湿。

这就是中医的取类比象,不好学,不好理解,因为人体内不可能出现风,不可能出现火,真出了火那不就火化了吗?

但是中国的先人们总结出的是这些东西的特点,火的热,寒的冷,燥的干。

所以学中医要善于观察大自然,不要在书本上死学,那样也不好理解。

好了不白话了,欢迎大家点赞加关注。

去寒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长夏多湿,因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再加上气温高,有些人爱吹空调,喜食冷饮冷食,非常容易受到寒湿之邪的侵袭。寒则宜温,湿则宜燥,对于寒湿中医调理的方法一般是温化水湿,湿从寒化,阳不化水的痰饮、阴水等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治疗。常用的药物如干姜、附子、肉桂等,再配合利水的药物以助阳化水。常用的中成药推荐以下几种:

1、苓桂术甘丸:该方采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甘草和中。水饮内停多源于脾,因于寒,所以该方用健脾与温阳的药物相配伍,以温脾逐饮。临床可用于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证属于脾虚停饮者。

2、香砂六君丸:方中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运湿,茯苓渗淡和中,甘草补中和胃,木香、砂仁和胃温中,芳香醒脾,临床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肠炎、溃疡病、胃肠功能紊乱等。

3、附子理中丸:方中附子散寒逐湿,温中止痛,干姜温中祛寒,白术健脾燥湿,人参补气益脾,炙甘草和中补脾,全方温中健脾,临床常用于慢性胃肠炎,食欲不振,脘腹疼痛,喜暖喜按,不能吃生冷硬物,手足厥冷者。也可用于妇女痛经,白带多而清稀,腹部喜暖喜按者。

这几种都是常用的祛除寒湿的中成药,比较适合于脾胃虚寒的寒湿证。如果是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等导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腰膝酸痛或冷痛、肢体麻木等证,常采用独活寄生汤来祛风湿、止痹痛。

怎么判断湿热湿寒?

1.看舌头

①湿热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体瘦瘦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

②湿寒的舌头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厚厚的,舌体比较胖大,有齿痕,这些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

2.看大小便

①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

②湿寒体质的人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①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上完厕所后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②湿寒导致的腹泻程度比较缓慢,肚子总觉得不舒服,一紧张就想上厕所,一吃油腻食品也想上厕所,尤其在夏天表现得更加明显,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每次都是一点点,不成形,很稀薄,在中医里叫便溏。

3.体味

①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什么狐臭啊,腋臭啊,脚臭的等等。女性还可以仔细观察白带情况,如果白带量多颜色黄且味道重就是湿热。

②湿寒体质的人不怎么出汗,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女性观察白带如果量少清淅如水就是湿寒。

4.自我感觉

简单来说湿寒的重点在寒,所以寒湿的人会比较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寒湿容易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湿热的重点在热,首先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湿而运化不了太多能量,而又因为有热,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产生口臭,口疮,长痘痘等情况。

身体有湿气,谁都想快些祛掉体内湿气,但“欲速则不达”,中医讲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拔罐、艾灸是能祛湿气,但如果单纯通过拔罐、艾灸等却不能彻底的针对性除湿,调理寒热,因此建议大家进行综合调理,彻底将湿气排除。

湿寒体质的人,在祛湿的同时要驱寒,一定不要吃一些寒凉性食物;湿热体质的人,在祛湿时要注意清热。

中医的湿寒、阴虚体质在西医看开是什么病?

中医的,寒,湿,虚,是病症,是病因病机,不是西化伪中医口里的体质???西医是有形之病灶,才谓之病,不懂中医的病因病机,更不懂病因病机,是造成病症及病灶的始因素。

关于湿寒中医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